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成人教育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9 【点击率】513次


—、扫除文盲

  1978年,中山开展扫盲工作。当时,文盲、(含半文盲)为47004人,组织学习25999人。至1981年5月,基本达到脱盲标准的要求,通过扫盲教育,经考核达到脱盲的17418人,文盲从少青壮年的9.9%下降到6.3%,31个公社、镇、厂场有28个达脱盲标准要求。佛山地区工农教育委员会验收中山扫盲工作,1982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确认中山为基本完成扫除文盲任务单位。1990年是国际扫盲年,中山开展高标准扫盲工作,到1992年,共组织2672名15—43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者学习,其中2654人经过考核达到脱盲标准,全市非盲率为99.9%;同年12月,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标准扫盲验收。1997年1月,中山被评为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先进市。

二、农民教育
  1981年后,农民教育重点转移到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技术,办学形式有很大变化。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小学班、初中班、高中班、中专班等学历班,还有单科的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和珠算班。1999年,有农民初等学校25所,毕业生9300人,在校生16860人;农民中学有初中1所,高中教学班9个,毕业生80人(其中高中51人,初中29人),在校学生435人。技术教育利用县办的中山农业技术学校和镇(区)办的文化技术学校,采用举办农业技术讲座、技术培训班、上辅导课等形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到1990年,各种种养技术培训班、分行业和部门办的培训班发展到773个,培训35033人。1991年,中山被定为广东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市,成立以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沙溪、横栏为试点镇,实施普教、职教、成教统筹和农业、科技教育结合的“燎原计划”,在农村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教育,进行以确定实施项目、办好示范基地和培训所需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在全市中小学校开设劳动课、劳技课,对不升学的中学毕业生进行语文、数学、英语3门课程和一项技术特长的“3+X”培训,在基础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建立健全镇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下简称“镇成校”),把镇成校与职业中学合建,使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1994年,南头镇10个管理区率先实行全部独立办学,沙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1995年,全市394个管理区全部开办成人学校。同年,横栏镇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沙溪、横栏、坦洲、火炬开发区等11个镇(区)成为省、市试验“燎原计划”达标示范乡镇,沙溪、横栏、坦洲3所成人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性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05年,全市农村成人教育培训25.32万人次,培训率为45.9%,其中重点对象培训率86%。当年,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中山召开全省成人教育会议,小榄镇、石岐区在会上作经验介绍。

三、职工教育
  1979年,县总工会召开业余教育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总工会有关会议精神,交流工作经验,表彰工业局等30个业余教育先进单位。会后,许多基层工会积极主动协助开办各类型的文化技术班,组织工人业余学习文化和技术。1980年,中山县调查职工的文化技术状况,80%是初中以下文化,近2/3的工人是3级以下技术等级,技术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左右,职工45岁以下青壮年文盲、半文盲约占18%左右。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从1982年开始,开展大规模的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规定凡1968—1980年初、高中毕业而实际文化水平达不到初中毕业者均应补课,其中对语文、数学两科达不到初中毕业水平的,不分行业和工种,一律必须补习;对物理、化学、英语或生物、史地常识达不到初中毕业水平的,应根据行业工种不同,侧重补习其中一门或两门,至少要补习一门。1980—1987年,全市青壮年职工初中文化课应补习的18445人,已补习合格的16383人,合格率88.8%;初级技术补课20774人,已补课合格19031人,合格率91.6%。职工参加各类文化技术学习合计192733人次,毕业83250人次。完成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后,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开展岗位培训和各类学历、非学历教育,每年有数万职工参加学习。1999年,培训在职工人14438人,其中技术等级培训7791人,岗位培训27756人,适应性培训38891人。2005年,在加强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村和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

四、干部教育
  1981年4月,中山县干部学校(下简称干校)开办,开始有计划地培训干部。1985年1月,市委决定将该校并入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同挂两个牌子,人员编制合一。1981—1985年,干校共办干部培训班7期,培训学员226人。从1985年起,由短期培训转入正规化办学,开办两年制的中专班,并代管市委党校函授大专班。至1989年,全市干部教育的办学阵地除孙文学院、电视大学、党校、干部培训中心、财贸中专、卫生中专、糖纸中专、综合中专、农业技术学校外,还有10所干部学校。1981—1989年,全市干部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培训,全市副科以上干部达中专(高中)以上程度的已由1983年的24.8%增至49.3%。完成中专培训任务后,全市干部教育转向大专、本科教育,并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坚持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2005年,中山电大在校生总数突破6000人。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成人教育类学生4221人,网络远程教育类学生3268人,继续教育类在校生总数7658人。全市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46902科次、19283人次,毕业生600人,其中本科232人,专科368人。
 

上一篇: 第七节 师范教育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九节 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