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201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20》 【成文日期】2019-12-31 【点击率】309次

 【精神文明建设概况】 2019年,中山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我们的节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诚信建设制度化、志愿服务制度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主题活动,提升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文明城市建设】 2019年,中山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查问题、补短板、促提升”行动。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文明办”)召开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汇报会,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并到镇区开展创文督导调研。全年召开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现场会、专题汇报会9次。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测评巡查和动态通报机制,全年印发创文通报11期,每周动态31期,发出督办函25份,约谈相关责任人7人次。做好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点位建设和网上材料申报工作,上报实地考察点位510个,上传材料2730份,开展市民创文满意度调查3期。实施中山市文明城市创建八大提升工程行动,开展“文明示范路”建设工程、停车场点建设提升工程、生活垃圾处理提升工程、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程、户外广告整治提升工程、“门前三包”提升工程、街头小景建设提升工程和窗口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全市58条“文明示范路”试点建设工作。完善创文“网格化”管理机制,全市划分片区277个、网格1445个,配置网格员5100人。成立中山市铁路沿线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印发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市有关部门、镇区开展铁路沿线周边环境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出租汽车行业文明服务“九大提升行动”(责任提升行动、安全守法行动、文明宣传行动、诚信服务行动、助人为乐行动、寻找“最美的哥的姐”行动、星级示范车评选行动、人文关怀行动、民声热线行动)。建立中山市公益广告素材库,在全市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社会公益宣传活动。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2019年,中山市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评选出“中山好人”69人,其中陈炎连、林以忠2人获评为“中国好人”,陈永洪、欧锏欢、郭浩杰等5人获评为“广东好人”,陈炎连、郑守仪2人获评为2019年“南粤新乡贤”。至年底,全市有全国、省、市各级身边好人565人。举办全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身边好员工分享交流等活动,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社会氛围。成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家庭宣讲团,进企业、农村、校园等开展中山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家庭基层巡讲活动10场。启动第四届“十大工匠”评选活动,弘扬工匠精神。评选出“最美的哥(的姐)”52人,奖励无违章好司机、车让人好司机600人。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2019年,中山市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组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系列活动。评选市级“最美家庭”120户,创成省级家庭文明示范点4个。冯晓川家庭与李一凡家庭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市文明办联合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开展“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文明旅游宣传系列活动5场,直接或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参与活动的市民超5万人次。开展“中山市民文明公约全民征集活动”,完善居民公约、村规民约,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启动“家和万事兴·礼赞新中国”中山市第四届家庭文化节,开展家庭教育、志愿公益、亲子娱乐等活动800项,公布2019年中山市十大“最美家庭”。8—12月,组织“城市管理大家谈”活动700场,直接参与群众超10万人,调动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性。10—12月,联动社会各界开展“文明餐桌”宣传实践活动,发出“文明餐桌节俭养德” 活动倡议书,发动全市106个餐饮商家参与宣传活动。

 

【群众性文化活动】 2019年,中山市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4月,举行“悦读·为祖国喝彩”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山读书月活动,组织全市24个镇区47支文化志愿者分队开展200场主题活动。7月,组织为期4天的“悦读·为祖国喝彩”2019南国书香节中山分会场暨第十一届中山书展。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各类文艺活动300场次,参与人数100万人次。

 

【社会志愿服务】 2019年,中山市通过提升志愿服务多元化宣传,以媒体专版、专题片、公益广告等方式讲述中山志愿故事、展示中山博爱形象,中山志愿服务专版获登“学习强国”首页。3月,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到中山调研,听取中山志愿服务工作报告。年内,中山市加强规范志愿服务专业化管理工作,依托“线上+线下”双平台联动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机制,推出全省首个“人脸识别”考勤机制,有效提升违规防范、用户体验及信息安全,满足全市志愿者参与所引发的高频打卡考勤等场景需求,为平台未来延伸拓展提供空间。制定《中山市学雷锋志愿服务视觉识别系统》标准化文件,深化志愿服务阵地“十百千”计划(在全市建立数十个志愿服务中心、百个志愿服务站、千个志愿服务点),全市志愿者超59万人,已建立实体阵地976个,日均开展活动700场,5600人次参与。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全年颁发各类志愿服务先进典型156人次,升级全市志愿者基本志愿服务意外保险至40万元保额。7月,中山志愿者联合会成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员单位。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9年,中山市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网络,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评选市级“文明校园”62所;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杨仙逸体育路小学、小榄广源学校、三乡光后中心小学、中山市实验小学、西区小学、沙溪镇龙瑞小学、中山市华侨中学、开发区第一中学、东区松苑中学被省文明委确定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在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简报》刊发。建设首批“诚信小铺”试点学校10所,建好用好21所学校少年宫。评选445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和20名“新时代好少年标兵”,其中2名青少年入选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6名青少年入选“最美南粤少年”。整合教育、文化、司法、科技、团委、妇联等部门资源,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第五届“中华小导游”中山赛区活动、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优秀童谣征集、“文明公约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活动27项,在全市营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项督查,对24个镇区进行督导考核。11月,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和中山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2019年,中山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工作。9月,承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第三批下基层活动,开展百姓宣讲、广场文艺展演、惠民志愿服务、走访慰问“身边好人”、电影下乡、主题教育实践等活动,丰富居民群众精神生活,普遍惠民服务。组织参加全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19年试点工作成效,部署新一轮试点工作。至年底,全市建成省级试点中心1个、市级试点中心3个、所站74个,整合建设理论、科教、文体平台329个。全市成立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000支,志愿者6.9万人,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日均达8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试点工作经验获省委宣传部报刊《广东宣传》采用,并获中央文明办的《精神文明报》刊登。

 

【中山市民文明公约】 2019年5月15日,中山市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布《中山市民文明公约》。自2016年9月起,中山市开启“市民文明公约”征集活动,并委托中山报业传媒旗下各媒体及《南方日报》中山观察旗下新媒体等进行征集,收到来自邮箱投稿、网上页面投稿和电话投稿等形式投稿5000人次,合计6.4万条信息;邀请社科专家、记者和市民群众参与市民公约信息整理,经遴选合并,整理出30条公约内容供市民投票,通过20万人次的信件投票和网络投票,最终票选产生市民文明公约12条内容。

·资料链接·

《中山市民文明公约》2019年版

友善待人不冷漠 诚实守信不欺诈

禁烟区域不吸烟 公共场所不喧哗

节俭用餐不浪费 爱护公物不损坏

行车礼让不抢道 有序排队不争抢

车窗楼上不抛物 垃圾分类不乱扔

遛狗拴绳不留便 文明施工不扰民

(阮英哨)

上一篇: 生态文明建设(201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领导机构党派团体镇区领导名单(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