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2》 【成文日期】2011-12-01 【点击率】983次 | |||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向“文化强市”迈进。2011年,中山市继2010年被中央宣传部(简称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后,再次受表彰。基层和社区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先后派工作组到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和火炬开发区健康花城调研。借纪念辛亥百年之机,承办央视“心连心”艺术团慰问中山侨乡演出,举办大型原创多媒体交响音乐诗《孙中山》、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颁奖典礼、“以中山的名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首届孙中山文化节文化成果综合展等活动;策划“中山路”、“中山人在京津唐”等大型人文项目;邀请国外主流媒体前来中山采访,组织“亚洲主流媒体看中山”等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专版报道,展示中山各项建设成就。 【扶持精品文艺创作】 2011年,中山市承办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创办的《我们的节日·春节——中华长歌行》特别节目;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四海同心——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百年中山潮:一代伟人与一座城市》、《香山商帮》等电视纪录片;举办中国第五届童声合唱节、好歌献给党——广东省第十届“百歌颂中华”群众歌咏活动、永远跟党走——中山市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全年全市文艺工作者个人出版作品集近50部。 【历史文化和非遗保护】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中山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年,中山市建成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孙文纪念公园名人雕塑、兴中园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千灯水岸广场、天字码头等重点文化硬件设施。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宣传工作,组织开展第四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推荐工作。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资料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数据通过省普查办公室验收,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遴选。加强历史遗迹修缮保护,杨心如故居修缮工程竣工验收,开展大涌林氏宗祠、纪念中学民国建筑群等修缮工程前期工作。中共中山第五区区委活动旧址在三乡镇大布小学揭幕。中区纵队成立旧址暨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旧址(古氏宗祠)和杨殷故居被省委核定为26个省级党史教育基地之一。加强对镇、村指导,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自查和迎检筹备工作,古镇灯饰博物馆建成开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赴四川、青岛、广州、香港及中山各镇区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征集到方唐、江有生、孙晓纲等漫画名家的作品、书信、书籍、资料共3700件,民俗、华侨等实物资料1700件(套)。海外文物征集工作组赴美国洛杉矶、三藩市、夏威夷开展征集工作,征集到1000件(套)华侨历史文物和实物资料。5月,古镇六坊云龙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岐赛龙舟、小榄赛龙艇、东凤五人飞艇赛、南头五人飞艇赛、大涌红木雕刻传统工艺等项目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国率先建立24个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新建横栏中心小学、民众新平一中心小学为中山咸水歌项目及小榄菊花文化促进会为小榄菊花会项目共3个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0月,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一期建成开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举办2011年珠海、中山、江门三地民歌大赛,承办中山市2011年文化消费节——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览和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论坛,组织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完成《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发展纲要》等配套方案的调研撰写工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1年,中山市组织申报国家首批公共文化示范项目,“中山市农村文化室全覆盖工程”被列入国家文化部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省内仅中山市和佛山市南海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入围。开展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深入调研,制定可行性创建方案。迎接全市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组成调研组到镇区文化站督促检查,现场指导整改,并进行模拟测评检查。推进建设农家(社区)书屋工程,新建成小区农家(社区)书屋13家,全市农家书屋总数增至305家,超省要求建设的数量标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文化馆、市图书馆等全部免费开放,全年举办各类艺术演出、公益讲座、文博展览近400场次,接待服务观众、游客及文艺团体近400万人次。市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文化馆复评。10月起,市文化馆开设11项免费课程,供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参加学习,受惠学员200人次。全年举办3期专业培训班,为全市约500名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提供专业辅导,免费为12个市级重点业余文艺团体及镇区文艺团体共9.28万人次提供排练场所和艺术辅导。 【文化产业发展】 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测算数为136.2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3%。11月3日至5日,举办2011中国(中山)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交易会,成交额28.08亿元,入场采购和洽谈的专业客商2.1万人次,参观人数累计近10万人次。金马游戏游艺、世宇科技获得省文化产业扶持资金。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1月3日,举办第四届中山文化消费节,展示的核心文化产业占参展项目的67%,组织10大板块共20项文化消费活动,吸引6万人次入场。组织中山市优势文化企业参加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山展团接待参观者5万人次,促成翠亨画家村的一批原创美术作品现场达成交易。组织文化企业组团参加广东文化创意北京展览活动。加快游戏游艺产业集群发展,联系国内知名文化创意研发企业与中山游戏游艺重点企业对接,推动龙城国际有限公司与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中山动漫创意及产品研发中心。推动创建粤台两岸文化产业园建设,牵头组织召开“中山装服饰文化主题公园项目”的可行性研讨会,实地考察项目的选址。扶持小榄镇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三乡镇古典家具名镇、港口镇游艺游戏产业基地、坦洲镇伊泰莲娜首饰主题公园等一批产业文化发展。推进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画家村)建设,完成翠亨美术馆、翠亨画家大院等一批二期建设和改建工程,在翠亨美术馆举办辛亥革命百年海峡两岸美术展。结合建设翠亨新区战略部署,开展《弘扬中山文化推进翠亨新区建设》课题研究。开展《中山市文化消费状况和建议》、《游艺游戏与动漫产业结合》等多个课题研究,探索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路向。成立中山市音响音乐爱好者协会。 (市委宣传部 市文广新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