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山市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建设八大文化工程,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服务均等化权益,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坚持把提高公民文明文化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大力弘扬“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开展慈善万人行、中山读书月、社区文化艺术节、中山市合唱节、香山讲坛等文化活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教育强镇工程、学校优质化工程、“三名”(名教师、名校长、名学科)工程,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协调发展。坚持创建文明城市常态化,2005年中山市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首批9个文明城市之一,2008年通过国家的复查,中山市继续评为全国文明城市,2009年制定《中山市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规划》,力争于2011年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标兵”。
促进文化精品创作。2007年初市委以一号文件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又先后出台《关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文化名城建设目标任务的分工方案》等10多个配套文件。同时印发《中山市孙中山文化艺术奖奖励办法》、《中山市宣传文化精品奖暨“五个一工程”奖评奖办法》、《中山市文学艺术创作精品工程项目扶持办法》、《中山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个人出版、展览和演出资助办法》,鼓励文艺创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文艺作品最高奖励10万元。在2009年的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鲁迅文学艺术奖两项大奖中,中山市委宣传部获优秀组织工作奖,中山获奖总量位列深圳、广州之后。中山文艺工作者捧回8座奖杯,有文学、音乐、舞蹈、电视等门类,奖项数量为历年最多。
建设文化八大工程。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08~2010年,三年内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投资100亿元以上,建设孙中山文化、历史文化、产业文化、民俗文化、公共文化、博爱文化、“三名”(名人、名牌、名作品)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八大文化工程”,重点推进“孙中山文化、华侨文化工程”和“三名”文化工程。2009年,建立中国翠亨文艺创作基地(中山翠亨画家村)等一批基地,成立文联分会和社科研究基地,为文艺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开辟阵地,使文艺工作者深入企业、社区和村镇体验生活,丰富创作源泉。
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强市战略,坚持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新产业,扩展文化功能,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2008年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确定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任务,至“十一五”期末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6%,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除传统的文化产业外,游戏游艺、现代广告印刷、文化艺术、娱乐、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文化旅游、艺术培训和文化会展、文化用品和设备生产与销售等产业都发展良好,初步形成门类多样、品种丰富、投资经营主体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体系,涌现出小榄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三乡古玩城、港口镇国家级游戏游艺机产业基地、坦洲镇伊泰莲娜首饰文化主题公园、咀香园杏仁饼工业旅游点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文化市场品牌。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市委市政府以发展经济和文化成果全民共享为施政理念,大力发展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全市24个镇区文化站全部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成为省内首个全部文化站达到省特级以上标准的地级市,省内率先推行建设农村文化室示范点工程,带动全市村级文化室全面建设。全市基本形成以城区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区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社区(农村)的文体设施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实施全覆盖。同时,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建立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团和流动电影队,探索建立图书馆总分馆制,创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制度。
培育引进高端文化人才。加大培育本土文化名人和引进文化大师,培育文艺家队伍。实施“三名”文化工程,凝聚一批名家。坚持文化精品战略,建立中山市文化艺术创作中心,鼓励创作体现文化名城水准的精品佳作。启动中山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十百千工程”,重点培养10名在全省、全国范围有一定影响的杰出人才,有计划培养100名在全市起学术带头作用的拔尖文化人才,三年内在社科理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组织拔尖人才“以一带十”培养1000名思想业务素质和发展潜质较好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三年后评选若干优秀人员予以奖励。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分配制度,实行柔性引进机制,吸引一批国内外一流的文化名人和文化产业杰出人才在中山发展和创业。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培养工程,打造公共培训平台,重点培养具有创意的文化艺术人才、策划设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 队伍。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经中宣部和中国作协批准,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和中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中山杯”华侨文学奖,2009年8月18日在北京正式启动作品征集活动,于11月12日“孙中山文化周”期间在中山市举行盛大颁奖典礼。“中山杯”华侨文学奖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次面向全球征集反映华人华侨生活的华侨文学作品大型评奖活动。“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的总经费预算400万元,除市财政拨款200万元外,中山侨商踊跃捐款200多万元,开创了中山侨商支持家乡文学文化事业的先例。(市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