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妇女联合会(201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068次

【妇女工作概况】 2015年,中山市妇女联合会(简称“市妇联”) 有镇(区)、村(社区)“妇女之家”(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分站)325个;新培育市儿童友好示范社区65个,全市累计创建220个村(社区),创建率80%。市妇联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有成员41人。市妇联驻东区博爱六路12号市人才发展与研究中心13—14楼。

 

【妇女组织阵地建设】 2015年,市妇联针对性开展各类培训22批1980人次,其中面向妇女儿童工作者,开办市妇联执委武汉大学培训班、市镇妇女工作者厦门大学培训班、市镇村妇女三级妇女干部培训交流班、“儿童友好社区”领袖工作坊、妇女权益保障专题培训班、巾帼志愿者骨干培训班;面向社会组织工作者,开展“公益火种”社会工作骨干培训班、社会组织领袖培训班、家庭教育骨干研修班、家庭教育网络素养培训班;面向妇女创业优秀代表,组织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及增收致富带头人培训交流班。与省内各级妇联组织、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等开展交流6次。推动中山与港澳妇女工作多领域合作与交流,全年与香港、澳门妇女群众团体进行交流联谊18次。1月8日,坦桑尼亚跨党派女议员考察团到中山市考察妇女儿童工作。

 

【妇女修身建功】 2015年,市妇联开展省级以上“巾帼文明岗”自查,达标率97.7%。继续运营官方微信公众号,全年推送资讯1136条,关注人数6429人;对网站进行改版,加强微博管理。实施“亮灯工程”,发动古镇镇女企业家协会捐赠价值15.2万元的路灯。年内中山市多个个人和集体获系列荣誉,张晓玲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华琳、何蝶影2人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南朗镇妇联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市看守所六大队等4个集体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南区旭景农业科技园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李元娟、梁柳珍、梁玉萍、金学东4人被评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古镇镇女企业家协会、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2个集体被评为“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市特殊教育学校等12个单位被评为广东省“巾帼文明岗”。

 

【妇女创业帮扶】 2015年,市妇联配合中山市“全民创业”工作,推进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项目,争取省妇联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贴息款50万元,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提供小额贷款。扶持中山市荣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成功申报首个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广东华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南朗镇合里村华农基地成功申报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新培育三乡镇顺迎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东凤镇园林花木场、坦洲镇建华水产品养殖场、民众镇缩骨鱼绿色养殖示范基地、横栏镇粤威花木场、沙溪镇丰盛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6个市级巾帼创业示范基地。与市女企业家协会组织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参加招聘的企业30家,提供就业岗位300个。继续在南头镇、沙溪镇开展“互联网+”妇女创业试点,支持结合本镇特色产业开展电子商务。

 

【妇女权益维护】 2015年,市妇联实施婚姻家庭辅导项目,建立完善婚姻家庭矛盾社会协调机制,依托11个婚姻家庭辅导室服务镇区。全年提供咨询887次,离婚调解121例,调解成功率60%。开展反家暴工作,在石岐区、东凤镇开展家庭暴力警情处置示范试点,联合市住房保障办公室申请2套公租房作安全庇护屋,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心理辅导等服务。开展送家庭教育和“粉红丝带”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宣传讲座进两新组织。推动《中山市集体户口管理办法》出台,解决离婚妇女、农村出嫁女及其子女的户口问题。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动员各级妇女组织保障妇女证上有名、名下有权。推进妇女民生直通车项目,全年提供咨询服务1574宗,跟进个案231宗,开展小组服务104个,举办外展活动127场,专题宣传课233场。以“建设法治中山·巾帼在行动”为主题,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创新普法形式,以“心理情景剧+专业辅导”的模式制作“平安家庭·幸福剧场”并送剧下乡。升级“12338”妇女热线服务,增聘心理咨询师,形成“妇联干部+心理咨询师+律师+志愿者”的热线团队。组织“三·八”维权周、法制宣传日、禁毒宣传日系列活动,举办“12338”主席接听日、妇女普法义演、网上论坛、现场咨询,制作“婚姻与法”、以反家庭暴力为专题的“法律天地”等电台、电视节目。

 

【儿童工作】 2015年,市妇联新培育市儿童友好示范社区65个,全市累计创建220个村(社区),创建率80%。其中,石岐区东港湾社区、南头镇南城社区创建为省级儿童友好示范社区。为儿童友好社区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市镇财政和社会捐资共158万元。4月27—30日,在市委党校举办2期“儿童友好社区”领袖工作坊暨创建成果现场交流会,2015年申报创建的65个村(社区)的妇代会主任、承接儿童友好社区服务的社工及幼儿园老师共134人参加培训。落实中山市社会体制改革工作要求,构建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中山市13—18岁流动青少年状况调查与预防流动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中山市流动儿童现状调查及服务管理建议》入选省优秀调研报告。开展“阳光教室”流动儿童艺术素养提升项目、“和美中山家家乐”亲子游、“我的大学梦”修身游、“阳光伙伴同成长”夏令营和周末课堂,提升流动儿童素质。继续在西区、沙溪镇、三乡镇、坦洲镇4个镇(区)开展流动儿童关爱社工购买服务试点,围绕生活质量、亲子关系、支持网络、健康安全四方面开展服务,全年服务流动儿童超30万人次。

