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887次 | |||||||||||||||||||||||||||||||||||||||||||||||||||||||||||||||||||||||||||||||||||||||||||||||||||||||||||||||||||||||||||||||||||||||||||||||||||||||||||||||||||||||||||
【建置沿革】 中山,1925年前称香山。据宋朝《太平环宇记》记载:东莞县香山在“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古代香山,是孤悬于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岛屿,境域仅为现时的五桂山和凤凰山周围的山地和丘陵区,即石岐城区至澳门一带地域。考古表明,在距今5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土著古越族人在香山岛屿捕鱼打猎和半定居。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域,晋代以后属东官郡地域,唐代属东莞县地域。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 年)设香山县,并割入南海、番禺、新会等三县的滨海地域,隶属广州。民国时期,直属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孙中山的故乡。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同年4月15日,广州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决定,将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以示纪念孙中山。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中山县,属佛山地区管辖。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属佛山市管辖。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中山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市方志办) 【自然地理】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2°11′—22°47′,东经113°09′—113°46′之间。行政管辖面积1783.67平方公里。市中心陆路北距广州市区86公里,东南至澳门特别行政区65公里,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特别行政区52海里。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位于东区松苑路1号。 中山市地质构造体系属于华南褶皱束的粤中凹陷,中山位于北段。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平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五桂山、竹嵩岭等山脉凸屹于市中南部,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为全市最高峰。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其中,低山、丘陵、台地占全境面积的24%,一般海拔为10—200米,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平原和滩涂占全境面积的68%,一般海拔为-0.5—1米,其中平原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基水地,滩涂广泛分布有滨海盐渍沼泽土及滨海沙土。河流面积占全境的8%,西江下游的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自北向南流经市西部边界,由磨刀门出南海;北江下游的洪奇沥水道自西北向东南经过市东北边界由洪奇门出珠江口。其间汊道纵横交错,其中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横贯市境北半部,汇入横门水道由横门出珠江口。水系分为平原河网和低山丘陵河网两个部分,平原地区河网受南海海洋潮汐的影响,具有典型河口区特色。 【自然资源】 中山的自然资源主要有5类: (一)太阳能资源。中山市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达445155.4焦耳/平方厘米,是广东省内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二)中山市属丰水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886.1毫米,西江和北江流经中山市的磨刀门、横门、洪奇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241亿立方米,占珠江平均径流总量3290亿立方米的68.1%。此外,中山市地处滨海,可利用潮差进行排灌。 (三)矿产资源。中山市的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壳变动频繁,但地层分布比较简单,富矿地层缺乏,矿产种类不多,金属矿产十分短缺,优势矿产主要有建筑用花岗岩、矿泉水、地下热水、砂料和耐火黏土。现已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产有花岗岩石料、砂料、耐火黏土和矿泉水、地下热水。其中,石料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于市内的低山、丘陵和台地,以五桂山和竹嵩岭储量最为丰富;地下热水含氟、氡,适用于医疗,可作为温泉浴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乡、坦洲等地;矿泉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属花岗岩裂隙水,为偏硅酸低矿化度饮用天然矿泉水,主要分布于五桂山至神湾一带的山区;砂料以中粗粒石英砂为主,主要分布于市内东部龙穴、下沙一带沿海地区;耐火黏土主要分布于火炬开发区濠头村附近。 (四)动植物资源。中山市大中型兽类的主要活动场所分布于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山高丘陵地区,现存的经济动物有小灵猫、食蟹獴、豹猫、南狐、穿山甲、板齿鼠和各种鸟类、蛇类等;平原地区以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鼠类为主;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类和多种贝壳。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据2007年调查,全市有维管植物217科912属1771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186科646属1235种,种类占广东省总数的六分之一。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9.49%。(五)旅游资源。市内主要旅游景点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孙文纪念公园、中央电视台中山拍摄基地——中山影视城、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中山温泉、长江水库旅游区、詹园、泉林山庄、紫马岭公园、五桂山逍遥谷、翠竹园漂流乐园、逸仙湖公园、大涌卓旗山公园及烟墩山古塔、西山禅寺、南山古香林、宋帝遗迹、罗三妹山、桥头小琅环等。土特产主要有三月红荔枝、神湾菠萝、小榄菊花肉、中山杏仁饼、石岐乳鸽、东升脆肉鲩、荼薇花制品、三乡濑粉、黄圃腊味等。 (陈万鑫) 【气候气象】 中山市地处低纬度地区,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5.4小时,年最多日照时数为2392.6小时(1955年),年最少日照时数为1452.5小时(1994年),年总辐射量为445155.4焦耳/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22.5℃,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4.3℃;7月最高为28.8℃,平均气温年较差为14.5,极端最高气温38.7℃(2005年7月18—19日),极端最低气温-1.3℃(1955年1月12日)。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8.3日。年平均降水量为1886.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45.1天,最多达186天(1975年),最少为105天(200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744.9毫米(198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000.7毫米(195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6月最多雨量。影响中山的灾害天气有台风、暴雨、雷雨大风、龙卷风、雷暴、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干旱。 2015年,中山市平均气温23.7 ℃,总体显著偏高,其中冬季正常、夏季异常偏高。全年总雨量1723.2毫米,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水偏少;暴雨出现时间晚,结束晚,时间分散;雷暴开始晚,结束晚。风速总体正常,东南风盛行;相对湿度正常;高温天数偏多,共20天,日照显著偏多;蒸发总量偏少。雾日偏少,共6天,霾日共39天,比上年减少22天。2月低温阴雨天气明显;3月“回南天”明显;冬春旱严重,9月出现夏秋阶段性干旱。影响中山热带气旋有3个,分别为强热带风暴“鲸鱼”、台风“莲花”和强台风“彩虹”。 (黄奇章) 2015年中山市气象要素实测值及正常年值对比表
【环境质量】 (一)大气环境 城市空气。2015年,中山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3.92,比上年下降0.42。空气质量为优的有194天,良135天,轻微污染32天,中度污染4天。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细颗粒物),其次是O3-8h(臭氧日8小时平均值),其污染指数分别为:P PM2.5 (0.94)>P O3-8h (0.91)>P NO2 (二氧化氮)(0.75)> P PM10(可吸入颗粒物)(1.7) >P CO (一氧化碳)(0.42) >P SO2 (二氧化硫)(0.2)。全年SO2年均值为12微克/立方米,NO2年均值为30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值为49微克/立方米,CO日均值第95位百分数为1.7毫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位百分数为145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值为3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SO2、NO2、PM10、PM2.5的年均值分别下降4微克/立方米、2微克/立方米、8微克/立方米、5微克/立方米;CO日均值第95位百分数与上年持平;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位百分数比上年下降7微克/立方米。降尘年均值为5.49吨/平方公里·30天,下降0.23吨/平方公里·30天,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30天);SO2、NO2年均值达到一级标准。 城市降水。2015年,中山市共采集降水样品120个,其中酸雨样品13个,酸雨频率为10.8%,下降36.7个百分点。实测降水量2880.5毫米,酸雨量306.8毫米,酸雨量占总降水量的10.7%。降水pH范围在5.22~7.13之间,全年降水pH均值6.02,高于5.6的酸雨界限,上升0.51个pH单位。酸雨pH均值为5.39,上升0.30个pH单位。降水中的阴离子以硫酸根离子浓度最高,为3.71毫克/升,硝酸根离子次之,为3.30毫克/升;阳离子以钙离子浓度最高,为1.80毫克/升,钾离子次之,为1.44毫克/升。 (二)水环境 饮用水源。