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萧养根 林藻 何锡樑 【文章来源】中山市档案局(馆) 【成文日期】2009-10-06 【点击率】1238次 | |||
据《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记载,小榄“乡绅约定,为纪念先辈南宋咸淳甲戌定居之功,以后每遥甲戌年(相隔60年)举办一次菊花盛会。”至1934年,共举办了三次菊花大会。其间每隔数年均有举办小型的菊花会。解放后曾于1959、1973办过两届小型菊花会,1979年的菊花会故又称为解放后第三届小榄菊花会。 尽管1979年的小榄菊花会并非甲戌盛会,但是,其在小榄、中山,乃至广东的改革开放历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 [菊展起因] 1979年小榄菊花会三十年后的一天,我们有幸约到了当年菊花会的主要筹划者,为我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改革开放初期,百业待兴,团结广大港澳乡亲参与家乡建设亦是一项重要工作。时任小榄镇党委书记的萧养根回忆,1979年1月,解放后中山首任县长、时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的谭桂明到小榄镇考察工作,他说,香港有14 个中山同乡会,其中有一个较大的榄镇同乡会,历史悠久,影响颇大。这个社团与台湾关系密切,但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未与家乡联络过,希望小榄能与他们联络,做做他们的工作,邀请该会回乡看看,团结他们。萧养根意识到,这是领导交给小榄镇的一个政治任务。 由于内地长期封闭,小榄镇党委13名成员中只有1人听说过这个组织,更说不上任何沟通了解了。为此,小榄镇专门召开党委会研究,大家认为,用官方的联络肯定不行,万一弄不好还连累同乡会被台湾方面治个通共之罪。经过一个上午的讨论,有人提议办菊花会。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小榄菊花会是海内外小榄人的共同记忆,以赏菊的名义邀请乡亲们回乡,情意浓浓,不涉及敏感的政治,容易为乡亲所接受。这一建议得到了众委员的认同,党委会立即作出决定,举办一届规模较大的菊花会,达到“菊花会友,敦睦乡谊,共振家园”的目的。 [一封信的牵动] 为了办好小榄菊花会及联络香港榄镇同乡会,小榄镇党委决定立即成立小榄菊花会筹备委员会。以筹委会的名义于 香港榄镇同乡会十分重视家乡的来信,十分重视具有历史传统的小榄菊花会,为此专门召开了理、监事会议研究。为了了解情况,同乡会决定先派文国才、何锡樑两位代表为同乡会的代表回乡,为家乡共事举办小榄菊花会事宜。 谈起那次过关回乡, 后来终于来了个懂粤语的关员,要求何锡樑坦白,扰攘了一番后大家才发觉这是别人恶搞的误会。气愤而又无奈的何锡樑这时想起了小榄菊花会筹委会的那封邀请函,中国自古还有两军交战不砍来使之例,受邀回乡难道就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半信半疑的海关,派来了一辆三轮摩托,押解着何锡樑回小榄核实。 [共叙乡谊] 小榄镇党委对香港榄镇同乡会首次派代表回乡联络乡谊,共事筹办菊花会之举高度重视,曾派时任镇侨办主任何仁专程前往拱北海关迎接。文国才、何锡樑两位代表回到小榄镇的第二天,时任小榄镇委副书记的龚天锡就以菊花会筹委会主任的身份,热情接待了回乡代表,并就家乡举办菊花会一事,与回乡代表进行交谈。从此,香港榄镇同乡会成为率先与家乡政府联络的香港中山社团。 第三天,萧养根书记亲切地与榄镇同乡会代表会面,共叙乡谊,并设宴款待。从此,家乡小榄镇与香港榄镇乡亲的乡谊日益发展,香港榄镇同乡会也成为一支爱国爱乡,热心支持家乡建设的重要力量。小榄镇党委也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统战部领导交给的任务。 历史记下了这一天, [回乡热潮] 榄镇同乡会的开心省亲,影响了香港隆镇同乡会等香港14个中山社团,掀起了一个回乡探亲热潮。小榄的另一著名侨团新加坡榄镇同乡会亦随后回乡。 从此,小榄镇党委、政府打开了港澳、海外乡亲回乡省亲、支持家乡建设的新局面。香港榄镇同乡会还专门成立了“响应家乡建设募捐筹款委员会”,展开了一系列支持家乡建设活动,为家乡经济、文化、教育、医疗、敬老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全县动员] 得到港澳乡亲的支持,小榄菊花会进行了密锣紧鼓的筹备。往常的菊花会至少准备一年,这次他们只用了大半年时间却创造了奇迹。全镇动员,上下一心,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发掘菊花品种。这一届菊花会是解放后最盛大的,展出800多个品种菊花2万多盆,参观者逾100万人次,历时1个月。 在菊花会举办前两个月,时任县革委副主任的李斌及统线部长林藻等一班领导,就坐镇石岐华侨大厦,指挥全县配合小榄工作。宣布改革开放的次年,因当时中山的物资并不丰盛,县委通过行政手段,调集一批米、肉、油、糖等主副食品,请澳门中国旅行社支持接待用车队,协调安排住宿。当年中山最好的酒店只是华侨大厦和中山大厦。林藻还记得,当时用石岐乳鸽接待还需特批,每用一只都要向县财委报销。 面对众多频繁的接待,当时的相关人员亦心存顾虑,幸亏县委县政府领导开明,明确纪律,全力做好统侨工作。 [一人剪彩] 1979年的小榄菊花会如期开幕,可谓盛况空前,除了省、县领导之外,霍英东、何贤等一批著名侨领亦亲自光临。但是如此盛典,等到开幕剪彩时,只有萧养根一人。如今萧养根才告诉我们,当时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可能请港澳人士剪彩,连时任县委书记的李耀祺亦有所顾虑,不肯参加剪彩。 后来,省纪委还派来一个处长,要审查萧养根有关处理境外电视台采访等事情。所幸,经过一番审查,临走时处长拍拍萧养根的肩膀说:“你工作做得很好,没有什么错。”这才让萧养根放下心头大石。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每走的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 [一花开后万花开]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许觉得,1979年的小榄菊花会,其规模、花色已远远比不上1994年、2004年的菊花会,但它却成功地打开了中山与港澳、海外乡亲的联络大门,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次港澳和海外的统战工作,为中山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次极重要的机会和平台,真正是“一花引来万花开”。 1979年的小榄菊花会,事后被评价为“五够”:思想够解放,策略够周详,内外够紧密,县镇够协调,效果够突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