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休教师,一间名人书屋
【作者】徐雪梅 【文章来源】《香山周报》 【成文日期】2002-02-04 【点击率】1584次

李凡夫书屋的创办,要从李凡夫革命的一生谈起。李凡夫,原名郑锡祥,1906年出生于中山市火炬区濠头村。李凡夫早年参加革命,历任“上海社联”常委、上海临时党委书记。抗战胜利以后,他又奔赴延安,历任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教员和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等重要职务。解放后,李凡夫又历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徽省副省长等职。

李凡夫的一生,坚持真理,坦荡直言,其优秀的品格给后人树立了典范。李凡夫生前喜爱藏书,曾写过《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革命的世界观与道德观》、《浅谈试验田》等文章,这些书籍对教育后人有重要作用。为纪念李凡夫,1992年,中山火炬开发区在张家边影剧院建成了李凡夫书屋。如今,李凡夫书屋已成为了中山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举行纪念李凡夫书屋创建10周年活动的前夕,李凡夫的子女特地寄来一幅上书“辛勤管理,热情负责,堪称楷模”的字画送给一名退休教师,她,就是十年来勤勤恳恳管理李凡夫书屋的吴敏娟。

名家字画摸过数百遍

1992年,火炬开发区决定筹建李凡夫书屋,让后人学习这位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19921月的一天,退休在家的吴敏娟接到区文化站的电话:有一个即将开幕的展馆请她去看管。拿着一块抹布,吴敏娟来到了张家边影剧院(现在的开发区文化活动中心)三楼打扫展馆的卫生。当时,吴敏娟不清楚这是一个怎样的展馆,早年一直在外工作的她也不太清楚李凡夫是什么人。

1992125,李凡夫书屋正式对外开放。书屋面积300平方米,虽不算大,但屋中摆设了李凡夫生前所写和收藏的百余本书籍,以及关山月、黄胄、赖少其、程十发等50多名当代著名书画家的力作。看着这些名家名作,吴敏娟感受到了书屋主人的份量,她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吴敏娟是书屋日常的管理者,每天早上9点,她都会准时开门,把书屋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参观者。每隔一段时间,吴敏娟都会小心翼翼地为书屋的书籍、字画、陶瓷清除灰尘,十年来,书屋内的每一件作品,经过她的手不下数百遍。吴敏娟知道自己所管理的并非是一般的展览品,书屋内收藏的书籍以及近百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件件都可算是珍藏品,日常保护决不可掉以轻心。于是,年过半百的吴敏娟开始学习有关文物字画的保护常识,书屋每次有图书馆或书画协会的专业人士来参观,吴敏娟就不失时机向参观者讨教如何保管字画。近些年,书屋又增添了李凡夫的儿子李延声等一些名人画家的作品和珍贵的收藏品。为了保护好每一件作品,吴敏娟连上厕所都是匆匆忙忙的。若遇上刮台风下雨,吴敏娟无论身在何方,都要赶回书屋,仔细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吴敏娟说,在李凡夫书屋工作了十年,最问心无愧的,就是书屋内的每一件东西都没有受损。

书屋的义务讲解员

闲下来的时候,吴敏娟便看书了解有关李凡夫的生平。十年下来,她对书屋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每有人来书屋参观学习,吴敏娟便充当起讲解员的角色。

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可吴敏娟的讲解却一点也不业余。这位从三尺讲台走下来退休教师,把书屋当作了自己的另一个讲台。在她的脑子里仿佛有一个活的李凡夫书屋,哪一幅作品放在哪里,她马上会指出。她用自己的理解,通俗易懂地告诉参观者关于李凡夫生前的故事。

十年来,吴敏娟在李凡夫书屋接待的参观者不下10万人次,这些参观者中,有省市领导,有书画界的专业人士,有干部、学生、工人、农民。吴敏娟告诉记者,书屋刚成立的头几年,每天来参观的人不下100多个,近几年,由于挂在门口的大牌子拆了下来,参观的人少了,可每天还是人流不断,有一位住在石岐的老同志,来这里参观过67次了。

富有创意的管理者

按理说,保护好李凡夫书屋的作品,吴敏娟就已尽了责任了,可吴敏娟却“爱管事”,她不仅自己当讲解员,还四处组织各类活动。

吴敏娟觉得,李凡夫的精神仅靠人们来书屋参观还不够,而要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深入人心。李凡夫在外地的亲属对李凡夫书屋十分关心,除了每年都有人回来察看之外,还不时寄一些材料,希望吴敏娟能配合开展一些活动。书屋刚成立的头两年,吴敏娟便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书画比赛。四年前,李凡夫的家人从北京寄来了有关社会公德教育方面的书籍,看到这些材料,吴敏娟萌发了在学生中开展社会公德征文的想法。在得到区委的同意支持、学校的配合下,吴敏娟在张家边一小、二小开展起社会公德征文活动,征文结束后,吴敏娟还要进行评奖,并把征文在书屋内展示出来。令吴敏娟高兴的是,如今,社会公德征文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活动。

为了让李凡夫家属了解李凡夫书屋的管理情况,每一次活动结束,吴敏娟都要认认真真地将整个活动的开展情况写信告诉李凡夫的亲属。

以为她是李凡夫的亲属

十年默默无闻的辛勤管理,一些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吴敏娟是李凡夫在中山的亲人。

的确,十年来,吴敏娟和李凡夫的家人已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通过一封封书信,一个个电话,大家商讨的话题已不只是书屋的管理情况,李凡夫的家人已把吴敏娟当作在中山的亲人。李凡夫的夫人陈怡前几年来中山时,还特地跑到吴敏娟的家里探望;李凡夫在中山的亲戚家里每有什么事,都会打电话给吴敏娟,而吴敏娟也会把其当做自家的事情来办理;李凡夫的子女每次给吴敏娟打电话,总忘不了叮咛几句“要注意身体”,并邀请吴敏娟去北京玩。今年125日,火炬开发区要举行纪念李凡夫书屋创建10周年座谈会,李凡夫的儿子李延声特地写了一幅字送给吴敏娟,以表感谢之情。

上一篇: 多才多艺的黄居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孙中山先生之英文秘书李禄超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微博 |  微信公众号:中山档案方志 | 返回首页
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2000-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65587号-2 网站标识码4420000022 地址: 中山市兴文路7号之一(查看地图) 邮编:528403

 
办公电话:0760-88328069 技术支持: 0760-88310669 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