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4 【点击率】630次 | |||
西区境内原有粤中船厂、石岐玻璃总厂、柴油机厂、千叶风扇厂、电器仪表厂、家用电器厂等省、县(市)属的大厂。区办工业有饮料、中药、糖果、珠绣等厂,1986年工业总产值983万元。1992年有区属企业20家,村办企业46家,其中涉外企业26家,包括医药、饮料、家具、电子、鞋类、热收缩膜、铝材等行业。1997年有“三资”企业17家,总产值2.7亿元,出口产值超7000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有“星宝牌”收录机(1993—1996年连续4年获全国最畅销商品“金桥奖”,年产值超1亿元)、“娇雅牌”红木家具、“晨光牌”PVC热收缩膜、中成药、饮料等。1999年与沙朗镇合并后,西区有工业企业155家,其中“三资”企业32家,“三来一补”企业28家。2002年年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36家,拥有黑人牙膏、名人电脑、千叶牌风扇、大洋牌电机、洁柔纸巾、岐江牌酱油、琪朗牌灯饰等7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出中山名人电脑开发有限公司、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中山瑞德卫生纸品有限公司、中山威禾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中山大洋电机股份公司、中山恒生药业有限公司6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海龙化工有限公司及东方之仪有限公司通过ISO9000认证,被世界名牌产品交流中心、中国名优名牌产品推广中心评为“中外名牌产品”。200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58.33亿元,全区出口总额1.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05万美元。 1980年起,西区发展商业和旅游业。富华道一带逐渐成为商业圈。1994年9月由金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金沙期货经纪公司成为中山首家经纪期货企业,经营石油、有色金属、橡胶、食糖等期货及国债。1999年新西区成立后,西区商业快步发展,建设设施完善的商业市场。2000年建设蓝波湾小区、兴华商厦、瑞安花园、富泓商场等,形成以翠景道为中心的商业区。2001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设立西郊商业区。2001年全区有各类市场24个,其中专业批发市场11个,包括西郊小商品市场、西区广场、富泓商场、豪城商场、富洲商场、华侨商业城、富丽华广场(旧货交易市场)、亚洲广场、果菜批发市场、金叶广场等。商铺超8000间。形成以富华道为酒店、旅游服务区,岐江河畔为餐饮服务区,彩虹大道至105国道两旁为汽车销售区,市汽车总站周边为客货运输服务区,西苑电脑城为信息产业区,西郊小商品市场、水牛城商业广场为服装、百货批发销售中心的商贸格局。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6.33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26%。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亿元。 西区农业逐步形成以养殖罗氏沼虾为龙头、水稻与蔬菜为两翼的“三高”农业生产布局,形成“沙朗一只虾”的农业品牌;1999年养殖面积增至1.01万亩,占中山养虾面积的33%,平均亩产360公斤,产品70%销往省外,成为全市养虾面积最大的镇(区)。同年,罗氏沼虾通过农业部认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成功试养南美白对虾并大面积推广。此外,著名的农产品有“三月红”荔枝、“胭脂红”番石榴、广丰甜橙及草菇等。2000年12月,西区被确定为广东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的示范区,水稻机耕率超95%;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1.72万千瓦。形成以优质水产养殖为主,蔬菜、花卉、水稻种植为搭配的近郊农业特色。2002年全区种植蔬菜2110亩,养殖南美白对虾5200亩。200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03亿元。 1985年起西区大兴民宅建设,建成上郭、下闸、西苑、江畔4个新村。1992年改造中山一路城区北段,建成颇具规模的住宅小区8个。1994年全省首家由农民兴办的酒店——富洲酒店在富华道开业,同年建成景裕新村和金银辉大厦,1995年建成丽景花园及翠景花园。1997年成立城市管理协会,管理江畔新村、金马广场、豪景花园、翠景花园等小区。至1997年止,区村两级投入经费6600万元,绿化4.2万平方米,修建下水道5120米,维修路面长7万米,覆盖污水涌9253米,建垃圾屋27间,改建居委会办公场所315平方米。长洲村被评为“广东省文明示范村”和省卫生村,翠景花园成为市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至2005年,建成西郊小商品市场、交通大厦、电信邮政大楼、珠航大酒店、金柏宁酒店、阳光商务酒店、名仕天地商务中心、水牛城商业广场、中山兰桂坊酒吧街、西区汽车销售服务中心、岐江新天地食街和凯旋会等商业、娱乐场所。位于富华道上的市汽车客运总站及市长途汽车客运站使西区成为全市陆路交通枢纽。 西区于1997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被评为实现基本普及高中先进区。2003年在西区职中成立西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各社区开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区,西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市教育局批准为市级示范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西区职中实行“双证”(文化课合格证、专业技术等级考核证)毕业制度。2005年,全区有公办与民办中学4所、小学9所、幼儿园11所,其中西区中学为省一级学校、沙朗小学为市一级学校;在校中学生3747人、小学生8764人、幼儿2387人,在职公办教师337人,民办学校教师333人。1986年沙蓢广播电视台成立。1990年玻璃集团文工团成立。1993年起,长洲村不定期刊行《长洲人》杂志。1996年成立富洲歌舞团。1997年建成沙朗广播电视站和文化站,有线电视覆盖率100%。1998年成立西区曲艺社。2002年建成西区文化广场、星光老人之家、村(居)委会图书室等社区文化设施,社区文化活动场所7.4万平方米。文艺团体以西区广场为社区文化建设中心阵地,每年举办文艺文化活动超10场次,长洲社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办醒狮观摩会,弘扬舞木龙、醉龙民间艺术。2005年,长洲醉龙队参加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岭南民间艺术汇演获金奖。全区1998年有篮球场18个、足球场5个、网球场5个、羽毛球场20个、游泳场3个。1999年沙朗小学足球队获“迎回归”粤港澳闽小学生足球邀请赛第二名。2002年举办村(居)委会篮球赛和全区中小学校运动会。2005年建成占地1万平方米的西区全民健身广场,举办西区商会首届运动会和长洲社区第二节翠景体育艺术节。 ![]() 西区商业区夜景(2005年摄) 2000年,原西区医院与沙朗医院合并,易名为中山市西区医院。至2004年,全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2005年在西区慈善万人行活动中筹款446万元,用于扩建西区医院。 西区于1995年成为中山市第一批农村小康达标镇(区)。2000年长洲村党支部被中共广东省委评为“五个好”(建设好的领导班子、培养好的党员队伍、建立好的党建制度、形成好的思想作风、创建好的工作业绩)党支部;2003年,长洲社区获评为广东省文明示范社区;2004年11月长洲社区获评全国文化先进社区;2005年10月,长洲社区获评广东省平安和谐红旗社区。2005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10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392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29.7倍和26.3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7.36亿元;全区人均住房面积32.85平方米;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3445人、失业险33445人、工伤险33445人、住院险20909人、计划生育险5332人、综合医疗险16561人、公务员医疗险732人。 西区是中山侨乡之一,2000年有海外侨胞1677人分布在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香港同胞3618人、澳门同胞1203人、台湾同胞134人。2005年止,西区接受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赠物650万元,建设小学3所、幼儿园2所共1.4万平方米,颐老院2间共2000平方米,娱乐亭5个。接待海外侨胞回乡参观访问2472人次,邀请华侨、港澳台同胞回乡寻根问祖和参加招商引资等活动,包括2005年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率领的香港立法会议代表团。 区内有保存尚好、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的黄氏宗祠和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烟洲书院,有被誉为香山八景的“长洲烟雨”、“岐江晚渡”2个景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