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文章来源】原载于“广东乡村集萃系列丛书”《广东乡村非遗》 【成文日期】2024-09-14 【点击率】780次 | |||
旗彩单双皆锦绣,伞开日月佑元黎。 鸣钲叠鼓盛繁饰,神佛满天童稚齐。 ——民间歌谣 图一 南朗崖口飘色(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南朗崖口飘色是流行于中山市南朗镇各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源于代唐贞观年间(627—649年)“耍菩萨”祭祀民俗,后称为“出会景”“枭色”“飘色”等,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举行。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崖口村的“秋千色”。2008年,南朗崖口飘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为谭浩彬。 飘色是流行于广东的一种民俗表演形式,以童男童女饰扮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在一个色柜上造型定格,再由人扛抬上街进行巡游表演,表演过程中辅以乐曲伴奏。相传,南朗崖口飘色源于村民祭祀古时治病救人的谭姓夫妇,后发展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举行“耍菩萨”巡游。
图二 粤绣“飘色”(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南朗崖口飘色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等为主要题材,经民间老艺人改编而成,如西堡谭国仔的《采和遇何仙》《千秋》《松鹤》,中堡谭正的《水浸金山》《刘辰采药》等。其中,最具当地特色的要属“秋千色”,其色芯(在上的演员)和色脚(在下的演员)均不用固定在色梗上,出巡时随着秋千上下翻动,并且可以随时更换色芯、色脚,给观众以飘逸灵动的视觉效果。
图三 飘色田边巡游(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每年农历五月初六,崖口村8个堡便将各自的飘色巡游队伍集中起来,在各堡中巡游。出巡时,由一对头锣开道,头牌写有堡名及各板飘色名称,后面跟着麒麟队、彩旗队、以及八音锣鼓班。全村的飘色队伍后面由东堡近50米长的大金龙押阵。巡游活动从早上9时持续到下午4时左右,队伍先沿着全村各个堡的村道游一遍,再到海边巡游,以祈求风调雨顺;在回村的路上,还会到田边巡游,以祈求种植获得好收成。 南朗崖口飘色绚丽多彩,玲珑飘逸,生动别致,飘色出巡的所使用的头牌、罗伞、彩旗上均有精致的粤绣,这也是南朗崖口飘色的一大艺术特色。 图四 崖口红树林(杨嘉儿 摄)
南朗镇崖口行政村位于中山市南朗镇东南部,距离南朗镇政府约4.5千米,是珠江口伶仃洋边一个村庄,东临伶仃洋,与孙中山故居翠亨村毗邻,与香港隔海相望。元至顺元年(1330年),崖口始祖谭溪山迁此建村。崖口行政村含东堡、中堡、西堡、陆家、杨家、化美、平山、向西八个自然村,因而称为“崖口八堡”。其地理位置优越,有美丽的海景田园风光。村中有多处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及著名的旅游景点崖口红树林。近年,该村被评为“广东省最美丽乡村示范区。”2003年,崖口飘色主要传承地南朗镇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