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高等教育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6 【点击率】540次


一、发展概况
  中山比较正规的高等教育,始于1982年创办的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中山分校,创办时仅招生3个班,有学生62人,教职员9人,借石岐第一中学南校舍小礼堂上课,1984年迁至石岐莲塘路良朋里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内新建校舍。同年,中山市开始筹办全日制高等院校。1986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孙文学院教学业务归中山大学领导,日常行政工作和经费由中山负责,招生对象以本市考生为主。1985年招收1个班13人,此后逐年增加,1990年招收14个班150人,当年毕业172人。1994年,孙文学院与中山大学脱钩成为独立建制的地方学院,更名为中山学院,2002年10月改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独立学院。2004年,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开办,专业设置与中山市产业发展需要对接,培养企业所需技术人才。

  至2005年,中山市初步建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全市有普通高校2所(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所(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学院1所(中山电大),在校大学生15025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7656人。另有新华科技、粤江、香山3所民办专修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相继在中山设立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省内外成人高校在中山设有校外教学机构。此类学校在中山有本科和专科在校学生约7000人,当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46902科次19283人次,毕业生600人,其中本科232人,专科268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1%。1985—2005年各高校培养大(专)本科毕业生1.72万(其中:广播电视大学1万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0.72万人)。

二、院校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地处中山市石岐城区莲峰山,占地35.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7万册。

  学校原名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86年10月成立。以应用学科为主,兼顾基础学科,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办学,开展成人职业教育,培养地方急需人才。开设有中文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应用化学系、电子系等专业。1987年后还开展成人职业教育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1994年,孙文学院与中山大学脱钩成为独立建制的地方学院,更名为中山学院。2002年10月,成立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独立学院(大专)。学院由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山市政府共建,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市政府在保留产权的前提下,中山学院当时拥有的全部教学设施、设备,校舍无偿提供给学院办学使用,并从2002年起,分4年拨款1.5亿元支持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办学。同时,在2002—2005年连续4年,每年另支持经费1500万元。2005年学院开设有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电工程、商贸英语、药物化学等28个专业,有教职工560人,全日制在校生逾万人,继续教育在校生7600人。1986—2005年共培养大专毕业生7200人。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创办于1982年,时称佛山市广播电视大学中山分校。1990年该校并入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后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采取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方式办学。对广东电视大学仍称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2002年12月,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析出,迁入市委党校旧址(石岐莲塘路良鹏里20号)独立办学。学校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2003年市政府确定中山电大为市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委托市教育局管理。

  1982年开办时仅开办3个全科班(其中工科、理科和文科各1个班),首批3个班招收新生62人,学员经参加全国电大统考按分数线录取,为2年半学制,采用中央电大教材,考试由中山电大评改试卷,毕业需论文答辩;1985年首届毕业生49人(其中理科18人,工科20人,文科11人)。2005年,校本部有专修教师32人,外聘兼职教师51人。春季招收成人高考开放教育等多种类型的本、专科生961人,秋季招生录取1683人。在校生总数突破6000人,名列全省地级市电大前茅。开设理工、中文、师范、财经、管理和干部专修科等六大门类近20个专业。2005年,学校实施“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通过了省教育厅的评比,成为全省7个优秀电大之一。1985—2005年共培养本科(大专)毕业生逾1万人。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位于火炬开发区,创办于2004年4月,与株洲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合作办学,直属中山市人民政府。学院立足园区,探索校企融合的“火炬办学”模式。

  2005年有教职工400人,专任教师240人,兼职教师160人,拥有学历证书和专业技术证书的教师比例达5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达75%以上;在校全日制专科学生5360人。

  学院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校区16万平方米,拥有一个素质教育基地、一个临海工业园区教学基地(23平方公里)和人防主题公园(300亩)。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工业园区产业链,课程建设紧扣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园区七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五大支柱产业及四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基础,组建包装印刷、装备制造、电子工程、现代服务与管理、信息工程、生物医药、光电工程七个教学系和公共课、思想政治2个教学部,开设28个专业。实施“1+1+1”人才培养模式(指1年时间在学校学习技术理论,1年时间在实训基地边学边干,1年时间到企业顶岗实践并拿工资),推行“三证书”毕业制度(“三证书”指素质拓展证、毕业证、技能证),人才培养质量高。历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以上,80%以上留在中山工作,其中6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火炬开发区就业。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2004年,中山市为加快医药和健康基地建设,引进广东药学院,在五桂山举办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市政府在五桂山镇划拨133.33万平方米土地给学院建设教学区和药用植物园区。该校首期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亿元,项目包括多功能体育馆,教学楼,学生饭堂,学生运动中心,篮球和排球场等。结合中山市区域产业特点,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为中山区域经济发展及中山健康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专业设置以药学、中药学为骨干专业,以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为主,加强英语教学,培养外向型人才。2005年有一、二、三年级本、专科在校生6000人,分属5个院系,19个专业。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开办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中山市博爱七路25号,是由中山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办全日制高职专科学校,学制三年。该院首期投资1亿多元,从规划、立项到建成和开办招生仅用6个月时间。首期建设占地面积12.20万平方米,投资9000万元,新建校舍建筑面积3.0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3万平方米;添置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00万元;购置图书8.1万册。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网络系统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和数控技术7个专业,2005年有学生(挂靠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302人,专任教师7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2人。2005年建设二期工程,占地6.67万平方米,投资5300万元,建设图书楼1万平方米,实验实训楼1.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楼5000平方米和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
 

上一篇: 第四节 中学教育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六节 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