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2 【点击率】675次 | |||||||||||||||||||||||||||||||||||||||||||||||||||||||||||||||||||||||||||||||||||||||||||||||||||||||||||||||||||||||||||||||||||||||||||||||||||||||||||||||||||||||||||||||||||||||||||||||||||||||||||||||||||||||||||||||||||||||||||||||||||||||||||||||||||||||||||||||||||||||||||||||||||||||||||||||||||||||||||||||||||||||||||||||||||||||||||||||||||||||||||||||||||||||||||||||||||||||||||||||||||||||||||||||||||||||||||||||||||||||||||||||||||||||||||||||||||||||||||||||||||
1984—2005年新建主干道主要有: 中山路 西起西区狮滘口桥,东至东区陵岗与中山港大道连接,全长10.3公里。其中中山一路和中山二路是原广珠公路在城区路段,始建于1951年,为路宽8—9米的沙土路,1986年改建为城市道路,路宽扩至30米。中山三路至中山六路原是岐关东路,为路宽7—9米的二级公路,1987年3月开始改建为城市道路,建成后又经过两次大改造,路面扩至54—84米,成为城区东西走向的高标准主干道。 兴中道 北起市人大政协大楼,南至孙文纪念公园,与城桂路相接,全长2.5公里,宽50米,与东西走向的主干道孙文东路、中山路和博爱路交会。1988年10月兴建,1994年1月全线通车,2001年进行改造。道路中间和两旁建有绿化隔离带,行人道种植路树,绿化覆盖率达23.4%,绿化带种植直立美观的大王椰等观赏树木,以及四季不同的鲜艳时花。道路东侧留有50米宽的绿化带备用,西侧建有兴中园和兴中广场两个小型公园,路旁还竖立122组莲花型路灯。 博爱路 西起105国道、东连逸仙公路,内分一至七路,全长13.5公里,路宽50—80米。2004年12月兴建,2005年10月竣工;与105国道、悦来南路、兴中道、长江路、逸仙公路等主要道路相交,在与105国道交会处及沙岗路段建有立交桥,是京珠高速公路城区出入口所在地。 起湾道 南起金字山隧道南,北至崩山涌水闸侧,全长5.1公里,路宽36米,1992年4月兴建,1994年竣工;与东西走向的孙文东路和城区北部多条道路交会。 孙文东路 西接孙文中路、东连中山港大道,全长6.28公里,路宽26米。该路是始建于1924年的原岐环公路,为路宽6—7米的沙土路。改革开放后逐步改造为城市道路,1988年完成全路改建工程。1996年进一步改造。该路与中山三路至中山六路平行,与兴中道、起湾道、长江路等主要道路交会。 长江路 分为长江北路和长江南路。长江北路南起孙文东路,北至起湾沙南路,向北延长接北外环路的长江路大桥,全长4公里,路宽50米。1999年4月兴建,2000年竣工。长江南路北起博爱六路,南至公园路与南外环路交会,长1.38公里,宽50—60米。1999年1月兴建,1998年6月竣工。 外环路 分北外环和南外环两段,是城区新一环高标准主干道,按城市快速路设计,不设交通红绿灯,与主要道路交会处设有跨线桥、互通立交、下穿车行隧道,避免交通干扰。南外环东起京珠高速宫花出口,接长江南路,西至城南路,向西延至105国道大涌路段,建有互通立交工程,中途与城桂公路和东苑路交会,全长约8公里,宽40—56米。2004年12月25日,南外环城南路以东段正式通车。 中山港大道 西接中山六路,东至中山港口岸,全长7.1公里,路宽40米,1984年兴建,1986年5月竣工,是进入中山港口岸的主要通道。 东明路 南接康华路,北至港口镇木河迳大道,全长3.27公里,路宽63米。1995年兴建,1997年竣工,是城区北部主要出口通道。2000年建设东明北路延长段,伸延至中江高速公路港口段出入口,全长约3公里,宽43米,双向六车道,2003年完工,是连接城区北部中江高速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的重要通道;2004年拓宽东明北路延长段至63米,路两侧设辅道,加铺改性沥青砼路面,2005年基本完工。 