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资源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3 【点击率】584次

 

  中山市境内雨水丰沛,水资源总量丰富。全市修建有大批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及地下水源工程,对水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利用。

一、地表水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中山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大,据1956—2000年降雨系列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1762.1毫米。采用水量平衡模型法,即充分利用降雨、蒸发资料,根据地面分类计算区域内年均自产水量(主水)为16.99亿立方米。根据1956—1979年和1980—2000年两个系列资料对比,平均降水量后阶段增加6.3%,地表水资源总量增加6.0%。

  市境河流众多,主要江河有西江干流、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东海水道、横门水道、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桂洲水道、洪奇沥水道等。西江自思贤滘于顺德甘竹分汊为竹溪、东海水道和西海水道,东海水道部分水量经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汇合后流入横门水道出海,部分经容桂水道、桂洲水道与顺德水道汇合后流入洪奇沥水道,鸡鸦水道与洪奇沥之间有桂洲、黄圃、黄沙沥水道相互沟通,洪奇沥水道于番禺横沥由上横沥、下横沥水道分流,其余水量由洪奇沥水道直接出海。西海水道于江门北街、百顷头由江门河、荷麻溪分流,其余水量经磨刀门水道出海。根据三水、马口水文站多年平均(同步期)天然年径流量和不同设计频率的天然年径流量,利用分流比计算,各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西海水道1218亿立方米、磨刀门水道898亿立方米、东海水道1100亿立方米、小榄水道184亿立方米、鸡鸦水道396亿立方米、横门水道478亿立方米、桂洲水道202亿立方米、洪奇沥水道865亿立方米;区域内多年平均入境水量(客水)266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出境水量2676亿立方米。

  全市以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和过境江河客水组成的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2679.99亿立方米,但是水资源明显以客水为主,主水所占份额极小。水资源总量中扣除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汛期难以利用的水量、水库拦蓄水量和耗水量,同时考虑西江两岸地区用水,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约64亿立方米,可利用率为2.4%。

  发源于市境五桂山等地的内河道,大部分横断面小、比降大、流程短,汛期极易形成峰高历时短的洪水,枯水季则流量小乃至断流。受坡度大、开阔地不大等地形条件制约,修建山塘水库调节水资源、开发水力资源工程量大,库容小。

二、地下水
  中山市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地下径流深189毫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3.1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可分为海积冲积平原孔隙水、沿海沙堤沙地孔隙水、山涧谷地孔隙水三类,基岩裂隙水按其赋性的岩性分为块状基岩裂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两类。

  松散岩类孔隙水 其中之一是海积冲积平原孔隙水,广泛分布在市境平原中。此类地下水除受降水补给外,还受河水周期性补给,富水性中等。海积冲积层由海陆混合堆积而成,厚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石岐及港口等地地下含水层有1—2层,总厚度约16米,由砂粒、角砾砂、中细砂层组成。受海潮影响,加上平原地势平坦,水力坡度和缓,径流缓慢,大量的氯、钠离子未被置换,水的矿化度较高,并表现为氯化钙型咸水(CICa)。越往南,矿化度越高,坦洲达2567毫克/升。此类地下水的铁、铵离子含量也很高,铁离子含量三角为51.28毫克/升,小榄达117.8毫克/升,普遍超出饮用水标准。水的总硬度变化较大,约在17.44—175.22德国度之间,pH值6.7—8.2。之二是沿海沙堤沙地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南朗龙穴到翠亨村的下沙、长沙埔沿伶仃洋一线的海积沙堤内。含水层为海积砾砂中粗砂及含黏土中砂。此类地下水直接受降水补给,多表现为上淡下咸,水量中等,为重碳酸钠氯化钠型或重碳酸钠氯化钙型。之三是山间谷地孔隙水,零星分布于山间谷地,含水层为冲洪积成因的角砾、砾砂、粗砂,厚度变化比较大,富水程度与含水层的含泥量、汇水面积以及所处位置有关。处于一级阶地前缘、古河道、两河汇合处、谷地中下段及含泥量少的地方,富水性较强,反之则较弱。水的化学类型多为重碳酸钠氯化钠型及重碳酸钠氯化钙型。

  基岩裂隙水 其中之一是块状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五桂山低山丘陵区和白水林高丘陵区的燕山各期侵入岩体之中。降水是此类型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来源。水体主要沿岩体的节理和裂隙运动而储存聚集,埋藏深度不大,以泉水或旱季溪沟流水的形式出露于地表。水的化学类型以重碳酸氯化钠型和重碳酸钠氯化钙(钠)型为主,通常缓坡低丘台地及植被繁茂地段富水性较好。之二是层状基岩裂隙水,其中的侏罗系高基坪群地层内的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神湾铁炉山一带,含水层为砾岩、砂岩,隔水层则由流纹岩和页岩等组成,属层间裂隙水,局部因节理发育,亦赋存裂隙水,水的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氯化钙(钠)型。泥盆系桂头组地层内的地下水,主要分布于五桂山一带,含水层为含砾砂岩、砂岩等,所夹页岩一般成为隔水层。水的化学类型为重碳酸氯化钠(镁)型。寒武系八村群地层内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三乡雍陌、南龙一带,含水层以砂岩为主。水的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钠(钙)型或重碳酸氯化钠型较常见。块状及层状基岩裂隙水的理化性质都较好,适宜饮用,某些重碳酸根含量高的饮用地下水被开发利用,生产出多种饮用矿泉水。

  三乡雍陌、翠亨村长沙埔均蕴藏有高温热水资源,是地下水的一种特殊的出露形式。其中,三乡雍陌温泉总流量每天约有570吨,静水位高出地0.3—0.5米,自流量每天188吨,水温一般为85℃,钻孔揭露温度最高为95℃,已开发供温泉旅游区使用;翠亨长沙埔为海滩热泉,水温85℃,涨潮时淹没在海水中,退潮时泉区露见,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上一篇: 第二节 矿产资源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