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2 【点击率】446次


一、万人行活动概况
(一)来由
  1987年底,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发出“娱乐升平迎新岁,太平盛世敬老人”的号召,将敬老作为1988年春节活动的重要主题。市文化局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组织中山文化人到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和颐老院向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烈军属作慰问演出,送去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老人、残疾人、烈军属感动得热泪盈眶。中山文化人深深地感受到,当人们安享太平、踏上富裕道路之时,还应关心与帮助鳏寡孤独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市文化局向市政府提出借鉴香港“百万行”民间慈善活动的形式,以中山民间传统的节日巡游民俗活动为载体,将1988年中山春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为以敬老助残为主题内容的“万人行”巡游敬老社会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尊重老年人,倡导和形成社会新风尚。这一设想得到市政府同意,并立即引起全市社会各界人士热烈响应。市政府决定由文化局牵头筹划,提出口号、设计活动标志、组织卖旗捐款等各种募捐活动,以《娱乐升平贺龙年》大型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为主要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持续1个多月的敬老万人行活动。这场贺龙年敬老万人行活动,使全市城乡人民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也为以后的慈善万人行活动奠定基础。各部门、各机构、个体户、普通市民纷纷慷慨解囊,全市共筹得善款64235.40元,于“88敬老万人行” 巡游当晚全数赠予中山市社会福利院,用作改善该院老人的生活条件。

  1988年敬老万人行巡游活动2月15日启动。当晚8时,市领导谢明仁、李世衍、简冠筹、林藻主持“88敬老万人行”的起步仪式。在岐江桥头的起步处,鞭炮齐鸣,鼓乐喧天,龙腾狮跃,彩凤飞舞。全市超100个单位的职工和市民约2万人,以及由崖口飘色、申明亭仙鹤、张溪彩凤金龙、沙溪游龙等民间艺术队伍组成的16支巡游队伍,沿着孙文路进行长达2公里的大巡游。晚上9时,巡游队伍全部顺利到达终点。这些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加深了广大市民对中山传统特色民间艺术的认识。此后经多年的发展提高,中山慈善万人行成为中山最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成为中山人民津津乐道的城市名片,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红十字运动的一面旗帜”。

(二)发展过程
  1988年9月,中山市红十字会成立。在市政府的引导下,市红十字会从1989年起牵头主办万人行活动,并将活动主题确定为“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旨在传承博爱,弘扬人道,共建和谐,将“敬老万人行”易名为“慈善万人行”,每年举行1次。至2005年,中山连续举办了18届慈善万人行活动,其主题从“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升华到“传承伟人故里历史文化,弘扬中山现代人文精神”的高度,成为中山开展现代公民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载体。

  市文艺界为慈善万人行创作主题歌,设计徽号和首日封。此后,慈善万人行活动时间为每年年底至春节后的2—3个月内,主要组织社会各界举办各种义演、义卖、义诊、义修活动,组织慈善万人健步走等活动,举行电视直播晚会开展宣传及募捐活动;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俗称人日)举行起步典礼和巡游活动。当天,现场约有10万人聚集一起,举行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后,由各界人士组成的巡游队伍沿指定路线行进,并在巡游中展演舞龙耍狮、秧歌武术等民间传统艺术,沿途有数万人观看,场面宏大热烈、欢欣鼓舞。从1991年第四届慈善万人行起,同时开展中山市“十杰市民” 评选活动,当选的十杰市民在万人行起步典礼上接受表彰。由1993年第六届慈善万人行起,起步地点由西区富华道人行天桥改为东区兴中体育场。

  1997年起,红十字事业从市中心城区向镇(区)发展,形成全市城乡人道救助网络,健全慈善万人行城区与镇(区)联动机制,将各镇(区)的慈善公益活动纳入万人行总体规划,提升活动的文化内涵,将民俗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红十字文化与博爱精神相结合,扩大群众参与面,增强博爱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使之成为挖掘和展示中山本土民间艺术,打造本土文化特色,展示社会和谐的平台。同年2月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将起步典礼时间由傍晚改为下午3时;并将活动范围从城区扩展到镇(区)和农村,以城区为主会场,各镇(区)为分会场,同时举行万人行活动。2001年第十四届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将起步典礼的时间由农历正月年初七改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下午2时举行。

  2003年1月11日,市红十字会与市体育局联合在兴中体育场主办冠军风采——2003年中山市体育精英慈善筹款晚会,筹得善款逾105万元。中山籍的卢裕富、彭莎、陈连娇、杜秀杰、冷浩东、徐星、邱红霞等一批在国际、全国、全省运动会上获得冠军的健儿专程回乡参加义演。

  在2004年2月5日第十七届慈善万人行起步典礼仪式上,首次颁发红十字荣誉奖章和奖牌,首次组织民间艺术、彩车展演评选及十佳游行队伍评选活动。中山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润金首获中山红十字金质奖章;中港英文学校董事长蔡国赞等获中山红十字银质奖章;中山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获中山红十字荣誉团体会员奖牌。同年10月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获全国首届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