2015年,中山市2个饮用水源地(全禄水厂和马大丰水厂)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要求,各监测因子达标率均为100%,水质为优。 主要河流。2015年,中山市各主要水道总体水质保持良好,石岐河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磨刀门水道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横门水道达到Ⅲ类水质标准。5条水道均无年均值超标项目。横门水道水质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余各河流水质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 近岸海域。2015年,中山市近岸海域水质良好,中山浅海渔场区和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2个近岸海域功能区均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二类标准。 (三)声环境 区域环境噪声。2015年,中山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为57.5dB(A),下降0.2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标准,在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划分中属三级,声环境质量一般。 道路交通噪声。2015年,中山市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为67.6dB(A),上升0.5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标准,在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划分中属二级,声环境质量较好。 功能区噪声。2015年,中山市各类功能区中昼间等效声级均值出现超标的有2类区,超标量分别为0.2dB(A),其他各类功能区昼间等效声级均值均达到相应标准。夜间等效声级均值出现超标的有2类区和4类区,超标量为2.8 dB(A) 、0.5 dB(A)。 (四)排污状况 废气。2015年,中山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852.38亿标立方米(初步核定数)。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6万吨(初步核定数);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84万吨(初步核定数)。 废水。2015年,中山市废水排放总量为3.96亿吨(初步核定数),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617.96万吨(初步核定数),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2亿吨(初步核定数),分别占废水排放总量的19.23%和80.77%。其中,工业COD排放量为6775.61吨(初步核定数),工业氨氮排放量为556.92吨(初步核定数);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为3.34万吨(初步核定数),氨氮排放量为4683吨(初步核定数)。 固体废物。2015年,中山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4.04万吨(初步核定数)。全年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为10.81万吨(初步核定数)。全年全市产生的医疗废物为3360.65吨,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78.49万吨,全部经过无害化处理。 (邹 丹) 【人口语言】 2015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320.96万人,户籍人口158.68万人。中山市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包括粤方言、闽方言及客家方言。其中,使用粤方言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数的84%,主要分布在北部冲积平原区和中部的石岐地区。粤方言分为4种:(1)石岐话,主要分布在石岐地区、南区和南朗镇。 (2)沙田话(近顺德话),主要分布在南头镇、黄圃镇、东凤镇、小榄镇、阜沙镇、东升镇、横栏镇、港口镇、民众镇、坦洲镇、板芙镇及西区的沙朗、南朗镇的横门等地。(3)三角话(近东莞话),主要分布在三角镇。(4)古镇话(近新会话),主要分布在古镇镇。闽方言主要分布在沙溪镇、大涌镇、三乡镇及火炬开发区的张家边等地。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五桂山、神湾镇及坦洲镇的南部。 【民风民俗】 中山市民爱国爱乡,勤劳敦厚,富于进取,勇于创新,灵活求实,较少保守思想。民风平和有礼,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崇尚正义。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重新确定“博爱、创新、包容、和谐”为中山人精神。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客家山歌、鹤歌、姑妹歌、渔鼓、龙舟、小调儿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具特色,这2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中山舞龙分为木龙、火龙、金龙、沙龙、草龙、游龙、板龙、云龙8个种类。