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6 【点击率】558次 | |||
一、产品流通 1980年和1985年,国家先后取消“三鸟”和生猪的派购政策,畜禽市场全面放开,实行国营、集体、个人等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购销渠道并行的流通体制,改变国营食品企业独家经营的局面,但国营食品部门仍发挥畜禽产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大部分畜禽产品还是通过食品部门收购和销售。1981年,全县经营猪、禽、蛋的个体商户有283户。至1990年,全市有生猪屠宰场113个,其中属商业食品部门的53个,供销社的6个,镇农工商公司的10个,管理区的25个,个体开办的19个;有个体肉贩1418人。外地畜禽产品也涌入中山市场,造成流通管理的混乱。1996年3月,市政府制定《中山市畜牧屠宰和肉品卫生管理暂行规定》,规范牲畜屠宰、肉品卫生检验和肉品经营管理。工商部门根据专业化、区域化生产的形成,合理规划一批畜禽专业批发市场。至2004年,东升、西区、坦洲各有一个家禽批发市场,是中山市家禽的主要集散地,日交易量达3.7万只。在石岐、三乡、坦洲共有3个猪苗批发市场,日交易猪苗650多头。 一些颇具规模的畜禽饲养企业探索产销一体化的路子,专业户林汉诚、孙振中两人合资兴办的中山市种猪场,实行自繁自育自销,除出售种猪外,肉猪由市肉联厂代宰后自行直接批发到石岐华柏市场销售,以减少中间环节,增加经济效益。中山白石猪场相继在石岐城区华柏、竹苑等4个市场设零售肉档,专门经销该场的无公害猪肉产品。中山市潮兴家禽发展有限公司年生产石岐杂鸡苗1800万只,大部分出口港澳地区,2000年,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享有自产产品及相关业务的进出口权。2001—2005年,中山石岐鸽场每年向港澳出口乳鸽120多万只。 二、产品加工 黄圃腊味加工有几百年的历史,在省港澳及东南亚一带有较高的声誉。1992年,中山市黄圃烧腊商会成立,有会员企业100多家。至2000年,全镇有腊味生产企业110家,主要加工腊肠、腊肉、腊鸭等30多个品种,同年生产各式腊味产品1.8万吨,销售总额超过3亿元。2004年黄圃镇政府申请注册“黄圃腊味”商标,申报“中国腊味生产基地”,成为中山市最大的畜禽产品加工基地。2005年生产各式腊味产品3.02万吨,销售总额超过13.07亿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