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总工会(201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190次

【工会工作概况】 2015年,中山市有基层工会15638个,工会会员178万人,涵盖经济组织2.75万家。中山市总工会(简称“市总工会”),推进工会向维权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转变,被广东省总工会评为2015年度广东省工会工作优秀单位,获省级固本强基特等奖、工资集体协商特等奖、工会经审工作优秀奖、调处化解劳资纠纷工作优秀奖、全省工会创新优秀奖、全省工会创新先进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微博账号“中山工会”被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评为全国最有影响力工会新媒体。年内在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创建“王冰·劳模创新工作室”。市总工会驻东区桂园东路10号。

 

【工会组织建设】 2015年,市总工会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民主建会和民主换届,选取火炬开发区、石岐区和小榄镇为市工会民主建会、民主换届试验区。强化“四报批一公示两公告”民主选举要求(指落实工会成立申请报批、工会组建筹备小组报批、工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报批、工会成立班子选举结果报批“四报批”;落实工会委员会委员、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公示“一公示”;落实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公告、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选举结果公告“两公告”),在125家企业工会开展民主选举示范点创建。加大企业民主建会工作指导力度,建立每月1通报、每季1督查制度。加强基层工会组建与税务代收工作联动,突破税务代收已缴费未建会企业的工会组建,年内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598家,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民主换届1100家。推进农民工集中入会。协调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家政服务业协会等单位,调查重点行业的工会组建和农民工就业分布、入会情况。9月25日,在中山市天水湖三期工地召开中山市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现场推进会,并拨出专项经费推进各镇区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现场共有400名农民工参加。创新入会方式,在建筑工地、工业园区、快递物流等农民工集中区域设立宣传点,通过开展工会知识宣讲、法律服务、健康咨询等形式,吸引农民工现场入会,新发展农民工会员12万人。推进基层工会建设规范化,依法组建工会、创办职工服务站点、建设“职工之家”,建立“会、站、家”一体化示范点5家,建设职工服务站示范点36家,星级职工之家示范点46家。

 

 

【职工权益维护】 2015年,市总工会联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专题调研,提出工会立场主张,反映职工意愿。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的作用,强化监督职能,协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贯彻执行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搭建劳资沟通平台,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制定《中山市贯彻落实<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工作方案》,组织工会律师团成员到24个镇区开展专题巡回宣讲。借助专职指导员、工会律师,培育南头镇家电行业、石岐区美容美发行业作为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典型,建立中山金源高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全市有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11621家,覆盖职工132万人。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工会法律服务机制。制定《中山市工会法律服务暂行办法》,在火炬开发区等6个镇区建立工会法律服务站,在其他18个镇区建立工会法律服务联络点,并为100家企业工会聘请法律顾问,构建工会法律服务体系。9月11日,与市司法局签订“推进工会法律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孚道、国融、共阳等6家律师事务所中标2015年市总工会镇区工会法律服务站采购项目,并与火炬开发区、三乡镇等6个工会法律服务站签约。在全市各镇区巡回开展“法治迷宫”进企业、“工会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深入工业园区、职工集中的区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784场次,现场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开通“中山工人在线”微信公众号,通过一键求助、法律援助、在线咨询与投诉等功能,为职工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

  加强社会协同,优化完善劳动关系。建立中山市职工维权维稳联动机制,制定并形成一套职责明确、协同联动、运作科学的维权维稳制度和运行体系。参与欠薪整治,配合政府建立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保障被欠薪职工的基本生活。运用劳动关系信息员队伍,化解劳资纠纷苗头。健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新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91家,调解劳动争议11851宗。全年各级工会调处重大劳资纠纷28宗,接待职工来电来访2362宗,涉及职工2433人次,为职工追回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600万元。

 

【职工帮扶救助】 2015年,市总工会修订《中山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困难帮扶工作指南》,提高困难帮扶救助标准。做好工会帮扶服务品牌,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困难帮扶等服务,帮扶困难职工1783人次,发放慰问金261.15万元;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助学439人次,发放助学金44.6万元;筹集360万元开展“送清凉”活动。举办“送岗位、送法律、送技能、送保健”大型活动,惠及4万人次,投入310万元开展“万名职工送保障”活动,向全市1300名困难职工赠送“住院津贴”,并为4万名工会会员购买“住院二次医保”(指在职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自付部分70%的“二次报销”)。

 

【劳动竞赛】 2015年,市总工会在电力、公安、通信、邮政、卫生、石化等系统开展“超级输电线路工”“社区(驻村)民警大比武”等职工技术技能23项竞赛和安全生产“安康杯”系列竞赛,共100万人次参赛。开展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参与企业1.4万家,成立各种经济技术创新小组1.37万个,提出合理化建议8.7万件。6月22日,联合市质量技术协会、市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在市质量协会(原市质监局)举行中山市第3次质量管理(QC)小组代表大会成果发表会,全市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QC)小组18个,广东省优秀质量管理(QC)小组32个,中山市优秀质量管理(QC)小组23个。年内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广东奥马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五车间获评为广东省先进集体;杨喜、王冰、谭胜华、马观源4人获评为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许露露、陈艳、方敬丰、陈劲游、郭羡楚等14人获评为2015年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职工文化建设】 2015年,市总工会构建“电视有像、电台有声、报纸有文、网络有信”立体化宣传体系。在中山电视台开设《超级工人》系列电视节目,展示职工技术技能;在中山广播电台播出权益维护、建会入会、职工提素、困难帮扶4个宣传短片,每周开设1期《工事工办》栏目,反映职工心声和回应职工诉求,每月制作小品1个在广播节目《庆记茶寮》中播放;在《南方工报》《中山日报》开辟专版,宣传“好员工”的先进事迹,报道工会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通过“中山工会”官方微博微信与职工进行互动。3月,在全市启动“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主题活动;开展寻找“身边好员工”活动,参与投票评议的职工45万人次,共评出各类“好员工”60名。组织全市干部职工趣味运动会,开展职工书画摄影手工艺作品比赛、“迎新年,健步走”、粽情端午DIY等活动。开展“中国梦·劳动美”送文艺进企业巡回演出,全年送戏下乡140场,惠及职工群众8.42万人次;举办文艺演出70场,吸引职工2.43万人次。

 

【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2015年,市总工会继续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推进“百万职工大培训”三年规划,开展学历提升、技能培优、公益课堂等职工教育工作。持续实施职工高等学历提升计划,共发放学费补助74.65万元。落实“工会培优计划”,筹集100万元为提升技能的职工提供交通和误工补助。加强“职工书屋”建设,推荐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益达服装有限公司、伟福科技工业(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市利达针织制衣厂有限公司参选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开展“职工素质提升课”“职工流动修身课”“职工微讲堂”等各类职工教育培训活动多场,吸引30万人次观看。

 

【中山市“博爱100”职工服务公益创投大赛】 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市总工会和市社会工作委员会联合在“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中增设工会“职工服务公益创投大赛”子版块。大赛吸引90个组织报名,共收到项目申报书122份,入选项目分素质提升、帮扶关爱、文体娱乐3个类别,其中帮扶关爱类项目“青春暖流—春运车站职员服务活动”、 素质提升类项目“职工基本技能公众学习平台”等38个项目,分获5000—30000元不等共40万元的种子资金支持。

(邹 蓉)

 

上一篇: 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2014)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市委员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