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市委员会(201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236次

【团工作概况】 2015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市委员会(简称“团市委”) 围绕稳增长、促和谐、惠民生等工作重点,以建设广东省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主线,推进新中山人融入、改善青年群体民生、促进青年事业发展。共青团中山市第十八届委员会有委员38人,直属基层团委(团工委)43个,候补委员12人,青年社会组织353个。全市有团员13万人,基层团委246个,基层团总支529个,基层团支部8565个。团市委驻东区博爱六路12号人才发展研究中心14楼。

 

【团组织建设】 2015年,团市委推进电子团员证相关工作。在“我是青年”网站及APP(手机客户端)原有基础上做重大调整和功能优化,增设“我是青年”微信服务号,通过微信服务号的开发和运营,实现“我是青年”系统平台用户的导流和绑定,让更多的青年使用“我是青年”系统平台,实现团组织及其所辖成员的数据累积和活跃度分析。5月15日,组织发动全市各级团组织参加广东共青团组织的“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收到参评项目84个,通过资格初审、项目展示、结果公示等环节,共评选出40个活动获市“活力在基层”专项补助11万元。推进城乡区域化团建。制定《中山市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实施方案》,打造区域化品牌工作项目,形成“一街一品”等工作品牌;以“百县千乡”分类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荐小榄镇、南朗镇、黄圃镇、古镇镇4个镇区作为第一批省直管创建活动示范点,并按照要求其余镇区进行创建,确保创建工作科学规范推进。

 

【志愿服务事业】 2015年1月,团市委响应团省委举办的“青网计划”活动,发动团员青年注册成为网络文明志愿者,至年底基层队伍扩充至2.39万人。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骨干队伍100人,建立骨干联盟微信群总群,并指导镇区分联盟微信群。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实现4小时内响应市级骨干,8小时内响应各镇区志愿者应对处理舆情。参与全团、全省性主题网络宣传活动、思想引导任务12次,依托网络文明志愿者总队开展线上、线下网络文明活动40场,参与者3.5万人次。3月15日,在石岐区民生社区居委会开展“邻里守望,志愿者同行”——社工义工便民服务集市。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机制(简称“双工”联动),发动青年志愿者报考社工证,举办系列考前辅导培训,以团体拓展、高级研修班等形式,开展双工联动活动8期,参与人员500人次。针对青少年事务开展沙龙、分享、素质拓展等,加强社工及志愿者骨干对青少年群体特点的认识,推动成立市阳光志愿者服务总队,聘请“阳光导师” 30名,招募培训70名“阳光使者”帮扶重点青少年群体,并组织开展系列法制宣传、跟踪帮教、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项目。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2015年,团市委联合香港、澳门两地中山青年协会,继续开展“鲲鹏展翅”创业计划,启动贴息评审会,审批通过12名非中山户籍青年申请的贴息贷款额201万元,发放贴息款14万元。举办青年人才创业大赛,为80个创业团队搭建创业平台。以青年创业基金为载体帮扶有志青年,审批通过支持贴息贷款额95万元,为35名青年完成贴息划拨款项31万元。完善《中山市青年创业基金管理办法》(修订稿),与农商银行、邮政储蓄等8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组建中山市青年创业联盟,联合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协会、青年网商协会、青年创业协会及创融投机构、孵化基地等机构,支持青年创业。推动全市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29个,建立高校创业学院或创业协会6个,组建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237人,推动市孵化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352支,全市培训创业青年11894人,线上线下结合培训创业青年12.6万人次,全市募集创业基金997万元。在全市范围内资助800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完成高中起点升大专、大专学历起点升本科在职教育;11月,在2015年中山青年大会暨第四届万紫千红青年show活动期间成立中山市圆梦社,加强联系和服务圆梦计划学员,提高新生代产业工人社会地位,服务新中山人共融发展。

 

【青年统战工作】 2015年,团市委推进青年统战工作,5月—11月,与市青年联合会举办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山青年文化艺术节,包括“立志”“修身”“富强”等15个篇章,吸引5.5万人参加。7—11月,市杰出青年协会开展“中山市十佳青年榜样”推荐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参评优秀青年代表50人,9.2万人参与投票评选,推选出2015年“中山市十佳青年榜样”10名和2015年“中山市十优青年榜样”10名。7月,启动第三届博爱100·逸仙杯青年公益创新大赛(中山),举办“我在逸仙杯想你”、逸仙杯校园公益支持行动、逸仙杯中山青少年服务精品竞标等系列宣传与推广活动,搭建大陆青年践行公益梦想的跨界平台,推进地区和高校公益创意发展。12月13日,联合中山海外联谊会、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在澳门举办第二届中(山)港澳台青年歌唱大赛,吸引700名乡亲及各界青年观赛,中山代表团获团体冠军;澳门代表团获团体亚军,香港及台湾代表团获得团体季军;异地中山青年人才促进会联队获最受欢迎组合奖;中山选手李旻获最佳歌手奖。11月,举办2015年中山青年大会暨第四届万紫千红青年show,来自广东省青联、港澳代表、珠三角友好社团代表及各界青年群众3万人参加,期间举办草根社会组织主题沙龙、粤团聚青年相亲交友、电子团员证推广等活动。

