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改革(201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20》 【成文日期】2019-12-31 【点击率】399次

 【发展与改革工作概况】 2019年,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简称“市发展改革局”)抓住“双区驱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2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9.97亿元,下降17.6%,进出口总额2387.19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万元,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3.1%。1月18日,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山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市政府大楼5楼挂牌成立。

 

【经济社会发展谋划】 2019年,中山市发展改革局开展重大规划编制和实施评估工作。实施中山市优先发展产业目录,推进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推动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开展《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筹备工作,谋划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工作。履行市经济监测预警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职责,召开季度经济监测预警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形成季度分析报告专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做好月度经济监测预警工作,按月编制经济监测预警情况表。10月,印发《中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首次提出打造中山市乡村振兴发展带,并将全市222个村(居)划分为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三大类型,分类施策,推进乡村振兴。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2019年,中山市发展改革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优势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品牌培育力度,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5.5%、32.7%。发展高技术产业,组织优质项目申报国家、省各类重点专项和资金,推动组建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中药破壁饮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90.9亿元,比上半年增长7.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1.8%,提升0.5个百分点。推动现代服务业交流合作。9月和11月,分别在2019年深圳—中山现代服务业合作交流会、2019年广州—中山现代服务业合作交流会上与深圳市、广州市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增效,引导和支持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创建东升镇脆肉鲩和横栏镇花木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中山市祥农洲农业高新科技园、迪茵湖生态农业公园2家广东农业公园;黄圃镇石军村和民众镇新伦村2个广东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黄圃镇淼森种养农场、神湾镇锦洪果场、民众镇锦龙苗木场、板芙镇超哥生态葡萄园等1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需求结构调整】 2019年,中山市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比重提高至23.8%,自2009年来首次突破20%。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总投资比重57.2%,比上年下降5.2个百分点。推动消费市场回升。规划全市商圈,编制商业发展规划,制订加快商贸新业态发展行动计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优化外贸结构。年内,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1051.5亿元,增长8.9%,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高至44%。推进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市场采购出口116.9亿元,占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6.1%。至年底,中山市有古镇镇灯饰基地、小榄镇锁具基地、南头镇家电基地3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沙溪镇休闲服装基地1个广东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创新支撑能力提高】 2019年,中山市提高创新支撑能力,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制定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科研经费和科技项目管理、人才引进、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改革举措。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33亿元,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3亿元,科技贷款超75亿元。完善创新载体。推动光子科学中心、超大低温智能制冷装备项目等重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加快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创新中心、中山复旦联合创新中心和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中山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行动,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9家,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超2500家。至年底,中山市有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专利授权量3.01万件。强化柔性引才举措,认定高层次人才717人。

 

【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 2019年,中山市推进重点改革,发展内生动力逐步增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向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事项276项。推进小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小榄镇承接省赋予县级行政职权325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一窗通办、集成服务”,全市70%以上行政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投资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其中,社会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缩减至60个工作日内。推进商事制度改革。7月,开展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全国试点工作,推行企业开办审批业务“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企业设立、印章制作、申领发票等环节业务实现100%网上办理。全面实施第一批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对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审批进行改革)的事项。加快建设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智能申报审批平台和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平台,同步开发智慧联动监管系统。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落实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推动股权继承和流转规范化。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统筹协调】 2019年1月18日,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统筹协调全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1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搭建重大战略平台。规划翠亨科学城,开展翠亨新区马鞍岛片区、岐江新城等规划设计及调整,翠亨新区起步区入园企业增至125家,启动总部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民众创新园引入重大投资项目16个、投资总额222.3亿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深中通道、广中江高速、中开高速、西环高速、东部外环高速等建设,实现黄圃快线Ⅰ标通车、北二环(沙港公路)主线贯通,完成长江路、博爱路快速化改造。完成中山港马鞍港区新客运码头主体工程。深化区域合作交流。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强与港澳合作,推进香港大学与广东药科大学共建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与澳门签订建设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山)合作框架协议。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 2019年,中山市推动经贸往来发展。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与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比上年增长6.3%。组织企业赴日本、越南、泰国等国家开展境外园区、展销平台系列对接活动,推动企业参加中国广东(越南)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非洲国际灯饰照明展等国际会展。促进人文交流。扩大友城友协交往,与日本长崎市、秘鲁切彭市等国际友好关系城市开展多领域交流活动,与美国奥克兰市签订友好合作备忘录。举办2019中国文化行——“一带一路”完美广东冬令营活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9年,中山市推进广东省信用联合奖惩试点工作。加快建设信用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并将该平台嵌入政务服务网、产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同时运行,实现“信用奖惩、一键搞定”便捷模式,推动跨部门与跨领域联合奖惩应用。

 

【消费减负保民生】 2019年,中山市发展改革局持续推动降成本行动,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以及一般工商业电价,减轻一般工商业企业电费负担5.82亿元。加大价格改革力度。完善非居民管道天然气价格联动动态调整机制。制定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实施办法。强化能源保障。规划建设重大能源项目,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推动能源安全管理和节能管理,确保电力、成品油、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吴格晶)

上一篇: 自然资源管理(201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