坦洲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西区长洲醉龙、南朗崖口飘色、古镇六坊云龙舞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桂山白口莲山歌、沙溪鹤舞、黄圃麒麟舞、黄圃飘色、沙溪四月八、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三角麒麟舞、石岐赛龙舟、小榄赛龙艇、东凤五人飞艇赛、南头五人飞艇赛、大涌红木家具雕刻艺术共13项民间艺术形式被纳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988年起,每年都在农历正月初七(2001年后改为正月十五)举办慈善万人行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筹集善款,民间艺术也在此间展演,成为中山独特的新民俗。 (市方志办)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山县从1949年冬起,建立新的区乡体制。到1951年1月,全县设置1个区级镇(石岐镇)、11个区。1952年7月,由于珠江区专员公署海岛管理处撤销,中山县从该处接管原属中山、宝安的48个岛屿和渔港,包括唐家、湾仔、香洲、南水、涌口门、担杆列岛、蜘蛛群岛、外伶仃岛、佳蓬列岛、万山群岛等地。同年12月,中山县设立渔民区人民政府(驻唐家),管理上述地方。1953年3月,设立石岐市(省辖市),以中山县石岐镇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归粤中行署领导,中山县划出长洲、后山、柏山、张溪、基边、员峰6个小乡,归入石岐市郊区。1953年4月,设立珠海县,以中山、东莞、宝安三县所属海岛为其行政区域。中山县划出渔民区和前山、关闸、吉大、南屏、北山等地与淇澳、三灶、高栏、荷包、大小霖、大小横琴等海岛,归珠海县管辖。1953年6月,中山县调整行政区划设置,设3个区级镇(小榄镇、黄圃镇、大岗镇)、15个区。1957年2月,中山、珠海两县调换相邻的部分乡村,中山县坦洲区的康济、翠微、造贝乡,翠亨区的下栅、东岸、官塘乡,乾雾区白蕉乡的白藤村,划归珠海县管辖。珠海县的万顷沙区划归中山县管辖。同年2月,中山撤区并乡,全县15个区改划为34个大乡,原来的3个区级镇不变。1958年8月,各大乡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公社取代大乡。同年10月,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34个公社(大乡)合并为7个大公社;原属黄圃公社的小黄圃、高黎等两个小乡,划归顺德县管辖。1959年3月,撤销石岐市、珠海县,将原石岐市、珠海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中山县。同年7月,大岗、万顷沙等两个公社和大岗镇,划归番禺县管辖。1961年8月,恢复区的建制,设置1个县级镇、2个区级镇、13个区。1961年10月,恢复珠海县,以合并于中山县的原珠海县行政区域为珠海县的行政区域,中山县划出6个公社和两个小乡,归珠海县管辖。1963年,撤销区的建制,全县改设18个公社、3个镇。1964年5月,原属横栏公社的特沙大队,划归新会县管辖。1965年7月,设立斗门县。中山县划出斗门、乾务、白蕉3个公社与平沙农场,归斗门县管辖。1967年12月,改公社建制,设置1个县级镇、2个区级镇、20个公社。1969年1月,石岐镇归并中山县,撤销石岐镇建制。1971年8月,恢复石岐镇建制(公社级)。1976年12月,全县有3个区级镇、25个公社。1983年12月,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1984年2月,撤销石岐镇,改为市区,设置中区、西区、岐江区、莲峰区、烟墩区5个办事处;市郊设置25个区和2个区级镇,另设1个管理区。1985年11月,张家边区改为张家边镇。1986年7月,南蓢区分出翠亨村镇。1986年12月,撤区建镇,扩大市区范围,全市改为:市区设8个街道,市郊设24个镇。1988年1月,中山市升格为地级市。同年8月,从环城区、郊区分出东区。1990年11月,由张家边区分出中山港区。1990年12月,中山市区设9个街道,市郊设24个镇。1993年,沙蓢镇更名为沙朗镇。同年1月,张家边区、中山港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区合并为中山港区,1995年1月改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96年10月,中区、岐江区、莲峰区、烟墩区4个街道合并,称中区。同年12月,郊区更名为北区。1997年12月,环城区更名为南区。中山市设1个开发区、5个街道、24个镇,另设长江管理区。1998年9月,撤销翠亨村镇、横门镇,并入南蓢镇管辖。全市设1个开发区、5个街道、22个镇。1999年7月,撤销沙朗镇、坦背镇,将两镇分别并入西区街道办事处和东升镇管辖。全市设1个开发区、5个街道、20个镇。2000年5月,撤销中区和北区,组成石岐区。撤销浪网镇,并入民众镇。全市设1个开发区、4个街道、19个镇。2001年8月,原黄圃镇的新二村、阜沙镇的新团结村划入三角镇,原三角镇的新联村、新群村划入民众镇。从2001年开始,全市开展行政村(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调整合并,并逐步将村委会改制为社区居委会。2005年9月,五桂山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全市设1个开发区、5个街道、18个镇。全市各镇(区)共辖110个社区和165个行政村,下设110个社区居委会和165个村委会。2011年3月,三乡镇成立南龙社区(居民委员会),南头镇合并南头和南城2个社区为南城社区(居民委员会)。火炬开发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小榄镇、南头镇7个镇区完成“村改居”工作。2013年,三角镇三角社区居民委员会更名为中心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凤镇伯公村、民乐村、小沥村改制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三乡镇新成立西山社区,大涌镇新成立石井社区、全禄社区,南区将原有10个社区整合为城南社区、良都社区、北溪社区、马岭社区4个社区。2014年,大涌镇新成立起凤环社区。2015年10月,大涌镇旗北村民委员会更名为叠石村民委员会。至年底,全市设1个国家级开发区、5个街道、18个镇,共辖12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50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 (市民政局) 2015年中山市各镇区村(居)委员会设置情况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