|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20》 【成文日期】2019-12-31 【点击率】467次 | |||
【国有资产概况】 2019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国资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市国资委下属企业165家(其中全资企业112家、控股企业53家),全年市属企业总收入81.85亿元,其中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分别为58.32亿元、12.54亿元和8.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15.24%和3.3%;实现净利润19.57亿元和归母净利润13.64亿元,分别增长15.66%和7.35%;上缴税利7.49亿元,增长11.79%,其中上缴国有资本收益1.95亿元,增长39.29%。至年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890.38亿元,负债总额401.02亿元,市属净资产395.53亿元,资产负债率45.04%,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3.44%。市国资委驻东区中山四路45号裕中大厦8楼。
【国有企业增进民生服务】 2019年,中山市市属国有企业发挥民生保障与引领作用。中山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交通集团”)推动干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5.29亿元,实现南二环(沙溪段)凤凰路匝道、二环快速路东段Ⅰ标右幅、黄圃快线大雁二桥、长江路4个项目(节点)通车。中山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城建集团”)完成市汽车总站交通设施改造工程投资2900万元,建成公共汽车上下客站台13个、公共汽车停车位62个、出租小汽车上下客泊位13个、社会小汽车停车位及增设乘客步行连廊104个;推进市快速公交环线工程,项目投资2.91亿元,全长25.6千米,建成快速公交站台3个,继续动工建设6个。中山市公交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公交集团”)创建广东省首批公交示范城市,在2018年购置1100辆纯电动公共汽车投入运行基础上,新购置纯电动公共汽车600辆,提前报废或处置1100辆燃油及燃气公共汽车,提升新能源公共汽车占比;完成14个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新建和增容工作;新开通公交线路11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7条,加密班次公交线路3条,延长服务时间公交线路2条;提升公交运营服务与群众时空出行需求匹配度,利用大数据分析,拓展公交高峰线路5条,增开公交区间线路1条;建成智能公交系统,提供实时公交查询、免费无线网络服务,公共出行实现扫码支付,公交社会满意度升至88.7%。中山中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汇集团”)推动建设省、市重点项目中山港马鞍港区新客运码头工程,至年底,前沿码头工程基本完工,项目共完成投资3.51亿元,其中2019年完成4095万元;推进省、市重点项目中山市南部三镇取水口迁移工程,完成管道铺设11.02千米,完成投资3.04亿元。市重点项目完成北部基地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项目天乙三期项目,1号机组于11月16日并网发电,2号机组于11月28日点火试运行,完成“1130双机试运”任务。中山兴中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兴中集团”)推动大涌电厂项目建设,完成片区热电联产规划的专家评审,用地空间规划的调整列入市规划调整范围;项目被增补纳入广东省能源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同时被列入市重点项目。
【国有资产监管】 2019年,中山市国资委印发《中山市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和《中山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清单》,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调整、精简、优化监管职能,将强化出资人监管与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相结合,将精简监管事项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将落实保值增值责任与“放活、管好、优化、放大”国有资本相结合,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强化投资全过程管控,修订《中山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通过制定投资负面清单、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强化非主业投资监管等方式,把握国有资本投资方向,落实企业投资主体责任和决策权。完成土地物业智能分析大数据平台、审计数字化平台和企业资产负债预警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建设,改进国资监管方式。坚持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在财务决算审计、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财务评价和内部控制评价等审计环节“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日常监管发现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加强风险防控。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重大投资项目、重大产权交易、大宗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问题排查,立行立改问题111个;建成联审联查长效机制,发挥主办跟踪、协办辅助的监管合力。制定《市属企业法律顾问和公司律师制度》,完成各市属营运集团和专业公司法律顾问配置,强化企业内部法律监督。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 2019年,中山市国资委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围绕国有资本布局战略,制订《中山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方案》,明确市属国有经济“三个功能”(城市服务功能、创新发展功能、资本运营功能)定位和“四大平台”(国有资本投资平台、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城市建设运营平台、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目标,推动战略引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现代产业和现代城市发展。制订并实施《中山市属国有金融资源整合方案》,将分散在各集团的银行、担保、典当等市属金融资源整合到中山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并按照全市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工作部署,配合做好国有金融资本统一划归市财政局管理工作,理顺中山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机制。审核确定四大集团(中汇集团、兴中集团、城建集团、交通集团)和专业公司的主业及分类,并以此作为市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实施有效考核和监管的重要依据,引导企业加强战略管理、突出主业发展和优化内部结构。
