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石岐区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2 【点击率】787次

                                                                                                 
  南宋香山设县时,为县城选址,其时候选地有丰乐乡(今三乡镇)及仁厚乡(今石岐区),县令陈天觉认为县城设在靠山面水之处的仁厚乡比缺了水运之利的丰乐乡有利得多。为了终止无休无止之争论,他祭起一个最古老但最有效的法宝,即堪舆(风水)之说。他对乡绅们说:“古语有云‘土重为贵’。我们可以取两地泥土称一称,哪里的土重,就定哪里为县址。”众人一致赞同。他暗中派人把铁砂渗在仁厚乡的土壤里,称土结果可想而知。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设于香山寨所在的临时县衙(今珠海市香洲区)搬到石岐。故石岐又称“铁城”。石岐位于中山市中心。因区内有石岐山(烟墩山)而得名。历来是中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5年,总面积49.72平方公里,其中直辖区域2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9.9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74万人,流动人口3.2万人。辖民族、迎阳、博爱、东明、湖滨、民权、凤鸣、太平、仙湖、民生、悦来南、莲新、桂园、宏基、莲员、康华、大信、莲兴、东港湾19个社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5.8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36:34.29:65.35,财政收入2.38亿元,税收16亿元。石岐居民大多在宋、元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迁来,其时以闽南话为主,在后来的交往中与广州话融会而形成独特的石岐话(属粤语系,发音近似广州话,但音调偏高),全区通行广州话、普通话。

  石岐历来为商业繁华之地。早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即设有“沙岗圩”,逢农历三、六、九开圩。由于毗邻港澳,陆路有岐关公路,水路经磨刀门水道均可到达澳门,交通便利促进了贸易发展,其时岐江河长堤一带还有果栏、鱼栏、菜栏、米机等,城内孙文西路店铺林立。改革开放后,石岐区依托中心地位,大力发展民营商业,实施创建区域品牌和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战略。除了全市首家连锁超市——壹加壹连锁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外,还开辟了全国较早的步行街——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陆续建成民权路电信街、民族路商业街、莲员西路装饰材料街、悦来南路汽车配件街、光明路海味街、拱辰路灯饰街等特色商业街。除中山百货大楼、中恳百货广场、中天广场、大信新都汇等本地商业及假日广场等国内商业外,还有大福源、吉之岛、好又多等外资商业进驻石岐,以及肯德基、麦当劳、大家乐等外资快餐业抢占商机,形成了多个商业圈。2005年全区有各类商户1.41万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8亿元。全区有集贸市场20个,建筑面积21.85万平方米。

  石岐向来以传统手工业为主,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藤制品加工及五金制品加工。改革开放后,陆续引进外资,在发展外向型企业的同时,推动本地民营企业的发展。2000年,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设立中山民营科技园,总占地面积6435亩,园区内有企业116家,其中省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1家,由企业创办的技术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完美日用品公司、中山南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木林森电子有限公司为全国的知名公司。中山民营科技园2001年1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称号,2002年11月被科技部授予“全国十佳民营科技园”称号。2004年9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科技园”。2005年中山民营科技园生产总值、税收总额和出口总值分别达57.5亿元、15.6亿元和13.7亿元。至2005年,伟来灯饰、威力牌双桶洗衣机为中国名牌产品,劲力牌商用冷冻设备(冷柜)为中国乡镇企业名牌产品,“小霸王”电脑学习机、游戏机为中国市场形象优秀品牌,咀香园月饼、杏仁饼,“灭害灵”杀虫气雾剂、千叶牌电风扇、“华捷”镀锌钢管及复合管等为省名牌产品,石岐米酒、CNC玻璃刻花机为省优产品。形成以家电、电子、食品化工、医药、机械、五金、制衣、塑料、生物技术、通信、包装印刷、家具、卫生材料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石岐区招商引资重点逐步向第三产业项目转移。2003、2004及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36亿元、30.53亿元及36.5亿元,平均增幅达30.4%。2005年全区有“三资”企业121家,出口总额13.73亿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392万美元。

  石岐区历来为县城,以居民为主。只有原北部城郊(又称郊区、北区)有农田,以种植蔗、粮、蔬菜为主,石岐大芥菜、南下丝瓜、大坡萝卜远近驰名。90年代,推广优质水稻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1996年在员峰村和团结村建立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在厚兴、岐头、员峰三条村建立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在张溪村建立养猪示范基地。1997年员峰村村民吴伟桐从英国引进樱桃谷种鸭,饲养2.3万只,交售种蛋216万只,年纯收入40万元,被市树立为种养典型。1999年员峰村建立樱桃谷种鸭繁殖示范基地,2000年基边村建立盆栽花卉示范小区,2003年团结村建立农业生态区祥兴花果园艺场,2004年张溪村建立“三鸟”种苗示范小区。2005年全区实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430亩,总产6925吨;种植花卉259亩;养殖塘鱼2034亩,水产品总产量1455吨;饲养“三鸟”8.47万只。全区农业总产值4844万元。

  石岐区是中山市的教育中心,百年老校中山市第一中学以及市华侨中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电大、市实验小学等均在辖区内。2005年有中小学20所,幼儿园44所,在校中小学生及幼儿2.8万人,教职工1599人,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标。2000—2005年全区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竞赛获得奖项639人次。1984年提出“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办学理念的杨仙逸中学是以孙中山先生部下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将军命名的学校,该校在中山首创电脑教育,成为“普职教育”的典型,电脑班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程序员考试,从1993年起连续13年为广东之冠。石岐区主要文物有西山寺、中山图书馆(孙中山先生夫人宋庆龄题字)、烟墩山塔(阜峰文笔、阜峰文塔)、铁城东门城墙遗址、员峰铜狮、迎阳石、六棉古道等处。区内有石岐文艺宣传队及石岐教工文工团2个业余文化团体。2005年有电影院2间;文化娱乐场所30家;书店55家;音像店62家;网吧17家;有线电视全部光纤化改造,电视用户2.7万户。区内有高家基小学、石岐实验小学、杨仙逸小学、烟墩小学、石岐第一小学、员峰小学6所省市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员峰小学技巧队5次参加全国及省比赛获9项冠军。高家基小学培养出第18、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江嘉良,为国家队、省队输送50名运动员。2002年和200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并获省体育贡献奖。2005年全区有各类球类场馆213家,游泳馆11家,健身中心9家及棋牌室40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超600人。区内有苏华赞医院、华侨医院2间二级甲等医院,卫生站(所)18间。全区80%以上的居民、农民均参加不同形式的社保、医保。华宇乐、东方泌尿医院、现代妇科医院等11家民间医疗机构每年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及幼儿体检。2005年起,区内各医院推行廉价门诊及廉价病房服务,廉价门诊处方每张10—20元,对特困、“五保户”病人优惠减免医疗费用。

                                          

                                                            2004年4月,美国新中国教育基金会友好访问团参观石岐区远景规划模型。

  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55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446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37.9倍、30.7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55亿元。人均住房面积28.6平方米。全区参保人数(含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33.92万人次。石岐区有华侨华人37232人,大部分聚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51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同胞56268人,台湾同胞204人。至2005年,华侨、港澳同胞共捐资兴建了孙中山纪念堂、中山科学馆、中山学院及8所幼儿园、7所中小学、6间医院、2间敬老院、1个康乐中心。
 

上一篇: 第一节 中山火炬高科技产业开发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三节 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