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南头镇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11 【点击率】551次

 

       南头取境内南和圩的“南”字和坡头沙的“头”字而得名。元明时期由大海淤浅成坡头沙。清初有人垦耕,地属黄旗都。民国时期属第九区。1949年11月复属第九区,1953年6月东海、凤仪、凤鸣乡合并改为第七区,1955年称南头区,1957年2月改为南头乡并分出东凤乡,1958年8—10月改为南头公社后又并归小榄大公社,1959年与东凤镇复合称南头公社,1961年8月改为南头区,1974年1月分出东凤公社,1983年11月复称南头区,1986年12月改为南头镇。

  南头镇位于中山市北部,距市城区中心23.4公里。东及东南与黄圃镇接壤,西及西南隔鸡鸦水道与东凤、阜沙镇相望,北接佛山市顺德区。镇境属珠江出海口淤积平原。2005年,总面积27.05平方公里,总人口82995人,其中户籍人口42749人,辖南城、民安、穗西、将军、北帝、滘心6个行政村及南头社区。全镇地区生产总值32.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07:79.91:20.02,财政收入1.89亿元,税收4.49亿元。居民祖辈多来自顺德、番禺等地,主讲粤语沙田话,通用普通话。

  1979年南头只有轧钢、饲料、制香、农具、粮食加工、服装、竹织、电气化工、机制砖等11家工厂及建筑队、石场、横水渡3家企业,同年5月兴办南头缫丝厂,全年工业总产值545万元。1988年南头镇与香港上田企业(台资)合办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南艺制革有限公司投产。顺德人陈焕青投资建成广利罐头厂,生产“飞越牌”豆豉鲮鱼罐头畅销市内。1992年广利罐头厂鱼肉罐头获国家、省优质产品奖。1991年全镇有乳酸饮料厂32家,建成南和西路乳酸饮料一条街。1999年港资企业正兴印染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2000年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重新规划工业区,整合为升辉南、北工业区。升辉南工业区内有企业186家,主要有家电、五金制品、机械、电子及通讯器材、洁具等行业,30家台资企业落户该区;升辉北工业区有企业236家,其中有长虹、TCL等国内著名品牌生产企业。两大工业园区的整合,形成以空调、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生产为支柱产业的区域特色经济。2000年工业产值27.11亿元,增幅全市第一,获市政府颁发工业发展总量突出、工业增速突出、新增工业投资突出3个贡献奖。2002年成为广东省家电专业镇,有生产空调器、电视机、电冰箱及配套企业160家,规模以上企业500家。2003年,建于兴业北路的广东长虹科技工业园投产,建设路的广东省日用电气科技创新中心开业,TCL空调进入全国十大名牌行列。TCL(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全立法机械有限公司、广东长虹电器有限公司及中山市松德包装有限公司4家企业成为广东省高新科技企业。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37.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56亿元。南头镇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电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称号,成为国内家电行业首个产业基地。

  南头积极招商引资及扩大外资。1993年引进港、台资金3亿元,其中外商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1997年全镇外向型企业46家,1998年达60家。2000年引进70个项目,引进资金1.08亿美元。荣南机械有限公司的产品全部出口欧美、日本等地,年创汇4000万美元;岗山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优质铜棒远销日本及东南亚;TCL空调有限公司的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及南非等地。2005年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拓国际市场。同年全镇实际利用外资1587万美元,出口总额4.17亿元。

  南头是经济作物区,主产水稻和甘蔗、蚕桑、塘鱼。其中塘鱼因质优而远销省内及港澳地区。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年农业总产值2606万元。1990年发展“三高”(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农业,开展淡水养殖黄鳝、桂花鲈鱼、甲鱼等。2002年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养殖水产、种植蔬菜花卉、饲养禽畜等,反季节淡水养殖水产初具规模。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全镇农用地减少,农村向城镇化转变,部分农民转向外地发展。2003年部分农民到番禺、斗门等地承包农田地1.6万亩,农业产值1000万元。2005年全镇外出耕种农户370户,耕地面积2.6万亩,涉及周边8市15个镇(区),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种蕉、养猪等,解决富余劳动力近1000人就业,年创利润1700万元,形成一批年纯收入超百万元的种养大户。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331万元。

