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妙传三昧——香山明代书画家伍瑞隆略说
【作者】滕小松 卢德铭 【文章来源】《翰墨飘香:中山美术风采》 【成文日期】1997-11-01 【点击率】1439次

在中山书画史上,伍瑞隆是最具影响的书画家之一。伍氏工诗,善书画。他以画牡丹名盛一时,与他同时代的画家方颛恺评曰:“铁山写铁干,留色不留香。墨妙传三昧,灵台放毫光。”刘裔火亥则说他:“笔势飘逸苍劲,如将军挺矛挥槊,又如二八佳人轻盈妙舞。”从他传世的绘画作品(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的《牡丹图》、《牡丹石轴》和《牡丹卷》)总的来看,他画牡丹的笔势是奇纵豪放不受约束的,且很少画设色牡丹,正如方颛恺所说的“天香非有香,国色亦无常”,显示出画家对人世的消极情绪。伍瑞隆的书法丰腴遒丽,法度精严。从尤绍曾所藏《草书七言诗立轴》可看出他那秀逸潇洒、雅俗共赏的书法风格。李履庵《关于何吾驺、伍瑞隆史迹之研究》云:“瑞隆书法,出入羲、献父子,乃转为画名所掩,明季邢、张诸家,当不及瑞隆之圆劲飘逸。八十以后,犹能作行草,精妙臻绝。虽自谓老年不喜作字,亲友见索,经年不应,然所作书神光离合,令人见而色舞。”然而,伍氏书法虽然极为精熟,且笔力腕力迥不犹人,但终嫌创意不多,未能成为一代名家。当然,这也与他在创作成熟时却归家筑屋隐居有关。假若他以积极的态度入世,或许他的书画风貌会更有新意。至于他的诗,诗人王士祯评曰:“可传。”他著有《怀仙亭草》、《零乐林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赋》、《铁笛草》等。

  伍瑞隆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卒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字国开,又字铁山,别署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榄溪人。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会试授化州教谕,次年改授化州学正。崇祯十四年(1641年)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其间曾任海南巡道。又与陈洪绶、金堡等人结诗社。崇祯十七年(1644年)游黄山,是冬客居南京,与金陵名士结复社,抨击专权的马士英、阮大铖。南京被清兵攻陷后,便回广州。在清兵入广州时,伍瑞隆被捕,后放还,结庐于鸠、艾两山之间,从此自号鸠艾山人。其间,与鼎湖山和尚道邱以诗相唱酬,诗曰:“我岁乙酉夏,师年丙戌春,所争九个月,同作七旬人。老官曾何补,名僧自有真。鼎湖山月白,为照劫灰尘。”流露出晚年的消极情绪。

  在伍瑞隆之后,香山榄溪曾出现过数名较有影响的书画家。如何斌、伍庆年、官能、何辅书、何堂、何瓒森等等,其中何斌、伍庆年直接受到伍瑞隆的书画影响。伍瑞隆曾称何斌学画天分极高,进步很快,“他日必不叛余,直掩余则有之矣。”他的儿子伍庆年能传家学,所作草书逼肖乃父,平稳安详。

  在明末清初的香山榄溪似乎形成了一个以伍瑞隆为核心的书画“集团”。

上一篇: 中山名人阮章竞魂归故里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萧淑芳艺术活动年谱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微博 |  微信公众号:中山档案方志 | 返回首页
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2000-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65587号-2 网站标识码4420000022 地址: 中山市兴文路7号之一(查看地图) 邮编:528403

 
办公电话:0760-88328069 技术支持: 0760-88310669 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