【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 2019年,中山市国资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印发《关于市属企业公司治理架构职能、职数设置的指导意见》,分类设置市属国有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职能、职数。制定《中山市市属国有企业选人用人工作指导意见》等系列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企业选人用人的指导性文件,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市场化人才机制。年内,中山市招商发展有限公司与新招聘的副总经理签订首份契约化管理合同。印发《中山市市属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实施办法》,在广东省率先改革工资决定机制,突破以往四大集团和专业公司的固定薪酬管理模式,明确建立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制定《中山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推动各集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市属国企分别与央企、镇属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合作,新增云南七彩食品有限公司、兴中(广东)海油能源有限公司和中山管信智汇物联有限公司3家混合所有制企业,促进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国有资本功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年,中山市国资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持续开展去杠杆,坚持内部治理和外部约束相结合,建立健全资产负债约束机制,至年底,市属企业带息负债总额196.29亿元,较期初减少21.44亿元,减幅9.85%。其中,城建集团带息负债总额81.48亿元,较期初减少10.88亿元,减幅11.78%。加快推进去产能,推动市政府制定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中山市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出清指导意见》,理顺破产出清程序。至年底,175家市属“僵尸企业”,通过法院破产、工商注销等方式实现出清78家,推进“一企一策”、综合施策企业97家。全面推进减亏增效工作,针对2018年出现经营性亏损的14家企业开展深入调研、指导协调、过程跟踪和考核引导,至年底,11家企业实现减亏,其中6家企业扭亏为盈,与上年相比增加净利润7亿元。找准问题补短板,推动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岐华大厦、南头客运站、莲员路回迁区等国企物业规划调整和办证问题。
【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 2019年,中山市属企业强化市场主体意识,参与市场竞争。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山公用”)拓展业务版图。跟进项目109个,成功签约项目2个,涉及投资额8.05亿元,其中收购通辽项目涉及投资额4.13亿元、收购兰溪项目涉及投资额3.92亿元。提高政务服务能力。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推行“放管服”改革,缩减自来水报装资料与办理时限;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公司的客户服务质量,提高民生满意度。中港客运完成第三艘碳纤维高速客轮试航及验收工作,并于8月到港投产;利用科技手段在珠江体系内建立首个船舶卫星监控系统,并采用前沿技术更新夜视系统。中山温泉打造智能化酒店,设置自助终端机引导客户办理入住及退房业务,缓解旺季业务高峰压力,提升客户体验。中山市格兰特实业有限公司继续落实“两个50%”(高附加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0%,海外市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0%)战略,优化营销战略,提高附加值产品和海外订单占比,提高产品毛利率,减亏13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中山粤冠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广珠铁路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道路建材贸易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围绕促进交通主业建设、保障建材供应与质量等要求,以道路建材贸易作为合作试点,开展道路建设所需的主要建材(钢筋、水泥、沥青、线材等)供应业务。中山公用信息管线有限公司继续推进小榄镇路边停车1557个泊位改造项目,7月上线“管信云停车”智慧停车项目,注册用户近5万人,泊位周转率提高127%。中山市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推进驾驶人考试场项目,探索建立“智慧路桥”服务链,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产业布局,介入“无废化”城市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寻求下游新突破,联合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战略定位钢筋加工场,为交通建设提供保障服务。
【支持民营上市公司发展】 2019年,中山市国资委将中山市民营上市公司发展专项基金与中山市国资投资并购基金整合成规模100亿元的民营上市公司纾困资金,支持主营业务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良好,但面临资金流动性问题的民营上市公司。至12月,成功落地奥马电器、大洋电机、全通教育3宗纾困项目,共对当地民营上市公司纾困16.57亿元。 (曹茂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