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10 【点击率】317次 | |||
二、保密宣传教育 保密法规学习 以召开工作会议为主要形式,教育干部群众树立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保密工作的观念。1983—1985年召开宣讲新时期保密工作指导思想专题会议6次。1988举行学习宣传《保密法》和《广东省保守国家秘密实施细则》报告会。1990年开展全市干部职工《保密法》知识竞赛,巩固宣传学习成果,通过板报、墙报、橱窗专栏等把保密宣传教育引入社区。1991年《保密法》列入全市“二五”普法规划,与普法教育相结合。1993年9月,开展《保密法》颁布5周年纪念活动,市保密委员会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开展新时期保密工作研讨、播放保密宣传教育片、编印和免费发放《保密工作简报》。1995年7月召开“二五”普法期间普及《保密法》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交流保密工作经验。1996年7月开展《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宣传周活动,市四套班子和市直副处级以上单位领导成员参加,自查对保密工作的认识并提交书面报告。2003年9月开展《保密法》颁布15周年纪念活动,并于10月开通中山市国家保密局网站,拓宽保密法制宣传渠道。2004年2月收集全国发生的11宗失密泄密案件和反窃密、防泄密对策的文章3篇,汇编成《警钟常鸣》(失密、泄密案例警示录)发给各单位开展保密教育学习。 组织观看宣传教育片 1985年起,市委保密委员会联合市委整党办公室,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观看广东发生的15宗较大的失密、泄密、窃密案例的电视录像片《警钟长鸣》和内部保密教育电视片《择》、《通信保密资料片》。2004年11月市委办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保密委成员,各镇(区)党委书记和分管保密工作的副职领导,市直各副处级以上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重点要害部门的重点涉密人员300人观看保密形势教育片《筑牢保密防线》,首次以机密级材料向全市重点涉密人员开展宣传教育。 专题培训 1998年4月,将保密教育和保密工作情况纳入干部培训、考核内容和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1998—2000年,举办企业商业秘密及其保护措施、国家秘密的确定和调整、外事工作保密管理、通信设施的安全保密、经济合作中提供秘密资料的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等讲座,剖析与解决保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2001年6月举办警钟长鸣——窃密泄密案例巡展,首次以国外采用的各种窃密技术设备和国内一些重大泄密事例宣传保密的重要性。 三、技术设备 2001年5月推广使用网络安全隔离卡,实现计算机在两套网络中自动切换,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物理隔离的有效形式。2003年开通使用市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OA),凡需在平台与外网切换的计算机必须统一安装网络安全隔离卡,以保障OA系统的信息安全。至2005年全市安装网络安全隔离卡1900张。配置互联网涉密信息搜索系统,防止涉密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启用后未发现本市所属网站或主页发布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2004年4月市委常委会议室、市会议中心和中山温泉宾馆配置会议信息保护机,采取信号干扰方式保证重大会议上移动电话无信号,杜绝重要会议手机涉密。2005年6月全市17个高考保密室作为重点涉密部位配置电视监控系统和红外线扫描报警装置,保证高考试卷的安全,成为广东高考保密室设置的先进典型。同年9月,保密局配置2套计算机上网痕迹恢复检查系统,取代原来靠技术人员手工操作的检查方式。该系统可恢复显示计算机中刻意删除和隐瞒的上网痕迹和涉密信息,即时记录检查结果,既确保成效又提高检查效率,成为全市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检查的有力手段。 四、专项保密检查 五、查处泄密事件 1999年12月发出关于在新闻出版工作中注意保守国家秘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出版物不得涉及国家秘密的要求。市国家保密局严格执行市关于禁止邮寄或非法携带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的规定,督促有关单位严肃查处。 六、保密行政管理 涉密人员监督管理 1986年9月,在全市开展审查登记机要保密人员工作。掌握保密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确保将可靠、可信、可用的干部选配在涉密岗位。2000年开展专(兼)职保密干部和保密员岗位资格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无上岗资格证仍在岗的人员,一旦发生失泄密事故,不但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单位领导责任。已取得资格证人员,须定期接受再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才能继续持有上岗资格证书。至2005年举办保密业务岗位培训班7期,培训1600人次,全市持有有效上岗资格证的专(兼)职保密干部和保密员共356人。 涉密载体管理 80年代末,针对部分单位纸介质“三密文件”(机密、秘密、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申《保密法》及实施办法关于密件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密件管理规定。1990年9月执行国家颁布的《印刷、复印等行业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暂行管理办法》,对印刷、复印国家秘密载体的单位实行注册备案、年审检查制度。经审核,选定3个复制国家秘密载体的定点单位,扭转印刷、复制国家秘密载体较混乱,难管理的局面。1993年针对非法携带国家秘密文件出境行为逐渐增多的情况,实行携带密件出境许可证制度,需自行携带秘密文件出境必须经上级部门同意,保密局审批后核发许可证。2001年5月各单位参照《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简称《规定》),清查清理单位已制定的秘密载体管理规定,修订和完善与《规定》不一致或内容不完备的规定。2002年将司法考试纳入保密局保密管理范畴。2003年4月实施对外科技交流保密提醒制度,要求凡在对外科技交流事项中涉及国家秘密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并实行对外科技交流保密提醒制度,开展对外科技交流涉密人员的涉密程度、范围、数量的注册备案工作,建立中山市对外科技交流人员保密资料库。同年10月市国家保密局、市国家安全局和中山海关三方联合签订《关于建立对非法携带密件密品出境人员查处协调机制的实施方案》,改变过去涉密载体出境监管仅靠保密局的局面,通过联合协调,共同履行职责。1998年起,保密局参与绝密级国家秘密高考试卷保密工作。每年高考期间,制定高考保密方案,成立考务保密工作小组,建立突发事件协调应急机制,实施高考期间保密工作全过程跟踪。由于措施得力,中山无高考泄密事件。2005年6月规范全市高考考场保密室建设,严格检查验收市招生办公室和9个高考考场保密室,发出《中山市国家教育统一考试试卷保密室合格证》10个。同年增加对国家教育执(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录用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等国家统一考试的保密管理。 现代通信和办公自动化保密管理 1994年4月全面检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安装使用的无线电话,进行登记和发证,发出无线电话使用许可证746个。2001年4月执行国家关于《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审批暂行办法》,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经保密工作部门审批许可才能投入使用,未经审批许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信息。次年11月起利用“因特网”涉密信息检查系统开展网上信息监察工作,建立网上涉密信息审查制度,建立中山市网络资源信息库,定期检查全市1700个网站的内容,未发现所属网站登载涉密信息。中山实施网上信息监察工作比全省规定时间提前了4年,中山的经验在全省会议上推广。2003年3月制定《中山市党政信息网络统一平台内部网保密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党政平台内部网必须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使用党政平台内部网必须坚持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不上网、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