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撰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4》 【成文日期】2013-12-31 【点击率】1459次 | |||
【生态建设概况】 2013年,中山市建立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考核考评体系。编制《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拟在3年间市财政投入6000万元补贴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开展《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市重点调研课题《城乡统筹生态保护机制》研究,从组织、监管、政策、资金、公众参与、环保宣教、生态补偿等方面完善中山市城乡统筹生态保护机制,实现一体化发展要求。开展生态文明细胞工程示范创建活动,实现生态保护工作向农村延伸。6月,全市共有52个村(社区)获市政府命名为市生态示范村。南朗镇崖口村等70个村(社区)通过市级生态示范村(社区)验收。邀请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指导东凤镇开展美丽乡镇创建工作。
【三年实现城乡绿化大提升】 2011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绿化工作的意见》,提出开展“全民修身绿化月”活动,三年实现城乡绿化大提升的目标。2011-2013年,全市投入绿化资金超37亿元,其中社会投入21亿元,占全市绿化资金约60%。2013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9.4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29%,绿地率33.01%。开展树木认养认捐活动,全市共筹得个人和企业义务植树认养认捐款项6298万元。参与义务植树超过170万人次,种植大小苗木640余万株、主题林350多处。新建与改造绿地面积378万平方米,新种与提升道路绿化近100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6平方公里。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28公里,林相改造1.77万亩,提升岐江“一河两岸”景观,完成绿化面积5.6万平方米。投入1500万元,绿化村庄社区,打造火炬开发区马安社区绿地体系、五桂山桂南村树山香樟公园、南区树涌公园等一批村庄绿化美化样板工程。建设森林公园体系,建成南朗云梯山森林公园、大涌卓旗山森林公园、三乡小琅环森林公园共3个,在建田心森林公园、南区北台山森林公园、板芙金钟山森林公园、黄圃尖峰山森林公园等4个。初步建成“政府主导、社会投入,政府搭台、全民参与”的共建共享绿化机制。
【土地资源管理与耕地保护】 2013年,中山市将耕地保护纳入镇区政府领导实绩考核和离任审计,市、镇(区)、村三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全年实现新增建设用地中占用的387.38公顷土地占补平衡;抓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编制的《中山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通过省国土资源厅会审;加快2012年度3640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制订和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实施办法,在省发放补贴资金基础上,由市政府对承担保护耕地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或其他责任单位进行经济补偿。 全年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用地157个批次,面积1.22万亩,获批准(含往年报批)92批次,面积1.15万亩,解决省、市级62个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制定闲置土地处置实施办法,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将中山市列入闲置土地有偿收回处置试点城市。引导和督促镇区盘活1950亩存量土地,解决首批9个重点项目用地。
【污染物减排】 2013年初,中山市制订《“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对镇区完成的减排项目予以考核加分奖励,并将雨污分流及高污染锅炉整治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减排考核范畴。加强农业源重点项目减排,完成珠海食出公司坦洲猪场与中山市潮兴家禽发展有限公司整改,关闭中山市创富养殖有限公司;清拆东升镇粮泉生猪养殖场以及中山市中益农牧有限公司。加强结构减排,新增中山市横栏镇吉大灯饰玻璃厂等2项大气污染物结构减排项目申报减排,实现中山友利玩具城有限公司清洁能源替代项目的减排申报。对158个项目进行总量前置审批,引导环境容量投向符合市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对未取得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工作,全年有20家企业通过专家审核评估,71家企业通过专家审核验收。 2013年,中山市现场环境监察出动执法人员52634人次,现场监督检查企业25297家次,其中,给予口头警告1184家次,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1215份,立案查处违法行为731宗,处罚金额2022.6万元。制订《中山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值守和预警制度(试行)》,对全市300多个重点污染源和环境敏感点实施实时监控,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检查,全年检查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655家次,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43份,实施口头警告70家次,立案查处超标排污行为3宗。加强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建立机动车环保标志远程审核监控系统,规范机动车环保标志技术鉴别程序,开展“黄标车”提前淘汰“以奖促淘”工作。
【生态建设宣传教育】 2013年,市环保局与教育部门、市文明办联合开展创建市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活动,共表彰市级绿色学校15所、市级绿色社区15个,申报省环境教育基地2个,申报省级绿色学校17所、省级绿色社区4个。以创建环境教育基地、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为平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