  1985年南头第一次编制城镇建设总体规划。1993年进行第三次城镇建设总体规划。1986年2月建成南头大桥,1994年建成南头二桥。1995—2000年建成南中娱乐城及南中、御苑2家三星级酒店。2002年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新建及改造道路20公里,贯通工业区与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形成“七纵七横”(南北向有东福、升辉、升平、光明、兴业、园林、正兴路;东西向有工业大道、南头大道、同济、同福、同乐、南和、沿江路)的交通网络。南和路是首条贯穿镇中心并连接黄圃镇的主要道路,2004年按12米路面、3.5米人行道标准加铺沥青路面;绿化工业区道路60公里,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8%,成为市第一个绿化达标镇。2004年成为国家卫生镇。2005年初建成南桂园、金湾广场、东桂圆、东福等生活小区,形成南部中心生活组团与北部工业组团格局。2005年开通3条环镇运行的公共汽车线路;位于南城村的原渡车船码头为货运码头,可停泊100吨以下货船;容桂、鸡鸦2条水道环绕全镇,常年可通航。

  南头镇1979年有小学10所附设初中班,高中1所。1982年普及小学教育。1986年开办南头第二中学。1988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0年为中山市4个无文盲镇之一。1992年被市政府定为实施“燎原计划”示范镇。1995年开办理工学校、北帝小学,南头二中评为市一级学校,南头镇被评为市普及高中教育镇及南粤尊师重教镇。1997年被评为省“双基”教育先进镇、市教育先进镇。镇党委被评为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党委。2001年调整学校布局,将10所小学整合成6所,转理工学校为普通高中。2003年南头初级中学成为省一级学校。2005年建成校园网4个,全镇学生与电脑比例为8:1,所有学校电教手段覆盖率100%;同乐小学成为省一级学校。2005年全镇有小学4所、初中1所、高中1所;幼儿园12所;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全部达标,高中教师为90.2%;同年5月被评为市教育强镇,6月被评为省教育强镇。1986年1月南头实现村村通广播,次年广播站改为广播电视台;1996年成立南星曲艺社,2000年在建设路兴建镇图书馆及占地54亩的文化广场;2001年1月面向全国举办首届楹联大赛,成立曲艺、摄影、美术、书法、象棋、音乐等协会。2004年举办全国第二届楹联大赛。2005年成立镇盆景艺术协会,组队参加市第二届合唱节获银奖。1979年南头各大队、学校均建有简易运动场。90年代,汲水小学的武术、民安小学的乒乓球、华光小学的足球成为市体育传统特色项目。2000年南头被评为市体育先进镇。2003年建成文体中心,同年10月举办首届全镇男子篮球赛。2005年南头籍运动员吴毅懿获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女子组刀术第一名、第三届亚洲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甲级女子南拳第一名,获市第五届十杰青年称号;12月承办第十届环南中国海中山南头(总赛程第六站)“TCL空调杯”国际自行车大赛,有香港、澳大利亚、瑞士、日本等15支队伍参赛。1979年南头只有卫生院1所;1985年在南和中路建门诊大楼及留医部,1991年更名为南头医院;1997年医院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实行股份制经营,更名为广济医院;2000年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覆盖面90%;2005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农民参保率98.7%,发放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金15.97万元,救助75人。

                                                 


 

                                                                                   2003年10月16日,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在南头镇举行开业典礼。

       1979年南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3元,城镇在岗职工工资290元;农村民居以茅草房或“杉顶瓦”屋(竹木作梁桩,房顶盖瓦的平房)为主。80年代完成民居砖屋化改造,90年代实现民居楼房化。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39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751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47.8倍及77.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32亿元,人均储蓄3.11万元;全镇人均居住面积42.24平方米;全镇拥有汽车5694辆、摩托车9898辆。

上一篇: 第十节 东升镇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十二节 黄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