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普宣传
1984年,在镇、区成立科普协会,全市有科协、学会等团体53个,会员5796人,建立起以市、镇(区)科普协会专业学员为主体的科普网络。至1990年,市和各镇(区)举办各种专业科普知识讲座和报告会9330场次,听众65.5万人次;不定期出版《科技简报》、《科技动态》、《中山科技》、《科协通讯》、《学会学报》等各种科普宣传刊物129.7万份(期)。1991年起,市科技局、市科协举办大型科普展览、开设网上科普专栏、开展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利用电视和电台专题宣传科普知识、开办各种专业知识讲座、通过报刊开展科普知识有奖竞赛活动,送科技下乡、进社区和进学校等,使科普工作更具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举办科技之光大型巡展、人体真奇妙图片展、计算机世界展、高新技术产品展等。市科协将每年6月定为科技进步活动月,联合中山电视台制播“科技之光”、“科技兴市”、“健康与您”、“科技拔尖人才”等科普节目,转播科技片《世纪跨越》。市科协与中国科协声像中心、中山电视台签订协议,合作每周播放一期《科普大篷车》节目;结合中山实际情况,组办高新技术知识讲座、ISO9000国际标准化讲座、青少年与水资源、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工程、信息科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软科学研究、世纪之交管理趋势、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科技型企业的经营与运作、数字化技术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演示、开发绿色(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专业讲座。2000年起,市科技局、市科协与中山日报社合作在《中山日报》举办“弘扬科学、破除迷信”为题的科普知识有奖竞赛,吸引3000人群众参加;与中山电视台联合举办中山市科普知识电视大赛;与市委宣传部、市电信局合办大型科技之光文艺晚会;与市教委合作举行2000年元旦“科教兴市、龙腾千禧,千名少儿绘画活动”等。2002年6月,在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后,市科技局、市科协派发各类科普宣传资料39万份,举办科普集市近100场。2002年成立中山市科技工作者协会,有团体会员60个、个人会员300名。2003年成立中山市科普讲师团。2005年成立中国科普志愿者中山服务总站,有计划地开展科普宣传。2002—2005年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共开展各类学术研讨会1500次,参加人数达20万人,出版各种学术刊物800期,宣传服务市民50万人次。
二、科技培训
1979—1989年,由市科委、市科协及所属团体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共1371期,培训62.8万人次,其中市科委举办92期,培训7931人,包括工程、农业科技英语进修班、培训班13期802人;科技日语速成班1期36人;电脑技术应用培训班13期542人;不具备学历的科技人员进修班6期2349人;工程、会计、统计、经济专业培训班21期1781人;专利业务培训班8期387人;华工刊授班、高数班4期160人;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7个专业班1142人;农村星火培训建筑、机电专业班5期322人。
1994年7月在中山科学馆成立中山市科技培训中心,始办学历培训班。1996年获省高教厅批准成立成人科技大学中山教学部,1999年2月改办成新华科技专修学院,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清华大学远程教育中山站,培养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到2000年,该站从原来设1个专业入学56人增设到3个专业入学200人。至2005年,该学院设5个专业入学400人,与广东省成人科技大学、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开办会计、行政管理、外贸英语、经济管理等多个大专班。还培训电脑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00人;开办会计职称考前辅导、成人高考辅导、英语、史丰收速算法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年培训近1000人。
1995年起,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妇联联合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用6年时间,分2轮实施。第一轮由1995—1997年,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6万人,经培训掌握1—2门专业技术,获工业类和其他类技术职称2692人。第二轮由1998—2000年,举办培训班806期,培训7.1万人。
2003—2004年,全市农村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405场次,培训农民近1万人次。2005年,全市建立201个农村党员科技示范户,55个科技示范基地,17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实体,35个“一村一品”样板村和6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01—2005年,全市开办讲座、培训班3000期,发放教材和科普资料8万册,开办固定科普影视栏目131套,培训1.8万人,其中84%以上人员系统掌握2至3门种养技术知识或经营管理专业知识,86%的人员获各类技术职称、绿色证书或相当中专以上学历。
三、科普基地
1994年11月在兴中道8号建成中山科学馆,成为全市的科学普及基地,馆内设有300个座位的阶梯会议室、100个座位的多功能会议室、多个大、中、小课室和议事室;开办科技展览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技术信息中心、专利事务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书店等科技服务机构。2000年,将科学馆前围栏辟为科普橱窗宣传长廊;在主展览厅旁增建300平方米的附展厅,作为常设展厅,放置80件“声、光、电、磁”科普展品,供青少年随时参观、操作。2005年,该馆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2000年,民众镇的中山市丰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山科学馆同时被广东省科协命名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神湾镇的中山信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命名为中山市科普教育基地。丰本和信邦基地内种植的农产品、大棚与温室蔬菜、反季节水果、奇异瓜果等名优品种可供观者参观和品尝。2002年后分别在五桂山蜜蜂园、市消防局建成中国养蜂学会蜜蜂博物馆、中山市消防培训教育基地等科普教育基地。至2005年,全市建起科普教育基地10家、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10所。同年4月,成立中国科普志愿者中山服务总站,有1100人参加。
四、青少年科技活动
1981年成立中山县青少年辅导员协会,是中山科协系统最早成立的协会。1982年,协会培训辅导员57人,并选定每个公社一所中、小学为科技活动点,开展无线电、航海航空模型、生物标本制作等科技活动。1984年,配备青少年业余科技辅导员70人,组织课外科技辅导活动2000次,7万名青少年参加活动。1995年,该协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吸收热心青少年科技工作、有组织能力和辅导水平的教师,建起市、镇、校三级科技辅导网络,每年举办一个主题的科普活动。1997年开展“珍惜生命之水”主题科普教育,请水利专家作题为《大家都来关心水、珍惜水、爱护水》讲座,组织200多名师生参加“'97青少年夏令营”,参观东河口水闸、全禄水厂、长江水库、小榄泵站等水资源和设施。
1998年市科委、市科协、市教委联合举办中山市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知识报刊公众赛、中小学暑期科技夏令营、科技节文艺晚会、中小学科技游园等10项全市性大型科技活动,10万学生参加。1999年,举办“绿色家园——种世纪之树”主题活动,组织师生200人到五桂山森林公园内的中山市青少年世纪环保林种树200棵。2000年,举行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比赛,征集发明创造作品30件、小论文62篇、创新方案9份、科技幻想画35幅,其中选送53件作品参加省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奖励。2004年,市科协开展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举办宇宙探索、世界珍奇贝壳、海洋与人类、古生物进化暨恐龙知识、飞天梦圆、奇妙的昆虫和蜘蛛,世界珍稀动物、海底总动员——大型海洋生物展等多个展览及2004年中山市科普夏令营活动。2005年4月,广东省科协、省教育厅、中山市政府、市科技局、市科协在中山市第一中学举办第2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山参赛的青少年获奖项63个,其中一等奖6项,获奖项总数居全省第二名。同年8月,组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山市获得科幻绘画作品一、二等奖各1项,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1项和竞赛项目三等奖1项的历史最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