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8》 【成文日期】2017-12-31 【点击率】207次

 

 

    2017年11月以来,中山市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线,开展大学习、大宣讲、大宣传、深调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汇聚力量。至年底,共派发学习书籍45万册,举办培训班16个班次,培训干部4350人,组织各类宣讲1300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旭东到坦洲调研指导农村基层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获广东省委宣传部推荐至中央媒体。

    一、抓好党员干部,分层次开展“大学习”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领学。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小型研讨与扩大会议、调研督导与带头宣讲等形式深化学习,先后邀请省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杜新山、清华大学教授范玉顺、党的十九大代表闫文静等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精髓。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前往挂点镇区带头宣讲十九大精神,检查指导基层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工作。召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专题学习会,研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机关党员干部分层集中轮训。选派厅级领导干部参加省学习培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纳入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先后举办全市处级领导干部、镇区领导班子成员和村(社区)书记、主任、全市科级以下公务员、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村(社区)基层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专题培训班16个,培训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副厅级以上离退休领导、市直属单位处级干部800名、科级及以下干部3000名,编发学习体会简报48期约45万字,实现市镇村领导干部轮训全覆盖,迅速掀起全市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热潮。

    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利用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及按时上好党课的“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载体,夯实党的组织生活,把十九大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党员。各基层党组织深入联系村和社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给基层村(社区)的党员作宣讲辅导、谈心得体会。开展“不忘初心 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前往杨殷故居等革命历史纪念地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二、抓准时间节点,广覆盖开展“大宣讲”

    宣讲队伍规模大。省委宣讲动员会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中山市即组建市委宣讲团,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旭东会见宣讲团成员并对宣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启动全市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随后成立两新组织与企业分队、军营分队、机关分队、校园分队、农村(社区)分队、网络宣传分队等宣讲分队6支,分赴全市各镇区各单位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宣讲成员涵盖十九大代表、社科专家、党政干部、高校教师、退休党员、企业员工等,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既有专家权威解读,也有“百姓声音”,其中党的十九大代表闫文静宣讲累计80场次。

    组织发动力量大。10月30日,中山市召开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会议,印发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网络宣讲“七进”工作方案。联合市两新组织党工委、市委政法委、市直属机关工委、市教育工委、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委网信办等部门,共同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七进”宣讲活动,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进100个机关单位、100家企业、100所学校、100个社区,覆盖100万群众(人次)。

    人员覆盖范围大。市两新组织党工委统筹市“两新学院”资源,以现场宣讲加微信直播的方式传播党的十九大精神到全市1200个两新组织。全市教育系统部署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百团、进万班”专题活动,全市5万名教师、60万名大中小学学生广泛参与,学习带动效应辐射学生家长,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校园里学起来、教起来、传起来。市总工会整合百万职工大培训、职工大讲堂、流动修身学堂等资源,邀请十九大代表闫文静做客市总工会主办的《工事工办》电台访谈节目,向职工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邀请市委宣讲团农村(社区)分队宣讲员、83岁退休党员凌志坤为医院病患及其家属作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辅导,推动十九大精神进医院、进药房。西区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5+N”宣讲活动,在宣讲辅导同期举办“赠书”“重温入党誓词”“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家谈”“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坦洲镇创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新编咸水歌,以颂唱形式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唱响在田间、地头、溪边、榕树下,让党员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听得懂。

    三、抓实载体创新,多形式开展“大宣传”

    新闻宣传出彩出新。市属媒体在重要版面和时段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十九大代表在基层”“一把手谈新征程”等10多个专题专栏,启动“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累计刊发稿件500篇,全面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全市干部群众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生动局面,描绘中山在新时代的美好蓝图,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干劲。11月13日—12月11日,《中山日报》以“报中报”的形式,在台湾《旺报》推出“新时代的中山愿景”专题,共5期10个专版,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投递”到台湾。

    理论阐释深入浅出。召开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号召社科理论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宣传阐释十九大精神。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征文活动,收到领导干部和社科专家理论阐释文章超100篇。《中山日报》及时转载《人民日报》《南方日报》重要评论文章,并开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理论专栏。11月21日—22日,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城市联合会在中山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中山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园。12月12日,联合市委组织部、中共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在市委党校举办继承和发扬杨殷烈士革命精神座谈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缅怀先辈不朽功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线上宣传网聚人气。市属新媒体微信微博及客户端“两微一端”和“中山发布”政务新媒体平台开设“十九大”专题专栏,及时转发主要媒体重点稿件和重要评论,组织撰写刊发系列网评文章,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网上知识竞赛活动,吸引网民参与学习、讨论、传播,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中山发布”微信公众号运用新技术,采用“首日封”“短视频”等形式制作融媒体产品,阅读量近50万人次;上线5期“我是家乡代言人”网络直播,近40万网民在线观看。

    社会宣传严谨生动。印发《关于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宣传的通知》,开展党的十九大主题公益宣传,全市悬挂横幅1600条,发放宣传页4万份,刊载大型宣传画600幅近1.3万平方米,各类电子显示屏播放超1000万次,制作视音频公益广告20条,在全媒体平台滚动推送。举办“辉煌之声”——中山市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奋进与跨越”——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文艺演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进社区文艺汇演、市民大舞台——“粤韵悠扬”2017中山粤剧文化周巡演、十九大会议精神咸水歌创作等文艺活动,形象化、艺术化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四、抓住重点任务,沉下身开展“深调研”

    开展联动式调研。12月26—27日,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旭东带队调研党的中山市十九大精神宣讲进社区情况,以及全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情况,省市联动推进落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部署要求。

    开展督导式调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旭东等市领导分别带领调研小组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深入市镇两级单位专题调研督导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工作情况,通过实地走访、专项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做法,推动全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迅速兴起热潮、持续升温、成为常态。

    开展项目式调研。启动基层理论宣讲创新案例项目,挖掘和总结推广基层学习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典型经验,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持续走向深入。依托“中心组学习报送平台”,实时掌握各单位、各镇区学习宣讲的场次、对象、人数、方式等情况,统筹把握全市学习宣讲工作进度。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文化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调查研究工作,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二次、三次全会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部署要求。

    按照省委和市委工作要求,中山市2018年着重做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及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的学习宣讲活动,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山市升格地级市30周年为契机,以基层理论宣讲创新案例项目为抓手,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工作。

(市委宣传部)

 

 

上一篇: 古镇镇灯饰特色小镇建设(2016)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