  “六一”儿童节期间,市领导带队前往市特殊教育学校、部分小学和幼儿园慰问儿童,带动社会提高尊重儿童、儿童优先的意识。市妇联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创新开展“我爱我家,亲子共欢乐”公益活动,聚集65个社会组织的智慧,通过网上投票、抢票等形式评选出“生命之树亲子感恩”等16个项目,吸引过万家庭参与。开展“关爱儿童健康家校行动”,举办儿童健康讲座,引导10万家庭培养儿童健康好习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设儿童兴趣爱好班、早教班、托管班,实施“声·乐屋”“活力少年”等公益项目,举办“博爱同行·共同长大”合唱比赛,培育向阳花儿童合唱团,服务儿童40万人次。

 

【家庭文化建设】 2015年,市妇联在全市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挖掘和宣传群众中的家庭美德典范。火炬开发区西桠村在传统节日活动“百家宴”中展示身边的最美家庭,小榄镇创作《习惯》等家故事微电影,南朗镇开展“晒晒我家老照片”等活动,各村(社区)妇女之家在“善行义举榜”宣传本地“最美家庭”。评选市、镇、村 “最美家庭” 1000户,寻找出“好父母”“好公婆”“好儿女”“好媳妇” 40位。三角镇古细娇家庭成为全国“最美家庭”候选家庭;甘春燕、宛明珠被评为全国“好警嫂”;梁镇光等5个家庭入选省百户“最美家庭”;方孟娇家庭获评省“优秀书香家庭”。开展“游走乡村宗祠”活动8期,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本土家风文化。在“5·15”国际家庭日、母亲节、父亲节期间举办家庭活动,倡议“亲子陪伴1小时”,以家风为主题举办城市论坛、征文活动、周五民声直播室、“回家吃饭”等活动。

  2015年,中山市人大、政协“两会”首次将“家庭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家庭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年举办“父母修身学堂”进社区、进学校、进“两新”组织等5000场,服务家长140万人次。开展家庭网络素养课,亲子团康营,家教沙龙等特色活动200场。完成全国家教重点课题《区域化推进家庭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研究》,举办家教骨干培训班10期,发展家教讲师团、家教亲职导师、家教志愿者3支队伍。开展家庭教育优秀课例比赛,选拔专业人才。开通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印发《亲子陪伴锦囊》,设立“爱箱随”家庭教育咨询信箱。5月13—14日,受邀参加国务院参事室“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专家研讨会,并作现场经验介绍。发挥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的枢纽作用,实施“雁阵飞”家长互助组织领袖培育计划,培育家长领袖200名,带动2000名家长志愿者。开展“家志繁星”计划、“雁仔飞”青少年户外成长营、汇爱父母剧场、家教“1+1”家庭互助共成长。“雁阵飞”家长互助组织领袖培育计划项目获评“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优秀案例、第三届广东省妇联工作创新案例、市第三届“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最强公益”金奖。扶持家长“领头雁”组建互助组织,培育出子项目5个,入选市“博爱100”公益创投项目。

 

【妇联发挥枢纽作用】 2015年,市妇联围绕中山市社会体制改革目标,发挥妇联桥梁纽带作用。成立市妇女儿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立全市妇女儿童和家庭类别社会组织、微组织信息库,对241个相关组织备案,拟定《服务标准》《项目管理制度》《督导制度》等制度。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微组织,实施第三期“家添能量”妇女儿童和家庭发展计划,有57个社会组织申报,21个项目中标;指导8个项目中标市“博爱100”公益创投资金;培育市共同长大公益服务中心和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成为市枢纽型社会组织,引导36个社会组织开展服务;11月,在东区盛景尚峰商圈成立全市首个商圈妇委会,扩大妇女组织覆盖面;支持市女企业家协会发挥作用,推动三角镇、横栏镇建立女企业家协会。发动社会力量扶贫助困,实施“爱心父母大联盟”志愿行动,发动3800名热心人士结对困境儿童。发行“爱心捐助卡”,争取广东棕榈园林公益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支持,筹集捐款197万元、玩具3.8万件,慰问特困家庭、重病妇女儿童、困境儿童等4500户(人)。培育志愿力量,开展“邻里守望 、姐妹相助”巾帼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志愿者在扶贫助困等各领域发挥作用。沙溪镇妇联实施巾帼志愿服务3年行动,三角镇女企业家协会每月开展“爱心10号”帮扶解困活动。至年底,“志愿中山”平台有注册巾帼志愿者4576人。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2015年,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开展市、镇两级实施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期评估,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提前达标率分别为81.48%和80%。开展女性进村(社区)“两委”(指村中国共产党党员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儿童活动场所建设等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交相关职能部门。推进基层妇女干部参政培训、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和干预省级示范项目,0—3岁儿童早期教育等示范性工程。以省性别平等教育试点为契机,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校园,形成“四校两区”试点模式,以市华侨中学、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市实验小学、东区柏苑小学4个学校和西区、南朗镇2个镇区为试点区域,在教师全员培训、开设教学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国开发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导大纲、教育指南、教学设计,打造专题课、融合课、实践课三类样板教学课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性别平等教育体系。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颁布20周年系列活动,以情景剧、报刊专版、公益广告、海报折页、社工服务等形式宣传性别平等。12月22—23日,全国教育工作者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班在中山市金钻酒店召开,现场展示市华侨中学、市实验小学和蓝波湾学校的性别平等教育示范课,并将中山市的经验做法向全国各地推广,全国各省(区、市)、教育厅(局)相关负责人以及中小学校长等110人参会。在全省建立妇女“两癌”检查长效化机制,妇女“两癌”检查实现长效化,每年市镇两级财政投入450万元,为3万名适龄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提高“两癌”早诊早治率。

