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201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736次

【经济总量】 2015年,中山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0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66.48亿元,比上年下降0.4%;第二产业1632.70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1310.85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54.2:4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73亿元,增长10%;国地税收入583.23亿元,增长5.5%;实际利用外资4.57亿美元,下降32.9%;海关进出口总值356.03亿美元,下降3.7%,其中进口75.93亿美元,下降16.4%,出口280.1亿美元,增长0.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81.05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7.4%,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下降3.2%。民营经济增加值1562.89 元,增长7.1%,占全社会GDP的比重51.9%。

【投资融资】 2015年,中山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国有投资127.18亿元,增长19.6%;集体投资58.13亿元,增长12.7%;港澳台商投资134.89亿元,增长10.6%;外商投资40.16亿元,增长0.3%;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247.51亿元,增长33.9%。第一产业投资2.53亿元,增长730.5%;第二产业投资326.45亿元,增长35.5%,其中工业投资324.89亿元,增长35.5%;第三产业投资726.43亿元,增长9.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525.54亿元,增长15.0%。全年亿元以上非房地产在建项目227个,完成投资244.91亿元,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非房地产项目87个,增长19.2%,完成投资66.67亿元,比上年下降13.3%。

【重大项目】 2015年,中山市安排市重点项目204个,包括在建项目113个和前期预备项目91个,年度计划投资376.9亿元。至年底,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1.2亿元,占年度计划103.8%,超过均衡进度3.8个百分点。省重点项目58个,包括在建项目38个和前期预备项目20个,年度计划投资123.8亿元。至年底,38个在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8.6亿元,占年度计划128.1%,超过均衡进度28.1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采用东隧西桥(A3)方案建设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联合深圳市、江门市推进深茂铁路建设。配合开展中开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促进南沙港铁路南头段与广中江高速公铁合建。推进翠亨快线、广珠中线二期、中山港大桥扩建、中山“二环”( 由横四线、横二线、省S111公路等路组成的环线)干线公路项目建设,落实广珠城际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用地合作开发。完善能源基础建设,推进中山嘉明三期扩建工程和配套热网工程建设,3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推进中山火电、三角粤电热电联产等项目,市域天然气二期管网主体工程完成建设。加快立项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2.22万千瓦,总投资1.77亿元。

【市场消费与物价水平】 2015年,中山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57.10亿元,增长4.9%。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95.03亿元,增长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70亿元,增长13.8%。餐饮收入103.42亿元,增长8.1%;商品零售983.32亿元,增长10.2%。实施“电商换市”行动(指企业在巩固原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以电子商务手段开辟新渠道,创新和提升商业模式,扩大市场占有率),培育“新鲜100”“宝平365”等电商平台,限上批零企业网络商品零售增长50%。开展银行、电信等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不正当竞争查处力度,改善消费环境,稳定物价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0.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0.7%。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五升三降”态势,其中,衣着类、食品类和烟酒类涨幅居前,分别涨3.2%、2.5%和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分别涨1.5%和1%;交通和通信、居住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2.3%、0.8%和0.5%。

【工业效益与科技创新】 2015年,中山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81.0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51.68亿元,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29.37亿元;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554.5亿元,增长4.6%,民营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5%;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93.6亿元,增长8.4%,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2%。制造业生产运行平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较快。全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235.7亿元,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69.4亿元,增长15.5%。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优势传统工业增长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00.6亿元,增长9.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8.3%;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12.97亿元,增长14.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1.6%;优势传统工业实现增加值457.2亿元,增长4.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5%。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7.4%,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上年下降3.2%。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作母机”(指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骨干企业数量和产值分别占全省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引导企业强化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6.3亿元,增长69.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8家,全市共427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4家;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市级23家,全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4867件、增长45.28%,发明专利授权量992件、增长96.44%。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被省评为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验区。举办“中山人才节”,培养引进创新团队和科研人才,其中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

【服务业发展】 2015年,中山市坚持以新兴业态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率先在全省地级市中提出发展服务业新兴业态,优化产业结构。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309.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3.5%。融合创新信息技术与服务业。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上年增长24.3%,广电影视制作服务业增长29.5%,旅行社服务业增长12.9%,教育服务业增长10.4%,文化艺术服务业增长7.5%,均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全市完成快递业务量增长59.8%。11月7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获批组建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研究院,12月18日,举办首届服务业新兴业态高峰论坛,认定服务业新兴业态企业201家,亿元楼宇重点培育项目13个。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推进市镇共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富逸智慧生活创新集聚区、广东游戏游艺文化产业城集聚区、古镇灯饰产业生产生活配套服务业集聚区等7个集聚区被认定为第三批市镇区共建服务业集聚区,总投资121亿元。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举办3·28现代服务业招商展览会等系列服务业招商活动,谷歌体验中心落户中山市东区。深化与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合作交流,加快对接三地现代服务业项目。

【对外经济】 2015年,中山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210.21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进口471.32亿元,下降15.5%,出口173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优化出口结构,增强对外贸易的自主性和竞争力,一般贸易实现895.2万元,增长14.7%,占全市出口的51.5%,增长5.9个百分点。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92个,增长54.8%。合同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增长16.4%;实际利用外资4.57亿美元,下降32.9%。

【财税金融】 2015年,中山市国地税收入583.2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国税收入357.66亿元,地税收入225.57亿元,分别增长5.7%和5.2%。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7.47亿元,增长1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4.17亿元,增长33.4%。加强金融服务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78.36亿元,比年初增长5.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108.53亿元,比年初增长2.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894.32亿元,比年初增长9.4%;人民币贷款余额2784.93亿元,比年初增长13.6%。第三产业贷款余额689.1亿元,比年初净增11.5亿元,增长1.7%。全年实现商业保险保费收入114.7亿元,增长18.4%;证券总成交额20364.5亿元,增长192.6%;股票基金成交额17579.2亿元,增长260.4%。

【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 2015年,中山市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1.66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610公里。全市机动车拥有量103.39万辆,增长7.2%,其中,汽车拥有量71.03万辆,增长11.0%,个人汽车64.53万辆,增长12.3%。全年货物周转量167.46亿吨公里,下降2.1%;旅客周转量21.77亿人公里,增长53.9%;港口货物吞吐量7319万吨,下降6.7%。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56.64亿元(2010年不变价),增长26.5%。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610.96万户,下降0.1%;本地电话用户108.49万户,下降2.8%。全市固定互联网络用户115.3万户,增长6.2%。

【经济体制改革】 2015年,中山市共完成改革任务159项。6月12日开始,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改革,编制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和政府监管清单“三张清单”。市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实现审批职能整合、审批事项进驻、审批人员充分授权、主要事项网厅办理“四个100%”;全年受理事项40万宗,群众满意率100%,实现“三集中、一分开”(指市政府工作部门及直属单位内设机构在不新增机构编制的前提下,将所有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该科室向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网上办事大厅集中,推行审批权和监管权分开),改革经验获全省推广。在全省首批实行商事登记制度“三证合一”(指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改革。实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供地用地、投资审批、中介服务、通关便利等改革,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全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8万户,注册资本546亿元,增长63.2%。制定降低商业电价、停止收取燃气燃油加工费等系列惠企惠民政策,全年累计清费减负超5亿元。

(周光朗)

上一篇: 政治建设(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基本市情(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