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贯彻落实省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和省府办公厅《转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迅速行动,组织部署,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以市政府主管市长为主任,分管副市长为副主任,分管秘书长及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委员的中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食安会),制定市食安会工作制度、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安全事故督查督办制度、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等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2006年,重点建立和健全重大事故应急制度,印发《中山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印发《中山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等配套制度。印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规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2007年5月26日,举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检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能有效地进行快速反应和组织应对。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长效保障机制,开展广式腊味制品安全保证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落实目标责任,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海洋渔业局等部门组成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督查组,对全市24个镇区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对各镇区督查考核内容。与各镇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刊播电视公益广告、印发食品安全手册、承办以“食品监管与安全”为主题的城市论坛等形式,宣传食品安全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增强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一、加强监控农产品种养环节,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全市建有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16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挥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生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从源头上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市农产品检测中心于2005年通过国家实验室和省检测机构的“双认证”评审。至2007年,全市24个镇区中有20个建立农产品检测站,并投入运作。投入使用中山市农产品质量监控系统,为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度、确保安全预警信息的及时性提供有力保障。实行严格的农药、兽药经营许可审批制度,凭身份证登记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改善池塘养殖条件,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整治及质量安全执法,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整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着力监管加工小企业小作坊
市质监局设立食品监管科,负责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卫生日常监管,实行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专项整治期间,普查建档正常生产食品企业和小作坊797家,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55家,整治后取证率为100%。442家列入目录监管的小作坊,证照齐全并全部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为100%。专项整治以来,新增普查建档企业107家,联合相关部门取缔、关闭企业小作坊114家,小作坊数量比整治前减少31.7%。彻底解决16类食品无证照生产加工问题。
三、将关口前移,整治食品流通环节
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制度建设,适时调整、充实市工商局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及责任追究办法》,制订《中山市工商系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强应对食品突发事件的能力。推行以食品为重点的商品准入制度。全市445家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全部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全市有食杂店共19630户,整治前因无政策要求,建账率为0%,整治后建账率达100%。共查处无照经营1792户(其中食品经营店铺1414户),引导办照1114户(其中食品经营店铺956户),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问题。
四、整治食品消费环节,落实进货索票制度
整治市内餐饮经营单位、食品摊点无证经营问题,共取缔无证经营餐饮单位546家,通过整改引导办证571家,对餐饮单位卫生许可证核查和对无证经营单位的查处率达100%。落实食堂和餐饮经营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票索证制度,城区12962家餐饮单位建立索票索证制度的实施率从整治前的不足35%提高到100%。各级卫生监督部门禁止餐饮单位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杜绝餐饮单位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的违法行为,确保餐饮单位不使用非法食品原料。城区生猪进厂屠宰率多年保持100%,镇区定点屠宰率整治前为99.2%,整治后达到100%。整治前,全市208个集贸市场、57个超市、2921个市场内经营户与定点屠宰企业签订挂钩协议率为8%,整治后协议签订率为100%,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五、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使用“放心药”
完成对全市15家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研究机构的162个品种(含不同规格)的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基本建成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实现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生产、进货、销售、库存的数量和流向实时监控。查处案件200宗,取缔无证经营药品商户60家,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并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取缔5宗药品违法广告,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发布秩序。
六、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
对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100%退货或销毁,2007年没有发现非法进境的废物。2007年9月1日至11月15日出口食品1094批,100%按规定在销售包装上加贴检验检疫标志。73个备案种植、养殖场,101家出口食品加工企业,100%得到清查,要求36家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市政府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