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0》 【成文日期】2009-12-10 【点击率】380次

 

2009年,中山市落实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在全市24个镇区全面开展“质量兴镇区”活动,在五金(锁具)行业、灯具(节能灯)行业、家电(电磁炉、吸油烟机)行业开展“质量兴业”活动,在黄圃镇大岑村开展“质量兴村”活动试点工作,“质量兴市”工作逐步向纵深发展。通过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全市人民质量意识普遍增强,区域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中山市定期监督检验2694家企业5730批次产品(含食品),合格率为85.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和名牌带动战略。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升标准化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深化“质量兴市”,提升“质量兴市”工作效率。2009年,继续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模式推动产业集群实施联盟标准,推进《弹子插芯门锁》、《球形门锁》、《外装门锁》、《淋浴房》等联盟标准的实施,共为66家企业办理联盟标准备案89项。正式发布实施《脚轮和单轮》联盟标准,全市产业集群联盟标准增加至17项。以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及优势企业为重点,动员指导企业申报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工作,全年新增3家企业申报全国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1家广东省技术委员会落户中山。此外,组织申报省标准化专业镇示范点,2009年4月小榄镇获批成为省标准化专业镇示范点,加上原有的大涌镇,中山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有两个标准化专业镇示范点的地级市。
    推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行业产品质量。以创建自主品牌为重点,做好名牌产品的培育、申报工作。2009年,全市共有34家企业36个产品获批广东省名牌产品。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广东省名牌产品118个,占全省的10.6%,省名牌产品拥有量居全省第三位。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2009年,市质监部门继续依托以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山)以及食品、服装、锁具、灯具、红木家具和办公家具5个省级检验站组成的技术服务平台,不断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支撑能力继续增强。全年共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验17264批次,免费举办质量分析会20次、标准培训班15期。建立行业专家库,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编写《产品常见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法手册》,帮助从技术层面上解决难题。夯实企业质量基础,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夯实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等质量基础工作。2009年,全市完成采标认证109项,2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评审确认,另有2家进入评审确认阶段,对29家企业进行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对30家企业进行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对7家企业进行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评价考核。
    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大质量法律法规宣传与质量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提高全民法制意识,营造良好的“质量兴市”大环境。2009年,通过媒体发布质量新闻信息和宣传报道70多篇,播放公益广告200多次,曝光企业60家。举办质量法律知识宣传讲座和民营企业厂长(经理)、管理人员质监法律与业务知识免费培训班,普及计量、标准、质量等法律和业务知识,全年共有910家民营企业的2300多人参加培训。加强企业巡查工作,重点检查企业台账登记、原材料进厂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三项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强化行业自律,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2009年,先后开展吸油烟机、燃气具、灯具等行业的专项整治,查处案件276宗,涉案货值158万元。
    推动地方政府重视与支持质量工作。落实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领导责任,将食品安全指数、没有发生严重的产品质量事故、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产品抽查率达到市要求、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办证率在95%以上、没有制假工厂和作坊被市级以上职能部门查处等六项质量工作指标质量工作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定期开展产品质量水平状况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和有价值的参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开展的“质量兴镇(区)”与“质量兴业”活动的镇区均成立以镇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部门协作、社会关注”的工作机制。(市质监局)

上一篇: 全面建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