 

【媒体宣传】 2015年,市妇联制播“有爱的家”公益嘉年华电视节目、《让儿童优先 在你我身边》公益广告、“家家一点爱”家庭教育电台栏目,在《中山日报》刊登“巾帼风采”“我的家风故事”“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20周年纪实”等专栏。全年获全国、省、市报刊媒体报道731次,其中《中国妇女报》《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全国媒体报道14篇。开展“有爱的家”随手拍有奖征集活动,微信微博覆盖33万人次。开展微信“六一”亲子活动抢票,点击超10万次。市妇联微信、微博粉丝1.2万名,较年初增长462%。微博、微信影响力在市政务媒体排名分居第五名和第十名。发动家庭参加全国妇联“我家的好习惯”、省妇联好家风故事征文大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集体创作《香山》《向前走》等8首歌曲。

 

【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平台建设】 2015年,市妇联继续以“校校结对”“社工+志愿者”“企业+社会组织”3种工作模式推进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市内高校与民办学校“校校结对”: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与博爱小学、员峰小学结对,职业技术学院与东区艳阳小学结对,广东职业理工学校与五桂山龙泉学校结对,辅导留守儿童学习,帮助其成长。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作用,开展“阳光伙伴同成长”志愿行动项目,为流动儿童设立学业辅导、魔术、手工制造等课程,组织外出学习、团队拓展等活动,开拓流动儿童视野。该项目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2014—2015年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全市志愿者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以“社工+志愿者”的模式,促进关爱流动儿童服务平台向村(社区)一级延伸。连续3年购买4个社工中心的专业服务,深入村(社区)、民办学校服务流动儿童,开展项目督导评估,对流动儿童及家长开展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承接的社工机构提出工作改进建议。在民众镇设立农村流动儿童服务站,由驻站社工与志愿者共同管理,下设服务小组,对流动儿童开展互动、探访、心理辅导、培训班、托管等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重点帮扶家庭困难、学业困难的流动儿童中,落实1名老师、1名村(社区)工作人员、1名志愿者结对跟踪掌握其思想动态。引入“企业+社会组织”模式,三乡宝元鞋厂、中山民森制衣厂有限公司、广东中山领先陈列展示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每年暑期在厂区举办流动留守儿童夏令营,为其进行学习辅导、品格教育、手工艺品制作、户外游戏及亲子活动等,营造关爱儿童的企业文化。

 

【家庭暴力警情处置示范试点】  2015年,中山市妇联继续推进家庭暴力警情处置示范试点工作,分别在石岐区和东凤镇建立试点,构建以化解家庭暴力问题为目的、以安全庇护屋为核心、以专业介入手法以及多方救助保障为手段的中山市家庭暴力预防救助网络。试点设置家庭暴力受害人庇护站点,为受害人提供一定周期的人身庇护公益服务,提供免费的食宿和心理辅导服务,协助受害人处理家庭问题。房屋限用于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儿童临时人身庇护,在庇护期间项目负责社工需陪护家暴受害妇女、儿童,并提供心理辅导、安全庇护等服务。全年安全庇护屋提供庇护服务13人次。

 

【中山市首个“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015年8月,中山市荣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被全国妇联、科技部、农业部评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中山市首个“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荣深公司以养殖中华鳖、鳗鱼、桂花鱼、南美白对虾、海鲈等中高档水产品种为主,年产值4500万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实行现代工厂化水产养殖,带动45户农户从事水产养殖业,吸纳65名妇女就业。

 

(张家明)

上一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市委员会(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工商业联合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