富华道 东起岐江桥西岸,西至沙溪镇龙瑞村口,与105国道和岐江公路交会,全长2.77公里,路宽31—36米。原是由石岐至沙溪的四级县道,1984年改造为城市道路,2003年改造为双向6车道。 悦来南路 北接悦来中路,南连广珠公路,全长2.74公里,路宽30米。1988年兴建,1990年竣工通车,与中山路和博爱路交会。2003年对悦来中路至博爱路段片区进行道路、排水改造。 至2005年,城区内共有路面宽9米以上道路172条,共长153公里,面积449.84万平方米。 除上述主干道外,1984年后还建成一批城市道路,见表3-2-1。 改革开放初期,城区的路灯以普通白炽灯为主,有少量汞灯(水银灯)。此后,随着道路建设,路灯不断增加,使用灯种不断增多。1980年以后开始使用钠灯,并发展为主要灯种。逐步改普通白炽灯为节能白炽灯。80年代后期,为解决路旁植树遮盖路灯灯光问题,把安装在马路上的高灯杆改为3米左右的庭院式矮灯杆,配上各种不同型款灯罩,确保路灯既明亮又美观。此后,陆续在繁华路口安装多种型号高杆路灯。至2005年,城区共有路灯灯杆15881支,其中高杆280支,9米杆8742支,庭院式灯杆6859支;共有灯泡总数41555盏,其中节能白炽灯9192盏,汞灯2710盏(其中150瓦16254盏,250瓦5829盏,400瓦17570盏),城区照明街道面积589.4万平方米。 1984年后中山城区新建部分城市道路表
二、桥梁 中山二桥 位于城区西南部,连接博爱一路和博爱二路,跨越石岐河。全桥总长617米,其中主桥125米,引桥492米,桥面宽40米。主桥为无风撑钢箱混凝土系杆拱结构,为广东省内首座主桥整桥面40米宽的特大桥。荷载超汽—20,挂—120。通航标准按三级航道设计,通航净高10米,净宽60米。按地震烈度7级设防。1992年12月兴建,1995年建成通车。 中山三桥 位于105国道石岐过境线渡头工业区路段,横跨石岐河,是连接105国道的重要桥梁。全长820米,桥面宽28米。通航标准按三级航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T形梁结构,32孔,其中16米跨24孔、30米跨8孔。1992年7月兴建,1993年8月建成通车。 光明桥 位于光明路西端,跨越岐江河,与西堤路连接,缓解岐江桥的交通压力,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为独塔卷扬起吊开启桥,全长92.5米,宽19.5米,设双向4车道及两侧人行道。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2001年7月兴建,2002年7月建成通车。 东明大桥 位于城区北部东明路,跨越石岐河,成为城区北部与镇(区)连接的重要通道。主桥为V形连续钢构结构,大桥全长865米,宽31.5米。1996年7月兴建,1997年10月竣工通车。 员峰桥 位于青溪路中段,跨越岐江河,东接莲员西路,西连广珠公路,为城区西北部出入口。为液压顶升开启桥,桥长96米,其中钢箱梁26米、引桥70米,桥面宽24米。荷载汽—20,抗震等级为7度。1993年初兴建,1994年6月建成通车。 东河大桥 位于康华路西端,跨越石岐河,与待建的康华西路相接,是城区北部出入口。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全长1120米,宽34—56米。其中桥梁长594.6米,设双向6车道、两侧3米人行道及宽3.5—8米辅道。2004年12月兴建。 长江路大桥 位于长江北路延长段,跨越石岐河,与北外环路相接。设计新颖,主桥为110米跨度的空间组合钢拱桥,由2条倾斜的钢拱肋、桥面曲线钢箱梁、倾斜的吊杆组成多元的空间体系,形如展翅蝴蝶,又名蝴蝶拱桥。全长651米,其中主桥110米,宽29.6米,行车宽度25.6米,两侧人行道宽共4米;两边引桥长约173米;两边引道长195米。设计车速60—80公里/小时。2004年5月兴建。 除上述新建桥梁外,对原有的岐江桥、狮滘口桥和中山大桥(原称石岐人民大桥)进行2次扩建,其中中山大桥于2002年8月拆除重建,2004年1月建成通车。