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2 【点击率】655次


一、城区住房建设

  1978年城区人均居住面积只有6.9平方米,房屋多是砖木结构。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居民的住房困难,市政府房管部门多方筹集资金新建住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自筹资金建设职工宿舍,房地产企业建设微利商品房出售,鼓励私人建房。1981年第一个商品房住宅小区——莲峰新村第一期20幢落成。1979—1986年,全市建设住房76.6万平方米,按当时城区人口计算,平均每人约增加住房面积5平方米。其中房管部门重建和新建住房8.2万平方米,单位自建职工宿舍33万平方米,私人建房5.4万平方米,开发建设商品房约30万平方米。

  1987—1993年,市政府兴建柏苑新村、江畔新村、松苑新村和竹苑新村,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安置城区住房困难户和侨房腾退户,基本解决城区人均住房面积6平方米以下的困难住房户,城区人均居住面积超过13平方米。

  1994年后,为进一步解决城区居民住房困难,市政府决定在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中,征购一定比例的微利房,按“三、三、四”比例出售给困难户(即30%单位出资、30%政府出资、40%个人出资,无单位的则由个人承担70%)。1987—1997年,全市共建解困房7288套(户),建筑面积63.42万平方米,政府投入资金9亿多元。中山市获1997年度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

  2000年5月,开展新一轮住房解困工作,以政府提供廉租房为主要方式,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区人均居住面积8平方米以下经济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以继续向房地产企业征购微利房、清收旧公房、改造积压房等为廉租房来源。至2003年底,市房管部门受理解困申请并作出调查结论的有1100多户,在2004年全部安置完毕。市政府保障性住房体系(指由廉价房、廉租屋、公房、经济适用房和租金补贴构成)建设从2000年8月开始。至2004年底,全市共解决727户住房困难。2004—2005年推出《落实十项民心工程解决城区特困户住房困难实施方案》,两年共组织东港湾、居安苑、城区公房等300多套住房,作为廉租房安排299户困难家庭入住,提前1年完成省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解决现有城区特困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任务。

  至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2.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7.50平方米)。

二、商品房开发概况
  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房地产业主要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改善居住条件。1980年,中山县建筑工程公司开发城区第一个住宅小区——莲峰新村。首期建46幢住宅,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以每平方米230元的低价出售,建成后即全部售出。至1989年,先后成立中山市(县)城乡发展总公司、华侨房屋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房地产拓展总公司等4家专业房地产公司,1990年经广东省建设委员会核准均为三级房地产开发企业。从1984年开始,各镇(区)也相继成立房地产发展公司或开发公司。至1993年,全市房地产企业发展到37家,其中三级开发企业5家,四级开发企业32家。

  1992年5月,中山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强城乡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允许有资质的房地产公司继续发展房地产业务,允许有条件的房地产开发单位领取单项房地产经营证书,经营房地产业。至1994年,单项房地产经营单位发展至110家,经批准成立的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53家。一批市外、境外房地产集团公司也开始进入中山开发经营。房地产开发区域从城区向农村发展,其中火炬开发区和小榄、三乡、坦洲、港口、沙溪等镇房地产开发建设发展较快。

  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高档住宅小区有雅居乐集团开发建设的雍景园住宅小区,有山水景观、泳池球场,设有小学、幼儿园,一期总用地6.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4万平方米,总户数674户,容积率1.75%,绿化率38.5%。小区全部楼宇设有电梯及自动消防喷淋系统,住宅首层安装红外线报警、防盗、可视对讲系统,并引入智能化管理。2000年11月通过建设部小康住宅示范小区验收,获得全部6个单项金牌;由天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东盛阳光花地住宅小区设有三大会所、恒温泳池、健身所、书吧、商务智能公寓、幼儿园,在中山市率先实现直饮水,2000年获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称号,2002年获全部6个单项金牌;由中经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颐和山庄依山势而建,有2万平方米生态水景面积,20米落差的超大型叠瀑式生态湖泊景观水系,姿态万千的意大利台地水系景观,2003年10月通过建设部评审,成为康居住宅示范工程。至2005年,全市有四级以上房地产开发公司87家,单项房地产经营单位262个,中介服务机构240多家,形成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咨询、评估、中介服务和物业管理等功能齐全的房地产市场。1979—2005年,全市综合开发土地面积1040公顷,建设各类商品房2131.9万平方米。

1995—2005年中山市获国家级、省级奖住宅小区名录

表5-3-1
一、获得国家示范优秀项目共24个
获奖小区名称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小区具体地址
雅居乐花园 1995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博爱三路
金沙花园 1995 国家优秀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西区沙朗
竹苑住宅小区 1995 国家优秀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松苑路
松苑住宅小区 1995 国家优秀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松苑路
东明花园 1996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东明路
星晨花园 1996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港口镇
小榄镇城建大厦 1996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小榄镇
翠景花园 1996 国家优秀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西区翠景路
富豪山庄 1997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石岐区豪程路
金菊花园 1997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小榄镇
金沙花园一期 1997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西区沙朗
竹苑小区 1997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松苑路
华丰花园 1997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三乡镇
汇翠山庄 1997 国家优秀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坦洲镇
德来工业区 1997 国家优秀工业区 建设部 中山市
中恳广场(A区) 1998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大厦 建设部 中山市石岐区
东盛花园一期 1998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石岐区
孙文西路步行街商业区 1998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项目 建设部 中山市石岐区孙文西路
艺成人造花制品厂区 1998 国家优秀工业区 建设部 中山市
中银大厦 2000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大厦 建设部 中山市中山三路
怡华大厦 2001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大厦 建设部 中山市东区
阳光花地 2002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石岐区
城市花园 2003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建设部 中山市石岐区康华路
电信大厦 2004 国家物业管理示范大厦 建设部 中山市石岐区

