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06 【点击率】973次 | |||
【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中山市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大胆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由一个农业大县向以电子、家用电器、轻化、纺织、食品等行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城市迈进。大胆引进一大批国外先进设备和生产线,引进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品。先后创出如“威力”双桶洗衣机、“小霸王”电子游戏机、“凯达”精细化工喷雾系列产品等10多个在国内产销量名列前茅的“名牌产品”。从中山温泉这家全国第一家合资合作企业建成开始,全市“三资”和“三来一补”企业迅速发展。现在全市“三资”、“三来一补”企业已有4000多家,加上个体和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市现有个体户6.1万户,私营企业45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全市形成了一个市属国有、集体、“三资”、乡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几个轮子一起转动的经济发展格局。1997年非公有经济企业产值约占全市产值的37%。 【财税改革不断深入】 1996年1月,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了金库入库制度,调整了预算科目,确保新体制在全市平稳运行,保证了当年各项预算的顺利执行。同时积极做好改革配套工作,改革和完善了市对镇区的财政管理办法,将原来对镇区实行的财政超收分成办法改为按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分五级累进计算返还,后又进一步完善为按三级累进计算返还。新体制实施2年多来,全市财政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初步建立资产管理及运营体系】 从1995年开始,全市对国有、市属集体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构建了政府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市属企业三个层次的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新体系。以资产为纽带,先后组建了工业企业、交通企业、建设企业、农业企业、火炬开发区企业、粮食企业、外经贸企业和旅游企业等9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在对企业实行全面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由国有、市属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国资局)实施授权经营,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对授权的国有、市属集体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向这9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产管理方面的暂行规定及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企业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资产运营新体系的建立,为“政企分开”、“政资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1991~1997年,中山市的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强化了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规范金融业的经营行为,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了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各国有专业银行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资产管理,积极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向着以利润为主的经营目标迈进,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经营打下了基础。加强信贷资金的管理,完善资金拆借体制,整顿了同业拆借方面出现的紊乱现象。建立和发展了证券市场,先后成立了中山证券公司、广发证券公司中山营业部、广东证券公司中山营业处、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中山证券交易营业部、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交易中山营业部、中山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交易营业部、华融信托投资公司中山证券交易营业部等7家证券机构和中山证券登记公司,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积极稳妥地进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新农村金融体系,实现了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而独立运作;同时,增设了中国农业银行发展银行中山分行。促进保险机构的分业经营,其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山分公司分设为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和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从1994年开始,切实推行外汇制度改革,实现汇率并轨,初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执行了银行结、售汇制度,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建立了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交易主体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1997年实施了七部门对外商独资企业联合年检和换证工作,缩短外商独资企业的年检和换证时间。改善结算方式,加快资金周转。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分行加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全国电子联行卫星通讯网络,通过该网络的清算中心,使中山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异地资金汇划当天即可达帐,加快了中山的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扩大金融服务领域和经营规模。在办理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3项业务的基础上,陆续开办了通存通取、电话银行、保险箱、信用卡、国际汇兑、外汇买卖、票据贴现、租赁、楼宇按揭、信托投资、资产评估、证券交易、代理股票及债券发行、代收水费、电费、税收、代发工资等新业务;开设保险险种300个。 【机构改革逐步铺开】 1995年分期分批开展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国家公务员过渡培训工作;1996年实施市委、市政府《中山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和《中山市镇区机构改革的意见》及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重新核定市直机关定员编制的通知》,按照市镇两级党政机关改革方案,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搞好定职能、定内设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共合署2个机构,改变水产局等4个单位的名称和隶属关系,调整规划局等3个单位的级别,改市旅游局为事业单位,撤销市商业局和粮食局等2个单位,转变医药联合总公司等8个单位的职能。1997年遵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以“三定”方案为前提,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罗光华 黄红标 卢华坤 金振宇 陈家雄 林毅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