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一个枢纽”建设步伐。调整高速公路规划,改善对外公路交通环境。2009年调整原“两纵两横”高速公路规划为“三纵四横”。加快推进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三期,稳步开展纵一线、中开高速、江南高速前期工作。启动与周边市道路对接的17个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建设深中通道进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加快推进与珠海市翠微西路衔接工程等项目。
加速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广珠城际轨道中山段完成总工程80%,7个轻轨站场建设顺利,广佛江中珠城际、西部沿海铁路计划于2010年开工,开展中莞城际交通前期 研究。
市域内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全力打造“半小时生活圈”。全面铺开新岐江公路、福源路、阜港公路改造项目,启动东部快线和神湾大桥维修加固工程,民众立交正式通车。通过内通外拓交通体系建设,进一步显现中山区位优势。
两个产业基地建设初显成效。(1)沿海产业带先进制造业基地迅速壮大。工业适度重型化和高级化步伐加快,轻重工业比调整为59 ∶ 41,产值超50亿元企业增至5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为30.5%。主要成效体现在:大项目带动效应明显,中铁大桥局、中船船舶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以明阳风电、大洋电机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动力装置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健康医药、新光源、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国家火炬计划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省新光源高新技术应用基地、广东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区落户。(2)加快推进珠江口西岸重要服务业基地建设。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617亿元,增长12.5%,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39.4%。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成立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引进3家金融机构,成立4家小额贷款公司。与“广深港澳”服务业合作加强,成功组织2009年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中山·深圳股权招商企业对接会、实施《规划纲要》暨香港中山服务业合作发展论坛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2009年“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上,服务业签约22.3亿美元,增长302%,与香港、深圳携手举办三地现代服务业推介展示。服务业改革创新取得成效,开展首届中山服务业十大品牌评选,并实现工商业用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费同价。
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山市已初步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山模式”,即以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为物质基础,以农村三项改革(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村级统一核算、村委会改为居委会)为体制动力,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系列措施为主要抓手,推动全市范围内城乡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环保生态、公共服务一体化。2009年,重点工作包括:总结中山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成绩和经验,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并轨,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住院医保基本全覆盖,门诊医保覆盖面达98%,农民门诊报销额达80%。农保与城保并轨达70%,探索“村民集中建房,以宅基地换房”做法,建成63个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探索农民工进城制度设计,建立流动务工人员积分制管理,为流动人员安排入户指标和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指标。
全国创新审批方式改革试点。《规划纲要》把中山市定为创新审批方式改革试点。中山把这项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措施,突出两大抓手:一是全面取消市级设定审批事项,实现从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转变。在1999年以来完成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取消力度,除保留中央和省设定的审批事项外,市级审批项目全部取消。全面实行“一网式”审批,实现从传统审批模式向现代信息化审批手段的转变。网上审批系统有效解决传统审批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透明、资源不共享、流程繁杂、耗时过长等问题,充分体现“一个平台、两个门户、三个推进、四个结合”的综合功能(一个平台,指行政服务在线平台;两个门户,指开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两个门户;三个推进,指推进审批事项规范化、审批流程标准化、电子监察制度化;四个结合,指“一网式”审批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绩效、优化机关作风、源头防治腐败相结合)。全市53个部门531个审批流程实现网上办理,占应上网审批事项的90%。审批效率明显提升,一般事项审批由原来17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由原来350个工作日缩短为98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由原来230个工作日缩短为81个工作日。2009年,全省行政审批改革现场会在中山召开,中山 审批方式改革做法得到充分 肯定。
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加快制定产业联盟标准,探索“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盟标准模式,先后制定16项高于国内通用行业要求、与国际接轨的产业集群联盟标准,其中1个升格为国家行业标准,2个正在申报国家标准立项,7个升格为广东省行业标准。打造“中山价格话语权”,编制行业景气指数和具体商品价格指数,通过价格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统一发布,最大限度争取市场定价权。古镇灯饰、黄圃腊味、大涌红木家具已列入全省建设试点。加强区域性服务平台建设,省质量监督红木家具和办公家具检验站落户,小榄镇、古镇镇建立LED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南头家电创新中心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市发改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