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20》 【成文日期】2019-12-31 【点击率】282次 | |||
【生态文明建设概况】 2019年,中山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打好防污染攻坚战。成立中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推动落实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印发《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按地形地貌、生态特征和生态功能需求,将中山市生态功能区划为一级生态区9个、二级生态亚区21个和三级生态功能区59个,其中生态调节功能区27个、产品提供功能区13个,人居保障功能区19个。持续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工作,完成2018年全市生态补偿资金6989.5万元分配工作。对21个镇区开展生态环境类指标考核,大涌镇与港口镇2个镇区达到优秀等级,18个镇区达到良好等级,形成《2018年中山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考核报告》,推动2019年资金筹集方案制定。推进镇区政府实绩考核生态环境类指标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省环保责任考核自查自评,筹备市环保责任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首次考核。推进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印发《中山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首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沙溪凤凰山倾倒垃圾案)。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山港码头站被评为全国“最美水站”,中山市环境监测站获评为国考水站先进托管站。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长期保持在全国重点监测城市前列,空气质量在珠三角9市排名第四,3—7月,空气质量排名5次进入全国重点城市前十名;地表水环境质量以34.87%的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九,全省第一。
【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2019年,中山市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成效。完善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建成并投用大气微观站200个,完成生物质锅炉专用炉整治634台,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60台,空气质量达标率78.9%。启动中心城区10条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工程,安装完成河涌水质自动监测站131个,清理河流长度1765千米,清理水域面积39平方千米,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完成2756个“散乱污”工业企业综合整治。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建成开放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启动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获批建立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新增黄圃镇、五桂山街道、三角镇、神湾镇和东升镇为省级森林小镇,中山市成为全省首个获得国家气候标志中国气候宜居市的地级市。 (吴格晶)
【中山市水质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位】 2019年,中山市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全面攻坚地表水考核断面行动。对全市8个未达标断面及东灌河开展专项攻坚行动,每月对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办提醒,跟踪落实镇区攻坚实施计划和任务清单,推进断面攻坚及水质保障。启动岐江河流域水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编制工作。以“片警”“巡警”“特警”三警合一的监管模式,加强黑臭(未达标)水体监管。成立中山市水环境监控中心,投资3.5亿元建设全省领先的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实施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监测、污染通量监控,完成自动监测站点安装141个、污染通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监测设备安装8个。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完成市级饮用水源评估,完成一级水源保护区5.1千米物理隔离网的修复验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情况排查及核查,基本完成清单编制工作。开展《中山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方案》编制,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完成《中山市入海排污口管理范围划定研究报告》,划定入海排污口管理范围,完成144个入海排污口核查。组织实施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每月调度整改信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开展摸底调查3次,摸清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拟在12个镇区31个行政村启动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完成117座加油站、460个埋地油罐的改造任务。加强环境执法。全年全市抽取污染源1563家,抽查完成率100%。出动执法人员5.06万人次开展环境监察,现场监督检查企业2.09万家次,下达责改通知书892份,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941宗,实施查封扣押的违法排污企业56家。全市处罚环境违法行为1135宗,罚没金额1.38亿元。 至年底,中山市国考断面、省考断面水质得到改善,全市河涌劣V类同比数量减少51条,占比减少4.57%;环比减少142条,占比减少12.86%。3条入海河流提前一年消除劣V类。中山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以34.87%的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九,全省第一。 (袁泳欣)
【中山市获评为广东省首个中国气候宜居市】 2019年1月19日,中山市通过国家气候标志专家评审,获国家气候中心评定为中国气候宜居市,成为广东省首个获得国家气候标志的地级市。评估报告指出,中山空气质量优良,森林植被指数高,生态环境好,气候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水质优良,气候景观多样,旅游和度假气候条件优越,十分宜居宜养宜业宜游。近年来,中山植被指数、森林覆盖率增加明显。在气候宜居类40项评估指标中,有35项达到优良,优良率达88%。 ·资料链接· 气候标志是指由独特的气候条件决定的气候宜居、气候生态、农产品气候品质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气候品牌的统称,是衡量一地优质气候生态资源综合禀赋的科学认定,挖掘气候生态潜力和开发价值的重要载体。 (李毅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