  2005年万人行活动首次组织“诚信中山、和谐中山、博爱之旅”3支特色游行队伍;“诚信中山”游行队伍由首次评出的诚信单位代表120人组成,“和谐中山”游行队伍由和睦家庭或“五好”家庭代表和优秀外来员工代表、残疾人代表、少数民族和外国人代表共100人组成,“博爱之旅”队伍由1000名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等地的游客组成。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秘鲁、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海外乡亲专程回乡参加万人行。首次组织《博爱颂》大型综艺表演,13个镇(区)的民间艺术队伍,形成龙狮凤鹤合舞齐贺新春的欢腾场面。首次实行“双龙出海”(即在兴中道左右两车道同时由南向北行进)的巡游线路,使巡游畅顺、快捷,缩短行进总时间,为民间艺术展演和市民观赏提供条件。首次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慈善万人行征文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收到近900件参赛作品,分散文、诗歌、故事、美术、书法、摄影6类评奖,103件获奖作品于4月17日在中山图书馆展出。2月18—23日,“博爱火炬”传递活动首次扩展到全市24个镇(区),传递6天,所到镇(区)均举办大型慈善筹款活动。

(三)善款的募集与使用
  1988—2005年,每年有逾100万的中山人为慈善万人行出钱出力。通过举办慈善万人行活动,市、镇两级红十字会共募集善款3.85亿元,其中市红十字会募集捐款1.27亿元。将募集的善款支出1.04亿元,参与市67个公益福利机构建设。1990—1991年支出151.9万元在中山市东区建造1座1600平方米的颐乐楼,给孤老、孤儿一个温暖的家;支出0.39亿元,参与市内外赈灾;支出2.42亿元,通过启动助残、爱心助学工程和春节送温暖、献爱心等行动,对困难群体实施经济、物质、情感关怀、思想沟通等方面综合援助,以改善易受损害群体生活境况为目标,以人道救助、人道服务为核心,使处于困境的人士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救助金最高的个案达到8万元。仅2005年,市、镇红十字会向12450个处于困难境遇的家庭发放援助金1200万元;送温暖到5810户困难家庭,派发礼物、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市红十字会拨出专项经费20万元援助转制企业孤寡老人的居住和生活,20万元用于城镇低保医疗救助金,50万元援助经济困难的产妇,21万元用于补助困难群体的医疗费用。

二、万人行活动效应
(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乡亲的热心支持与参与,其影响越来越广泛。1997年起,万人行活动从以城区为主推向城乡各地,以单位援助款为主转为以个人捐赠为主,最初只是少数单位和个人参与,通过广泛发动并在活动的感召下,人们自觉自愿参与的热情提高,全市企业和各界人士18年来积极扶持、壮大慈善万人行的规模。企业通过参加万人行,树立关心社会、回报社会的良好企业形象,使慈善万人行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注入企业文化中;“助人为乐,为善最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蔚然成风并产生出无穷生命力。做善事,捐善款、献爱心已逐步成为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少年儿童的自觉行为,成为中山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生动写照。中山慈善万人行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都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每年慈善万人行的队伍里,汇聚有领导干部、广大公务员、知识分子和普通市民,也汇聚有华侨、港澳台乡亲、企业家、外来务工人员。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隆都同乡会、澳门中旅社及各地华侨嘉宾、港澳台乡亲通过参加万人行,凝聚侨心,关心和参与家乡建设。1989年,港澳台乡亲在参与万人行活动中,向红十字会捐款(人民币,下同)6.3万元。1991年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首次以社团名义参加万人行巡游,人数101人,捐款48万元。1995年,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香港中山侨商会、澳门中山隆都同乡会等多个港澳乡亲社团共500人,高举海外港澳(中山)乡亲横额参加巡游。1997年有17个港澳社团共400人参加万人行巡游。2000年法国巴黎广肇同乡会、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香港长洲坪洲同乡会等近400人参加巡游。2005年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香港中山同乡会、香港中山古镇镇同乡会等社团430人参加巡游。1989—2005年市红十字会接受海外及港澳台乡亲捐款总额1789.2万元。外来务工人员和新移民通过参加万人行,找到参与社会活动和表达人文情感的平台。