二、获得省级示范优秀项目共17个
获奖小区名称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小区具体地址
柏苑小区 1995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华柏路
粤海庄园 1998 广东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西区沙朗
城市花园 2000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石岐区康华路
怡华大厦 2000 省物业管理示范大厦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东区中山三路
中银大厦 2000 省物业管理示范大厦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中山三路
东方花园 2000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
金山城 2000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
阳光花地 2001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石岐区
顺景花园 2001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东区
西区电信大厦 2001 省物业管理示范大厦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西区
翠景花园华廷苑 2002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西区
岐乐花园四期 2002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石岐区
中炬高新科技工业区 2002 省物业管理示范工业园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
颐景苑 2003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
永怡花园 2003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石岐区
全球通大厦 2003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东区
电信大厦 2003 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广东省建设厅 中山市石岐区

三、商务用房规划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在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及开发商品房的同时,中山不失时机地进行商务房的规划与建设,为居住在各社区的群众构筑一个方便、舒适的生活圈。

  开业于1995年的中山益华世纪广场,经营面积5万平方米,是中山市最早对国际流行消费模式CITY MALL作出的诠释。通过3条23米宽的通道将百货商场、电器商场及超市连接贯通,并设有文化广场。其坐落于中山三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城区,紧连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山国际、海外、青年旅行社相邻,附近高尚住宅楼群聚集,让市民最先体验到现代时尚购物与文化品位的融合。2002年建成的君悦豪庭第一期时尚广场位于悦来南路,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四层商场,配有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吉之岛百货”、“中山君悦海鲜酒楼”、“肯德基餐厅”入驻其中,使旧城区又增添一个大型综合性饮食、购物中心。中山市依据各镇(区)的地理优势、区域定位、人口状况及经济发展,有计划地进行有特色的商务房建设。如西区“西苑广场”位于被誉为“中山尖沙咀”的富华道,其中仅二层的“西苑广场电脑城”营业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有商铺210间。此外还有阳光商务酒店等一批度假酒店。东区“假日广场”在孙文东路与兴中道交会处,占地33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由一幢主楼和两幢塔楼构成,配建停车位600个,商务推广广场3个。是集购物、饮食、商务办公等各项配套的全新商业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东区兴中道73号,占地5.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4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多元。内有大剧场、多功能小剧场、展览厅、影音演示厅、排练厅、西餐厅、办公区、电影城、公共艺术展厅、培训区等。另外有盛景商务酒店等一批商务大厦。石岐区莲员西路的富逸装饰广场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拥有600多个车位,1万平方米中央休闲广场、露天促销舞台、中西餐厅、银行、电梯及完善的导示系统;大信新都汇购物中心位于石岐区莲塘东路与莲塘北路交界处,该处已形成中山新的商圈。中山城区已形成了中部孙文西路旅游文化步行街,东部假日广场、益华世纪广场,南部君悦豪庭,西部富华道,北部大信新都汇等各个商业中心,方便了群众生活。此外,小榄镇、三乡镇的顺昌购物广场,建筑面积分别达5万及3万平方米。此外,坦洲镇的汇昌酒店、黄圃镇的汇东酒店、东升镇的汇景酒店、石岐区的汇景酒店、古镇镇的国贸广场等都分别在各自的区域形成商业中心。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
  中山房地产开发建设初期,主要对开发企业的资质实施管理。1990年,市建委对全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质进行分批审查,至1991年,全市经审查对3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发资质证书。

  1995年,中山市成立房地产管理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广东省有关房地产管理的法规规章,对房地产开发规模、进度、资金来源、商品房预售等方面和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督促开发商依法经营。同时坚持开发企业资质和单项开发单位资质年审制度,根据企业在开发建设中的表现,实行资质的动态管理。对业主投诉较多的开发企业,实行暂缓通过年审,限期整改,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2002年起,实施10年的房地产单项开发资质证书管理制度改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备案制,简化办事程序和审批环节,当年办理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备案148宗。同年,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对全市70%以上的房地产企业进行检查。建立房地产二级企业的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将所有二级以上房地产企业的业绩和行为在广东建设信息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至2005年底办理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备案制达358宗。

五、物业管理
  中山市房地产物业管理工作从1994年起步。根据国家《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当年开始批准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对住宅小区(大厦)进行专业化管理。1996年,制定实施《中山市城镇住宅小区管理试行办法》和《中山市物业管理公司章程》等规章制度,明确管理标准,规范管理行为。至1997年底,全市成立物业管理公司50家,经营管理62个单位(其中住宅小区53个,大厦7个,工业区2个),管理面积537.48万平方米。

  2003年,中山召开工业园实施物业管理的现场会议,推广工业园实施物业管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设银行中山分行、移动通信中山分公司等30多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大楼相继实施物业管理。到2003年,有多家物业管理公司与商业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2004年由市房地产业协会制定实施《物业管理行业指引》,以示范文本的方式,明确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权利义务,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内容从初期对物业与环境的管理,拓展到为住户提供多项生活服务,组织小区住户开展多种文化娱乐活动,促进住户间交往,对建设文明社区起到积极的作用。

  至2005年,全市物业管理公司231家,经营管理380个项目,管理面积2526万平方米。其中,中山市雅居乐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获建设部核准为国家一级物业管理企业。全市共有24个单位获部级以上物业管理优秀单位称号,38个单位获省级以上物业管理优秀单位称号,79个单位获市级物业管理优秀单位称号。
 

上一篇: 第一节 管理机构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