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华侨港澳台人物传编委会 【文章来源】《中山文史》(第22辑):中山妇女名人选录 【成文日期】1991-06-10 【点击率】1584次 | |||
中山市华侨、港澳台人物传编委会办公室整理 萧淑芳,中山市大涌镇南文村人,1911年出生。自幼受叔父萧友梅的影响,有志于画艺,年方15岁在北京从汪慎生、汤定之、齐白石三名师习国画。1926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从师克罗多(法国人)、李超士、彭沛民等学习西洋画。艺专毕业后,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徐悲鸿工作室旁听,学习素描和油画。1936年在北京同蒋兆和研究水墨人物及风景写生,画成作品有《北京老翁》、《北海白塔》等。1937年到欧洲的瑞士、英、法等国学习美术、木刻,并在当地举行中国画展。1938年在英国伦敦Slade School美术学校学雕塑,曾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中国儿童游戏》画册。在法国巴黎参加“自由画室”,习人体速写,至1939年底。1940年回国后,曾任上海培成女中及上海工部局师范专科学校美术教员,作品有《百子图》等。1945年在上海举行个人画展,并为上海刊物设计儿童服装及儿童玩具。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参加上海进步画家组织成立的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当选为该会理事。4月,其作品参加该协会举办的第一次联展。同年她与徐悲鸿、吴作人等到北平接收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参与复办该校等工作,出任该校油画系副教授至1949年底。授课之余,她曾作《月季花》、《向日葵》、《芍药》、《鱼》等静物油画。 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萧淑芳应聘任副教授。1951年成为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会员。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参加中南区土改工作团,赴广东恩平县工作(当时团长为许广平)。在此期间,她曾创作《农村托儿所》、《农村风貌》等作品多幅。1952年,她参加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所组织的赴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考察团(团长为赵望云)。她除临摹炳灵寺的西魏壁画外,还作了写生油画《大寺沟》、《陕北风光》等作品。1953年,文化部派吴作人率领艺术勘察团赴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考察,萧淑芳随团前往,临摹了北魏《飞天图》及唐代壁画,并以水彩写生及线描勾写了供养人及武士的塑像。此期间,她还创作了安徒生童话《天鹅》(白描)及连环画一本。1954年,她创作了油画《北海溜冰》、《儿童玩具展览》。同年赴安徽佛子岭水库,写生创作油画及水彩画,作品有《丁香花》(该画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少先队员》、《大丽花》、《少先队员在陶然亭》等。1955年,她又赴内蒙写生,以画水彩画描绘少数民族人物,作品有《小骑手》、《鄂温克族妇女》、《草原小家》等。此时,她还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染织系水彩教学,辅导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业余水彩班。1956年,她赴大连写生,创作国画《海边垂钓》、《渔帆》、《女教师》、《托儿所的阿姨》。后又参加绘制北京天文馆大厅天顶画,曾作《嫦娥奔月》。可惜该画作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毁于1966年。1957年,她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画水彩年画《迎春》、《母子图》、国画《少先队员和海军叔叔》,同时画成少儿读物《美丽的树叶》、《蚂蚁的力量》画册。 1958至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工农训练班。萧淑芳曾赴矿区、农村、车辆工厂等地开办美术辅导班,参加绘制壁画。创作国画《女矿工》、《三八红旗养猪手》等,并发表学术文章《色彩常识》。接着,她随全国文联组团前往河北省东鹿、琢县等地,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创作中国画《看毛主席去》。1960年,她两度赴东北大、小兴安岭,以水彩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相结合,采用宣纸、皮纸写生,作品有《桦林双鹿》、《林区木场》、《林区托儿所》、《东北山花》等。以后,还往山西永乐宫临摹壁画,又赴三门峡写生,作品有水彩画《大坝》等。 1962至1963年,萧淑芳往苏州、无锡、杭州等风景区写生,创作了《炎果琼浆》、《太湖春色》、《绣球》、《杜鹃》等国画,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此时,她还撰写了《水彩画技法》一书。1963至1965年她专事中国工笔花卉,以兰花为代表,创作《人民之香》、《移花兼蝶》。还用牡丹花和蝴蝶组成《太平花》等画作。并以自己的绘画花卉心得,撰写《创作花卉的经验》和《试谈洋为中用》两文行世。 1972至1973年,萧淑芳参加由国务院组织的中国画创作组,为国家各宾馆绘画。她曾先后创作中国花卉画数十幅,计有《展翅青云》、《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红梅》、《杜鹃》、《小白桦林》、《丽春》、《枇杷》、《郁金香》、《七色水仙》、《天竹》、《野秀》、《香山秋意》等。其中《欣欣向荣》一幅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余均为国家宾馆作装饰。 1975至1976年,她曾先后为福建军区、厦门市、武夷山、鼓浪屿等招待所及厦门市园林局作画。1977年,她又为外交部驻外使馆作画,作品有中国画花卉《多粉》、《飞舞》、《山花》、《齐放》、《报春》……这些画作现均保存于各驻外使馆。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她与吴作人合作,赵朴初题词的画作《丰碑》,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 1978年,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萧淑芳当选为执行委员。这年她为香港《文汇报》成立30周年创作了《扶桑》一画,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了《鹃》、《绣球》、《梅花》;为中国红十字会赴日作礼品画《水仙》、《扶桑》;为《工人日报》复刊画《扶桑》;为《中国妇女》(英文版)复刊画《郁金香》。