  企业和市民共同奠定慈善万人行的人力物力基础,推动中山公益与慈善事业快速发展,从各个方面和多种形式向孤寡老人、残疾人和一切需要被关心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所筹善款代表了全社会的爱心,或建设老人院,或创办弱智儿童学校和中山一中高中部,或开设红十字会诊所、博爱医院、中山120急救中心和中心血站,或解救突发事件中的困难户。慈善万人行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和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有机结合,成为“博爱、创新、包容、和谐”新时期中山人精神的象征,起到凝聚人心、维系乡情、启迪爱心、培育仁爱、构建和谐的特殊作用,并在情感和理智、平等与互助、物质与文化、个体与群体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了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慈善万人行成为具有时代性、群众性特征的新民俗,全方位地展示中山人的精神面貌,促进了社会道德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万人行活动推动了中山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为中山民间艺术的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为中山文化人开辟了用武之地,也为各行业人士在文明友爱的气氛中参与群体性文化活动创造条件。中山慈善万人行结合民间艺术表演,成为中山特有的文化现象,也赋予万人行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山的文化工作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开始策划万人行活动时就意识到,要通过开展万人行善举,推动发掘、整理中山优秀民间艺术,让古老的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时代展示出新的精神与艺术风貌,将社会公益事业与文化艺术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山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有地色、秋色、水色、高跷、火龙舞、醉龙舞、麒麟舞、耍狮场、甲鱼舞等,曾一度濒临失传。慈善万人行活动的开展,给中山民间艺术的复苏和发展以契机。在博爱精神的感召下,经市文化局的挖掘、宣传、发动,沉寂多年的民间艺术队伍迅速整合,争先恐后地从乡间涌进城区,参加1988敬老万人行活动,以崭新的内容和精湛的技艺,让古老的民间艺术重展风姿。1989年起,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被挖掘并参与万人行巡游,1989年增加濠头金龙巡游,1990年增加古镇六坊云龙和黄圃飘色巡游,1995年发掘的西区醉龙于1996年参加巡游,澳门醉龙艺术队于2000年参加中山万人行。至2005年,全市参加万人行巡游的民间艺术除群狮起舞外,还有崖口的飘色、麒麟、布绣、秋千,古镇六坊的云龙,东区牛起湾和郊区张溪的金龙,沙溪象角的沙龙、涌头的银龙、申明亭的鹤舞、凤舞,黄圃的飘色、腰鼓等。

  慈善万人行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结合,为中山传统历史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极大地调动了中山文化人、民间艺人的创造性,传统的民间艺术飘色、醉龙、麒麟舞等展演精彩纷呈,不断推陈出新。1992年和1993年,市文化局向外邀请本省的湛江麻章村的八音锣鼓班、吴川县的舞貔貅叠罗汉和飘色、湛江市郊东山的“人龙舞”及陕西省的延安鼓舞,与中山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队伍一起参加万人行巡游,促使中山民间艺术队伍汲取外地民间艺术精华,发展和提升中山民间艺术水平。1994年后的万人行巡游增加了腰鼓、秧歌、新式两人龙舞、国标龙舞、嘉年华式化妆巡游、彩车巡游等活动形式,体现了慈善万人行活动推动民间艺术繁荣发展的成果。由中山人郑胜作词作曲的万人行主题歌《颗颗慈善的心》和中山人陈锦昌作词、文石耳作曲的《慈善万人行之歌》,于1989年起在万人行活动中传唱。1996年,由中山人刘居上作词、徐东蔚作曲的《倾情教育 作育英才》在当年万人行活动中传唱。1997年2月,为纪念第10届中山慈善万人行,市红十字会出版大型纪念画册《博爱欢乐传万家》和制作万人行歌曲CD碟。2005年1月,由中山人郑集思作词、刘青谱曲、祖海演唱的万人行新主题歌《我们与爱同行》于当年万人行活动中隆重推出。

(三)外界对中山万人行的评价
  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是中山人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及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项创举,它不仅展示中山人的精神风貌和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成就,也展示中华民族高尚传统美德和博爱、慈善的社会道德风尚。中山人在实践中探索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公益及红十字事业,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之路,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誉。在1990年6月召开的广东省民俗文化研讨会上,国际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对中山的这一创举给予高度评价,誉之为“新民俗文化活动”,并建议把慈善万人行逐步发展为一项国际性的民俗文化活动。1990年,全国(含港澳)23家新闻单位派记者前来中山采访并发表慈善万人行报道文章。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孙柏秋在1991年慈善万人行起步仪式上讲话时指出:“慈善万人行活动将像春风,也像燃烧亚运火炬一样,从这里开始,吹遍、点燃全国各省、市红会和人们的奉献之火。”1993年1月,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顾英奇率参加中国红十字会五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的189名代表专程赴中山参加1993万人行起步典礼暨游行活动。在1995年亚太地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志愿工作者大会上,中国红十字会专题介绍了中山慈善万人行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与会的3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誉。1998年2月3日,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崔乃夫率各省、地市慈善会领导参加中山1998年慈善万人行起步典礼暨游行活动,翌日在中山召开慈善工作研讨会。2001年3月26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办事处主任古浩德到中山进行工作访问,对中山慈善万人行给予高度评价,并以法语题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访问了有135万户籍人口的中山市,很惊奇地了解到红十字会每年在群众中募捐2000多万元人民币,同时也很惊奇地了解到红十字会在这座城市的各项活动。传播=形象=信任=人民币=向困难的人提供帮助。向你们表示祝贺!也向你们表示感谢!”

  附:中山慈善万人行主题歌曲

 

1988—2005年中山市慈善万人行活动情况表





上一篇: 研究与纪念孙中山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小榄菊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