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201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20》 【成文日期】2019-12-31 【点击率】256次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2019年,中山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新增公办幼儿园6所、普惠民办幼儿园15所,新增幼儿园规范化学位5185个。完成新建扩建公办中小学15所,增加公办学位8500个。组建市一中教育集团,与西区初级中学、铁城初级中学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全市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5.31万人,比上年增长2.5%;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51万人,增长3.6%;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2.38万人,增长2.8%;小学在校学生32.64万人,增长4.7%;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4.79万人,增长2.9%。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51%,普通高考录取率98.16%。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购买民办学位2.86万个,提供积分入学指标2.23万人,非本市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安排入学“两为主”比例达51.2%。推进文体事业发展。年内,建成中山纪念图书馆并开馆,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成“e启阅”数字资源平台。指导南区、小榄镇、三乡镇创建成为广东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全市有文化、文物机构35个。其中文化机构30个、文物机构5个。市、镇两级共有广播电台、电视台10个。全市有市级和镇级档案馆26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488.03万册(件)。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52所,建成社区体育公园68个、镇区全民健身站点411个。在东升镇举办第二届亚洲杯女子棒球锦标赛、2019中山国际马拉松赛、第八届市运会等系列赛事。全市有各类运动场所6658个。举办市级运动竞赛24次,参加省级以上竞赛人数870人,获金牌126枚、银牌128枚、铜牌137枚。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实施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健康村镇建设,扩大健康城市细胞工程建设试点。推广小榄镇医改经验,推进古镇镇、三乡镇医共体建设试点。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986个,增长10.3%。其中,医院6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2个、村卫生室17个,门诊部177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54万人,增长4.0%。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321人,增长5.9%;注册护士1.19万人,增长2.2%。镇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76.8%。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推进省市共建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启动家庭医生签约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新增光纤接入用户14.7万户,光纤用户173.7万户,入户率152.1%,居全省第二位。新增4G基站2370个,加快建设5G基站基础设施。

 

【民生保障】 2019年,中山市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至每人每月170元,五大险种总参保951.11万人次。推进第三代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在中山市发出全省首张第三代社保卡。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6.8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84.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57.9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62.6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59.3万人。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低保标准提至每人每月1050元,发放低保金4796万元。制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暂行办法,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至每人每月1680元。改造困难家庭住房138套,实现低保、低收入“双低”家庭住房全改造。帮扶困难群众1.31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45亿元。加强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全市社区服务设施数286个,重点优抚对象3149人,60周岁以上优抚对象1.43万人,优抚事业费用1.26亿元;社会救济总人数1.66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2780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4803.3万元。5—12月,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对象、低保对象、低收入对象、特困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等保障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335.18万元,惠及21.36万人次。

 

【居民生活】 2019年,中山市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收入比为1.49,保持全省最小。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78元,突破5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02元,比上年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2元,增长8.9%。从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的67.5%。年内,中山市制定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就业创业补贴6751万元,促进创业7554人,城镇新增就业5.7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2%,“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新增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各2个。

 

【社会环境】 2019年,中山市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平安中山建设,市公安局依托警企联创中心,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探索医用5G技术建设一个智能化、可视化、扁平化的“图、情、指、行”一体化的指挥体系,提升公安立体化治安防控能力。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加强对违建、违停、扬尘污染等违法行为的智能监管。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完善村(居)特别委员工作制度,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试点。健全政府民主科学立法体系,推进公众参与政府立法规范化、常态化。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7月,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对口帮扶潮州市、肇庆市,实现两市脱贫率99.3%;对口帮扶昭通市4个贫困县,帮扶项目惠及贫困人口20万人、带动脱贫人口10万人。推进对口支援西藏工布江达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川甘孜等工作,推动黑龙江佳木斯市对口合作,助力扶贫工作。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90件,死亡174人,受伤372人。其中发生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83件,死亡67人,受伤28人。

(吴格晶)

上一篇: 文化建设(201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生态文明建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