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1 【点击率】555次 | |||
改革开放后,中山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捐赠大量物资支持家乡卫生事业,改善医疗条件。1982年6月竣工并于同年12月投入使用的市人民医院杨颖滨大楼,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侨捐医疗项目,镇(区)的医院都得到旅外乡亲的资助,纷纷建起具有相当规模的医院。至90年代,全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初具规模。市内各大医疗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备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逐步扩大办院规模,做好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四个”准入管理,清理整顿医疗市场;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布局逐步合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医疗卫生服务管理。1995年,中山市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至2005年底,中山市有卫生行政管理部门1个,医药行政管理部门1个,医疗卫生机构552个,其中市属医疗机构4个、镇(区)医院25所、民营医院6所;卫生、医药行政管理人员240人,卫生技术人员8045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24岁,婴幼儿死亡率4.26‰,孕产妇死亡率13.3/10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