新建的中山大桥连接中山一路和中山二路,跨越岐江河,全长741米,宽26.8—40米,其中主桥长160米,宽40米,采用30—100—30米三片钢箱拱梁组成提篮式空间组合拱桥;东西引桥约长124米,宽26.8米,采用20+4×26米的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结构;两侧引道共长333.4米。该桥桥型设计获2004年度中山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1989—1991年,在中山一路和中山二路架设西郊、三级石、悦来南、方基涌等4座行人天桥。 三、排水 改造原有排水设施 改革开放后,在道路改造过程中,改造原有排水系统。城区南部悦来南路以及南安路、南江路一带的排水主干管于2001年进行改造,重新铺设D800—1600毫米的主干排水管道8310米,铺设人行道3.4万平方米,铺设沥青路面2.6万平方米,解决该片积水问题。城区东部华柏路和孙文东路,由于上游莲峰山高地汇流大量雨水向下倾泻,道路两侧排水管道排泄不畅,造成雨天积水。2001年进行改造,为抬高华柏路面,重新设计调整路面坡度,在城市道路路面首次采用改性沥青砼;增铺D1200—1500毫米排水干管;在孙文东路道路改建时,铺设D1200—1500毫米排水干管。 整治、覆盖原有河涌 1983年开始,逐步覆盖城区内容纳生活污水的河涌,使河涌下面成为排水暗渠,上面成为平整的道路。流经旧城区南部的九曲河是最早覆盖的河涌,1983—1993年分6段覆盖,全长2934米。此后覆盖有下闸涌、洪家基涌、后岗涌、南三涌、西河、大王庙涌、柏山涌、夏洋涌等小河涌,长4000米。分段整治较大的河涌,其中对白石涌、发疯涌、大滘涌、羊角涌四项工程进行加固河堤、清淤疏浚拓宽涵洞等较大的整治工程。 新建排水工程 1987年起在城区兴建烟墩山环山渠、东部和北部排水渠等。1994年开始在排水主干渠河道的交汇部位,建排水泵站或水闸,完善排水设施,基本解决城区雨天积水问题。其中,含排污的排水泵站有后岗涌、南三涌、员峰、华光、沙岗、崩山、银湾共7个;不含排污的排水泵站有夏洋、大王涌、安栏路、白石涌、张溪涌共5个;污水泵站有第一城、东盛、发疯涌、宏基、南区、博爱五路共6个;在下穿车行隧道配置排泄积水设施。至2005年,城区共建排水泵站(闸)18座,设置排洪泵26台,排污泵23台,格栅机22台,闸门26座,高压配电设备23台,低压配电设备92台,变压器18台共8840千瓦,水泵总装机容量5750千瓦,总排水量9.59万立方米/秒。 修建排水渠 主要有:(1)烟墩山环山渠,1987年兴建,全长1.2公里,把山水汇流入后岗涌,排入岐江河,解决烟墩山上夹带山泥的雨水无序排放,污染孙文西路和周围道路的问题。(2)东部排水渠,1987年9月兴建,全长5.27公里,宽6—12米,1989年春节前竣工投入使用。该渠南起中山四路北侧、北至白沙湾村西侧,接崩山涌排入石岐河,平均水深2米,解决城区东部排水。(3)北部排水渠,1988年兴建,全长3.8公里,宽7米,同年底竣工投入使用。该渠东起莲员路和湖滨路交汇处,西至青溪路,排入石岐河。 四、供水 全禄供水厂位于大涌镇西南的全禄村。以西江主干流为水源,设计总体规模为日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总投资2.2亿元。1987年2月兴建,分4期建设,1995年9月全部竣工并供水。该厂净水工艺采用先进的V形滤池及自动投矾、加氯和自动监测系统等先进设备,建有中心化验室和由计算机控制的中心调度室。 大丰供水厂位于港口镇马大丰围。设计总体规模为日供水能力80万立方米。1992年11月兴建,分4期建设,第一期工程投资4.51亿元,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因建设资金困难,延至1997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主要向东部地区供水。 长江供水厂是浦鱼洋供水厂迁移扩建工程,位于长江北路与南外环路的交会处,占地7.1公顷。以长江水库为水源,设计总体规模为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2004年3月兴建,同年12月竣工供水,有效缓解咸潮期间和城区用水高峰期的供水压力。