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5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要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开创广纳群贤、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提供人才智力保证。要求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达到10万人,中级技术职称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6万人,高级技工以上技能人才达到6.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9万人。同时,市委办、市府办转发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落实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意见的实施方案》,根据有关部门的职能,对相关重点工作进行分工。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指导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为全市新一轮大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完善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加快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力度,促进人才健康成长,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一是制定鼓励留学人员和外国籍人才来中山工作、创业的政策。2006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中山市技能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和《中山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07年制定《关于鼓励留学人员和外国籍人才来中山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及《中山市留学人员和外国籍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山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留学人员入户办事指南》等配套政策措施,健全人才政策体系。二是制定人才考核激励政策。实施《中山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考核管理办法》和《中山市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考核办法》,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在站博士后管理。制定《中山市重才爱才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奖励办法》、《中山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办法》和《中山市2007年城乡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将劳动者技能提升培训考核目标分解至各镇区,纳入镇区党委、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和领导实绩考核内容。
二、拓宽渠道,加快人才引进工作
对工业强优企业、装备制造业急需引进人才和东部开发、组团发展所需要人才,继续采取超常规方式引进。2007年,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48599人。其中,办理干部调入1027人,受理11家单位申请使用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2宗,为22名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发放安家补贴73.5万元、工资外津贴18.1万元。特别是教育部门采取内外结合、依靠网络等方式,大量引进各类高素质教育人才。2007年接收市外调入人才317人(其中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155人),接收应届毕业生727人(其中研究生112人、本科生583人),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将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本科率提高6.7个百分点,达到61.3%。
三、搭建平台,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随着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需求越趋强烈,为此,中山市积极构建平台,为人才发展提供舞台。一是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协助市中医院、中智集团、明阳电器公司等单位创造条件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按规定发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项经费76.2万元。二是成立留学人员和外国籍人才服务工作站以及中山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火炬区园区),为留学人员和外国籍人才来中山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三是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网络。首次组织40名中学骨干教师赴东北师范大学研修,与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中山市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型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培训71名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实现新突破。继续与广东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联合培训师资队伍,在校培训教师1695人,初步形成学历学位教育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四是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全年培养初级工3.67万人,中级工1.08万人,高级工4177人,技师600人。五是制订并实施“三个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案,培育一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一批农业示范点和农业科技园区,一批科技示范户。全年培训农民43562人次,评定农民技术员108人、助理农民技师14人、农民技师17人。小榄镇的麦炽英和麦标池2位农民技师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授予“中国菊艺大师”称号,全国仅10人获此殊荣。
四、抓好高尖,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一是继续做好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选拔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管理办法》的规定,2007年评选出第五期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拟任人选。在请市纪委(监察局)、市检察院、市计生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对拟任人选在奉公守法、廉洁自律、计划生育和依法纳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后,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授予28位同志“中山市第五期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称号。在《中山日报》、中山电视台、中山广播电台、中山组工网开辟专栏,广泛宣传专家人才在创新创造中的先进事迹,推进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实施“名医工程”、“公共卫生人才工程”、“中医药人才工程”、“基层卫生人才工程”、“卫生管理人才工程”等五大卫生人才工程,加快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是选拔一批专业人才进入省、市高级专家库。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并组织有关部门对申报对象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议,推荐12名专家进入广东省高级专家库。印发《关于推荐中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人才库和学科专家组预备人选的通知》、《关于组建中山市科技专家库征集科技专家的通知》,筹建《中山市社科专家库》和《中山市科技人才库》。
五、提高质量,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2006年以来,落实有关政策,协调解决人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是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对新调入中山市落户就业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5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发放10~30万元安家补贴。二是解决户籍问题。在《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中山市技能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中明确允许拥有科技成果、特殊专业技能及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可入户,并设立人才集体户和公共户,解决人才入户难的问题。三是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为不迁户口的人才办理《中山市聘用人才工作证》,其子女入托(学)享受本市常住户口居民同等待遇。四是做好人事代理工作。2007年办理人事代理2056人,受理非国家干部身份的市外人才入户29人,为16人办理《聘用人才工作证》。五是落实《关于建立人才交流管理中心集体户和各镇区人才公共户的通知》,24个镇区全部设立人才公共户,全年共办理“先入户后就业”23人。六是加强人才市场培育和监管工作。新批准成立广东邮电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中山市众智人才派遣服务有限公司和中山市唐人商务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对符合年检要求的8家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年检,促进人才市场健康发展。
六、抓好调研,加强人才工作理论研究
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履行“管政策”的重要职责,牵头研究、制定、统筹和落实各项人才工作重大政策。一是配合中央和省委组织部开展“党管人才”调研。撰写《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努力构建党管人才工作的新格局》专题文章,并在中组部组织的座谈会上发言,介绍中山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方面的主要做法,探索党管人才的科学内涵以及实现方式,对党管人才的运行机制提出新的见解。二是完成全市社会工作人才调研工作。召开14个调研座谈会,通过普查和重点调查深入了解和掌握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基本情况,完成《中山市社会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填报工作,撰写《中山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党的群众工作方法与社会工作方法有机结合的研究》、《中山市社会工作解决社会问题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中山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就业心态调研报告》等4个调研报告上报省委组织部。三是完成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下发调查问卷近3000份,分别召开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6个座谈会,深入了解各单位以及各类各层次人才对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完成《中山市人才资源高地建设研究报告》。(市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