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术研发与高新技术产业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4 【点击率】471次

 

一、工程技术研发
  2003年度,市政府科技3项经费用于组建研发中心的投入达72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近2.03亿元。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各类研发中心在加强自身建设同时,引进人才,与大专院校合作,引进实用型高新技术项目,为企业或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至2005年,中山经省、市科技部门批准,组建99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其中省级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家(即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构成中山市工程研究开发体系。该体系的工程中心类型多样化、运行机制先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研发中心有2种类型,一是以镇(区)为单位组建的研发中心。小榄镇的CAD/CAM工程中心,引入世界先进的Pro/ENGINEER CAD/CAM设计系统,全面掌握先进的设计科技,配备世界领先的SLA快速成型系统,把CAD/CAM数据直接做出产品的原型,为企业设计的产品方案1000个,其中18个成功申请外观专利;还在东莞市长安镇和广州市天河区、上海市等地开设业务处。二是以企业为单位组建的研发中心。这类中心建在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企业和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研发中心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由研发机构专业管理。

2005年中山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名表

表25-2-4
工程中心名称 组建单位 所在镇(区)
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 中炬森莱高技术有限公司 火炬开发区
广东省中山精细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中山市凯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岐区
广东省电力电子及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中山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 火炬开发区
广东省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中山市大洋电机有限公司 西区
广东省新型电源及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中山市中炬森莱有限公司 火炬开发区
广东省光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凤凰光学(广东)有限公司 火炬开发区
广东省汽车涂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中山市大桥化工有限公司 东区
广东省音响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美加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小榄
广东省汽车防盗防撞电子产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东凤
广东省燃气灶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小榄

二、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国家级产业基地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学工业、现代包装印刷和汽车配件五大主题产业。从2001年起,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高标准、高起点整合扩建火炬高技术产业园、中炬汽配工业园、包装印刷产业园、电子信息科技园、健康科技产业园和民族工业园六大工业园。形成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六大国家级产业基地。1999年创办的中山市民营科技园于2002年和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民科园和国家级重点民科园。2002年,配合中山东部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参与环伶仃洋经济圈的竞争,规划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临海工业园,承载未来大规模的工业体系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24.74亿元,工业总产值514亿元,出口创汇35.8亿美元,税收总收入19.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65亿美元,引进内资6.1亿元;其中五大主题产业产值达398.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7.5%。火炬区电子产业代表性企业有宏碁集团纬创资通(中山)公司、国碁(中山)电子有限公司、波若威光纤通讯(中山)有限公司、中山东茗影音电子有限公司、祥丰电子(中山)有限公司、中山船井电子有限公司、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维用电子(中山)有限公司、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中山)分司、中粤嘉财入谷电子厂、卡西欧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等;生物医药产业代表性企业有默克雅柏药业(中国)有限公司、格兰泰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广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中山市理科虫草制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健美生药业有限公司、香港医药工业园、辉凌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等;化工产业的代表性企业有中山联成化工有限公司、华厦塑胶(中山)有限公司、联聚工业有限公司、台达化工(中山)有限公司等;包装印刷产业代表性企业有中山天彩印刷有限公司、中山中荣纸类印刷有限公司、中山鸿兴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中山环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等;汽车配件产业的代表性企业有中山伟福科技工业有限公司、中山富拉司特工业有限公司等。

三、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90年代,将自主创新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高起点引进国内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拉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2000年,全市引进外资建立高新技术企业598家,投入资金10.68亿美元,引进高新技术设备20万台套,生产线500条。著名的长虹、小鸭、TCL等大企业(集团)相继到中山投资设厂,启动联成化工、腾讯科技、国碁电子、好来化工、联邦制药等一批大项目。

  2000年起建立的以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重点推进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和新材料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利用高新技术武装第三产业,在软件、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突破。2005年组建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建立公共创新平台,集中力量对集成度高、综合性强、产业渗透和辐射作用显著的高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科技攻关与应用推广。引导和促进高新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园区、基地向专业化、高集成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到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18.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8%。全市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16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53家。

  实施各项高科技计划。到2005年,全市实施国家“863”计划3项,省和国家级火炬计划57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2项,有效提高全市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在国家级火炬项目中,中山市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智能天线阵”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的“IC导线架超精密模具”实现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中山新宏业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软包装袋自动装嘴封合机”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核径迹综合防伪标识”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中山市金田包装印务有限公司开发的“折光纸压纹印刷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中山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省重大专项等科技项目。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年产100吨增效醚中试”由中山市凯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增效醚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优秀农药增效剂,该产品对菊酯类,尤其是对除虫菊素、丙烯菊素、胺菊酯等增效最为显著,广泛用于防治卫生、仓储和园艺害虫等农药配方中,国外杀虫气雾剂配方中全部应用该产品为增效剂,该产品含量90%以上,与进口产品质量近乎相等,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5年中山被列入省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市,2个镇被列入试点镇,2家企业被列入试点企业,小榄城镇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纳入国家863计划。引导高新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公共领域中推广应用。2005年9月,中山市“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试点示范工程”通过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协调指导小组的验收,中山成为当时全国唯一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的地级市。
 

上一篇: 第二节 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四节 科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