采用折板反应、平流沉淀和V形滤池等先进工艺,应用DCS模式进行工艺自动控制,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也采取叠池的结构方式,节约土地资源,为日后发展和深度处理预留空间。 (二)供水管理 2002年,市政府提出“全市供水一盘棋”思路,整合供水资源,提高全市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2003年市政府成立“供水一盘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订实施方案,启动全市供水一盘棋工程。 随着城区建设,东区有15个自然村成为“城中村”,这些村原来采用趸售方式向村民供水,2004年,市供水总公司全面改造15个自然村的供水管网,更换或新铺设供水管道200公里,更换或增设室外消防栓180个,更换用户水表1.5万个,由城区输水管道直接向用户供水,实现抄表到户、同城同价的水改目标,受到村民欢迎。 1978—2005年中山县、市供水情况统计表
五、燃气 (一)瓶装液化石油气 (二)管道燃气 2001—2005年中山市燃气供应情况统计表
六、城市交通 1983年中山有7辆公共汽车,公交线路3条。至1990年10月,公共汽车增至19辆,公交线路9条,部分线路开始延伸至镇(区),从柏苑新村莲花阁至大涌叠石、西郊富华道至张家边等设公共汽车线路。单车客运逐步退出市场,机动载客三轮车、二轮载客摩托车发展快,从1979年的296辆增加到1989年的18933辆。人力载客三轮车也自发增加,1986年起,市政府限制人力三轮车载客,定位为旅游城市的观光交通工具,数量保持在300辆左右。 1990年后,中山公共交通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市公共汽车公司投入20辆中巴,开设沙溪至中山港等4条公交线路。至1993年底,市公共汽车公司公交车辆147辆,营运线路11条,贯通15个镇(区),年客运量1994万人次。1997年9月28日,开通市汽车客运站至小榄车站的28路线,中山市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率先实现镇镇通公共汽车。至2000年底,公共汽车公司拥有大中巴469辆,营运线路37条,年客运量达6665万人次。1993年7月1日起,城区禁止二、三轮机动车客运,但也只是受到一定的遏制,非法营运一直存在。 90年代后,部分镇(区)开始经营农村客运线路。1993年小榄汽车运输公司投入7辆中巴车开通3条农村公交客运线路,1996年坦洲客货运输公司投入3辆中巴开通1条农村公交客运线路。至2002年底,小榄、坦洲、三乡、古镇、开发区、南朗6个镇(区)共有148辆中巴车经营23条农村公交客运线路,全市行政村、居委会通班车率为91.2%。2004年9月27日,中山提前完成全国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目标。 (二)出租汽车 由于出租汽车实行额度审批,缺乏监督,一些部门和个人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出租汽车经营权,致使出租汽车数量激增。1993年出租汽车陡增至756辆。1995年翻一番,增至1555辆。1998年中山出租汽车保有量达2658辆。 出租汽车数量增长过快,经营越来越困难,出现出租汽车经营权多层转包的情况,经营成本迅速上升。在市场空间不增反减的经营环境下,出租汽车司机只有多拉快跑才能维持经营,致使出租汽车的服务质量下降,车容车貌差,市民意见较大。 1998年中山暂停办理出租小汽车额度审批,实行公开竞投有偿使用。2000年、2001年分别推出80辆出租汽车指标公开竞投。2004年在全省率先实行出租汽车经营权招投标,规定出租汽车车型和外观并实行公司化经营,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2005年上半年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的300辆现代索纳塔出租汽车投放市场。至2005年底,全市有出租汽车1169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