又创作组画《东北山花》、《丽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刊印了她的创作画《万朵白花开》,以簇簇水仙花纪念周总理逝世两周年。 1979年萧淑芳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次文代会。这一年,她在学术上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为中央美院国画系录制了《萧淑芳花卉教学》、《谈花卉技法体会》录像。她的学术论文《谈画花卉》与《广州美院同学谈画花卉》同时发表。此时,她的创作又有收获,先后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杜鹃》。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领导人赴日本访问作礼品画《郁金香》、《柱顶红》、《丁香》三幅,并为人民大会堂作大幅中国画《紫鸢》。这一年,适值国庆30周年,她的大幅画作《柱顶红》获得北京市三等奖。 1980年秋,应阿根廷国家艺术团体之邀,萧淑芳随吴作人参加阿首都布依诺斯艾利斯建市400周年纪念活动,顺访法国巴黎。此行她撰写了《南半球的春天》一文,并作中国画((Pnata河三角洲的早晨》、《南天奇木》、《阿根廷国花Caibo》。这一年,她还为《北京日报》撰文《回忆我的叔父萧友梅》,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市政协作中国画《扶桑》;为“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70周年纪念作中国画《万紫千红》;还为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作画。她还去昆明、大理、丽江、石鼓等地写生,画有国画《高山杜鹃》等多幅作品。 1981年春,应澳中理事会邀请,萧淑芳与吴作人访问了澳大利亚。在澳期间作品有《奇花奇木》、《澳洲风光》、《澳洲山兰》等国画。回国后,又为上海妇联刊物撰文,题为《略谈孩子的美育》。 1982年,萧淑芳为中国邮票公司创作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纪念”邮票《扶桑》。接着赴法国春季沙龙,展出了她的国画《高山杜鹃》。同年她为纪念郑成功逝世320周年,以君子兰为题材创作国画《高洁》。还创作以双蝶飞舞于杜鹃花之间的《联翩》。同时,为中国妇联领导人赴日本作礼品画《青松》,为中国妇联送里根夫人作画《青云》,为宋庆龄故居作国画《丁香》、《玫瑰》。同年,朝花出版社出版《吴作人、萧淑芳画选》(第一版)。这年,萧淑芳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30周年纪念,作国画《滇北高山杜鹃》。 1983年,萧淑芳应美国斯诺基金会的邀请,和吴作人赴美国堪萨斯密苏里大学艺术系讲学。在华盛顿及密苏里大学举行两人观摩联展,在美国期间,她俩走访了东西两岸20余城市,并赴加拿大温哥华及维多利亚讲学,观摩作品。回国后,即为《北京晚报》作国画《新岁多宝》;为《台声》杂志作中国画《扬帆图》。又为苏州古吴轩藏画作国画《扶桑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幕作中国画《绣球》。此时,中央美术学院陈列室还收藏她所作的中国画《绣球》一幅。 1984年应日中友好协会、《朝日新闻》社邀请,萧淑芳、吴作人赴日本举办二人中国画联展,出版《吴作人、萧淑芳中国画》图录画册。回国后,为北京饭店作国画《虹落春园》。为《光明日报》成立35周年纪念作国画《绣球》。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献国画《郁金香》。各民主党派画家画展上,她展出了《丁香》画作一幅。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主办的为抢救大熊猫,举行创作画义卖,她即捐献国画《紫鸢》。同年,她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局、中国教育工会北京市委员会颁发证书,她为人民教育事业辛勤工作30年,受到表彰。 1985年,萧淑芳为《人民画报》创刊35周年志贺作国画《似雨飞花》。为“国际青年节”作中国画《万年青》。给美国主办的“拯救地球生命全球展”作国画《万年青》。为中国青年出版社作中国画《风华正茂》。为中国红十字会训练大楼开幕,作中国画《处处春》,她画了盛开的郁金香花,象征残疾人残而不废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又为新华社《半月谈》杂志创刊5周年纪念作国画《清风》。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在香港书画展作中国画《万紫千红》。上海朝花出版社再版《吴作人、萧淑芳画选》,中英文及中法文版两画册。 1986年春,萧淑芳参加中国文联代表团赴日本,参加“中日文化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她赠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国画《柱顶红》花卉一幅。同年7月,她又赴新加坡参加“国际和平年”庆祝活动大会。10月,她和吴作人应比中友协之邀赴比利时举办《吴作人、萧淑芳中国画展》,后又转移到卢森堡展出。回国后,她先后为香港《良友画报》创刊60周年纪念,作国画《郁金香》,为中日会馆捐赠国画《向荣》,为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中国画《高洁图》,为钓鱼台国宾馆作国画《水仙》、《紫鸢》。 1987年5月萧淑芳和吴作人应法国外交部文化交流活动中心的邀请,在巴黎Celnus Chi博物馆举行“吴作人萧淑芳中 国画联展”。展品中的一幅《高洁图》,为该博物馆收藏。在巴黎画展期间,她为“救援中国北方火灾书画义卖展”,捐赠《郁金香》一幅。又为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作画《日映红》一幅,为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画《忠贞高节》。 1988年3月,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之请,萧淑芳和吴作人在香港举行二人国画联展。 萧淑芳从艺50多年,辛勤创作所绘作品从数量到质量,令人惊叹。她的画作,既表现了我国画艺的优良传统,又含义深邃,寓意适当。所画花卉无不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她个人在政治上,力求进步。在画艺上与劳动人民心连心,创作了不少反映劳动人民翻身作主的画,反映了劳动者在解放后的精神面貌。她的创作活动,能按传统国画的画法,又赋予新的生命力,达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创造性地发扬国粹。 萧淑芳的丈夫为著名画家吴作人。她俩的许多画作已成为“国宝”。还有许多作品为世界各国所珍藏。这对画坛伉俪,所绘作品和文章,诚足“永耀千秋,为国争光”。 (注:本文是根据“萧淑芳艺术活动年谱”整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