 

2015年“中山市十佳青年榜样”名录

姓名 工作单位
马观源 中山市公安局三乡分局谷都派出所副所长
王长在 中山纪念中学体艺处副主任
王伟佳 中山市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检验医学中心免疫科副主任
邓春健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
孙立海 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黄圃中队中队长助理
高 锋 中山供电局500kV香山巡维中心值班员
彭文标 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
曾剑平 中山广播电视台专题部副主任
程华镇 广东振业优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蔡先全 中山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生物学实验室主任

 
2015年“中山市十优青年榜样”名录

姓名 工作单位
王显韬 广东荣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剑宏 广东省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兼督导总监
孙福宁(女)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及ICU护士长
李自可 中山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李 旻 中山市濠头中学音乐教师
汪 洋(女) 广东保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周同波 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政企客户部总经理
郑泽宏 中山市宇宏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思通 中山市小榄镇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魏海翔 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

 

 

【青少年思想教育】 2015年,团市委以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纪念新平乡青年突击队的“四最精神”6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开展“奋斗的青春永不消逝”“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大讨论”、向孙中山先生敬献花篮、“关注少代会,争当小主人”等各类主题活动50场,通过举办纪念座谈会、报告会、青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覆盖团员青年2万人次。引领青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中山青年大讲堂”“精英有约”“机关学习会”三大学习平台,举办活动40期,吸引1.1万名青年参加。“书山寻径”送书活动每月为200名青年骨干代表送书,制作电子双周报《中山青年快报》,定期发送给各界别各行业青年2000人。通过微信群推送“晨读晚学”,推送超过120期,传达青年微信群100个,覆盖青年超1.1万人。

  推进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面向有不良行为青少年开展“青春同行”计划,通过购买专职社工服务,选定东升镇、南区、石岐区各1所学校、1个社区作为主要服务对象阵地,确定80名不良行为青少年作为服务对象并建立档案。开展“拒绝校园欺凌、预防网瘾、正确认识青春期、青少年户外训练营”等小组活动近40场次,协助其矫正行为偏差;面向看守所未成年学员开展“牵手同行”计划,帮扶其顺利回归社会,累计帮扶21名出所对象,开展团体活动4次,共150人次参加;发挥项目和资源带动作用,借助2015“逸仙杯”中山青少年服务精品项目竞标会“阳光行动”“青少年禁毒”版块,吸引40家机构参与,服务内容涵盖个案帮扶管理、团队小组拓展活动等方面。小榄镇、三乡镇、东区、石岐区等镇区整合社区学院、社工站等各方资源开展阳光行动各类活动近40场。

 

【团干部队伍建设】 2015年,市级、乡镇或街道团领导机关书记、班子和机关干部配备率90%,与市公安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公安系统团建文件,每月向团省委上报团干部配备信息。全年组织本地团干部及青年骨干开展中山青年大讲堂、精英有约等活动13期,培训4000人次。组织各级团干部参加团中央、团省委的主体团训班3期,参训率100%。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推动团干部培训纳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并获15万元专项经费。开展“万名团干讲团课”学习宣讲活动27场,听取授课的团干部占专职团干部总人数的53%,覆盖团员青年1.16万人次。开展“我身边的榜样”推荐活动,授予蔡丽诗等377名团员“我身边的榜样”个人称号,授予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团委等93个单位“我身边的榜样”集体称号。

 

【广东省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 2015年,团市委完成广东省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通过3年改革实践探索,依托党委政府和民间社会, 淡化团组织的行政色彩。5年间共建成24家镇区级青年社区学院(修身学院),累计开设120门课程,150个流动讲座,开设课程数4528次,服务青年和社区居民13万人次,共有110名学员申请到入户积分。团市委成立青年社区学院(修身学院)企业(社区)分院11家,提供青年学习提升空间,打造青年交友平台,促进新老中山人融合;培养发现青年领袖型人才,挖掘具有社会建设热情和能力的青年骨干。扶持本土社会企业,在全国率先成立中山市社会企业孵化中心,先后推动五桂山大地家园永续农场等多家不同类型的社会企业发展;与香港、澳门两地中山青年协会,开展“鲲鹏展翅”创业计划,为外来务工青年创业提供免抵押的融资租赁服务;联合中央编译局,探索中山社会企业认证管理办法,寻求建立中山市社会企业概念。培育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建设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A、B、C、D、E功能区域5个,连续举办4届中山青年大会暨万紫千红青年SHOW、3届“博爱100·逸仙杯中山青年公益创新大赛”,通过培育、孵化、联系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各级团组织联系和培育青年社会组织500个,影响各界青年15万人。

 

【打造“指尖上的共青团”】 2015年,团市委将新媒体作为青年思想引导突破口,打造“指尖上的共青团”。至年底,“中山青年”官方微博粉丝9.3万人,发布微博1.05万条。“中山青年”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9.3万人,推送帖子4000条。其中“中山青年”微信公众号曾位居全国地市级团组织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第三名,在中山政务类新媒体中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居全市第二名,每周推送文章平均阅读量3万人次,各镇区团委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有粉丝17万人。

 

(龙志鹏)

上一篇: 中山市总工会(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妇女联合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