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1965长江水库竣工 一代人造就的中山美景
【作者】梁铭沧 谢蔚祯 【文章来源】中山市档案局(馆) 【成文日期】2009-09-25 【点击率】2599次

196512月长江水库竣工,这是建国后中山最大一座人工水库,修建历时六年。从此,该片区告别山洪和干旱威胁,之后两度成为中山十景之一,水库大坝之下更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机械游乐园。

[长江地名的由来]

到中山旅游的人常会觉得奇怪:在中山市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点的长江旅游区,怎么竟会与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浩浩荡荡地流经半个中国的万里长江同名呢?这个问题相信不是每个中山人都能解释清楚。

据《中山市旅游志》记载,长江之名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约在300年前,有龙姓的叔侄俩,从江西省老家辗转来到这儿拓荒,因他们来时,曾走过一列长长的山冈,便把他们定居的地方命名为长冈,为了表示不忘故土之情,又把谐音为,以暗喻他们祖居江西之意。这就是长江名字之来源。

[宫花水和龙骨车的困扰]

建库前,除了库内6条山坑之外,库外还有福获的北面坑、中心村两条较大坑水以及羊栏等大、小山坑在宫花村前汇合,故形成有名的“宫花水”。河床迂回弯曲,河面有三五十米宽阔。在清代期间能行驶载重万斤级的木船,可航行至中心村之上。后经历几十年的泥沙淤积,河床逐步变浅,天晴河水清澈,暴雨洪流滚滚,今火炬区一带每每受浸。“宫花水”流域两旁丘陵区的山坑田,在低潮时潮水无法上田灌溉,能用“龙骨车”提水灌溉的只有两岸附近少量农田,而邻近南区、南朗有大量农田成望天田,加上南朗地势濒临大海,淡水不足,咸潮上涌,形成春耕缺水无法开耕,秋季反咸。生活在南区、火炬区、南朗三个区的广大民众饱受山洪、干旱、咸潮之患。

[中山第一库]

解放后,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山县水利电力局拟兴建水库。因库内是长江乡11条自然村,大坝在长江村附近,故取名长江水库。

中山水利建设的老前辈梁铭沧、谢蔚祯为我们讲述了长江水库的建设趣事。

现在的长江水库水下,原有三百多间房屋,居住着两千多人。195912月动工兴建时,这些居民迁到了现在的中心村。由于工程紧迫,原有的房屋未来得及拆卸,后来有潜水员发现,这成了水库大鱼的安乐窝。在水位低时,偶然还可见一些碉楼的顶部。

水库施工分建坝、迁移安置移民、兴建排洪管、砌石护坡和渠道配套等四个阶段。它的建成,改变了如今石岐、南区、火炬区、南朗等地易受旱涝灾害的情况。

长江水库原来的设计,是为了防洪和抗旱,在大坝下的水电站,是后来增加的工程。为了利用水力资源发电,当时还采用了先进的坝底顶管技术,建成了发电专用水道。至于现在成为了中山的优质饮用水源,并加建了密封供水管道,完全是无心之得,因为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还拥有取之不尽水质清澈的西江水。长江水库能保持优质水质,得益于五桂山脉的绿化保育。

长江水库完全是用肩扛人挑建出来的,没有一点机械化施工,据记载共耗用了118万人工日,其中有绝大部分是中山各界人士的义务劳动,不少老一辈都曾参与。

许多人只知道,长江水库是我市最大的一个水库。其实长江水库库区内还有长龙坑、保鸭塘两级小水库,其中长龙坑还曾建有小水电站。

长江水库是中山人的集体记忆。

[脆肉鲩的传说]

长江水库的水清莹碧透,甜美如饴,当地人利用水的这些特性,育出了长江脆肉鲩。这种鱼外形与普通鲩鱼并无分别,但肉质爽脆、味道鲜美,据测其蛋白质含量比普通鲩鱼高出12%,是中山特有名产,可做出不少著名菜式。这种鱼的发现有一段传说。

80年代初,中山迎来了一段旅游热潮,高峰时一天接待两、三百个港澳入境旅行团。某一天在长江的餐厅用餐的客人发觉,蒸上来的鲩鱼,鱼身发硬很难夹,他们以为厨房赶时间蒸不熟,但要求返蒸后情况仍依旧,这引起了厨师的注意,从而发现了这种鱼的特点。有人说,这是因为长江水库库底地形复杂,形成了许多暗流,鱼长期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练就了一身结实肌肉。

据《中山农业志》记载:1973年中山县“五七”干校(今长江管理区)首先培育成功优质鱼——脆肉鲩。对外开放后,才让世人广泛认识脆肉鲩。

现在的长江水库是中山市受保护水源,水库已不能用于养鱼,但脆肉鲩鱼却在中山市东升镇发展成了特色产业。现在养脆肉鲩的要诀仍然是不停流动的水流和高蛋白的饲料(以前是用蚕豆)。

[胡耀邦非坐不可的“激流探险”]

长江水库在国内和港澳都曾非常出名,其原因在于水库坝前兴建的长江乐园

19837月中山与日本、香港合资兴建的长江乐园,是国内最早建成具有现代化游乐设施的大型娱乐场所。游乐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各种游乐设施星罗棋布,如翻滚飞车、太空飞碟、激光射击、碰碰车、宇宙漫游、激流探险、风驰电掣、龙跃云霄、弹跳猩猩、电子游戏、皆大欢喜等等,令人目瞪口呆,犹如刘姥姥初入大观园,眼界大开,心花怒放,在刚刚开放的中国大地吸引了来自内地和港澳的大批游客,高峰时,游客为玩一个项目往往要排队三四个小时,比迪士尼在香港开业反应更热烈。

当年中山的一些领导,依然记得胡耀邦在长江乐园的一段趣事。

1984524,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到长江乐园视察,那些新奇刺激的项目深深吸引了他,乐园最刺激、腾空旋转360度的“翻滚飞车”他亦想一试。这可急坏了陪同的地方领导和随行警卫,要知道那时他已是69岁的老人。好不容易说服了胡耀邦打消这个念头,但来到“激流探险”前,他非玩不可了。尽管警卫说原计划并未有安排,也担心安全问题,但总书记说,既然游客可玩,那担心什么!最后没办法,只好由当时的省长梁灵光硬着头皮陪胡耀邦玩了一回“激流探险”。这个侧面,也可让后人了解到一点胡耀邦的性格。

从照片上,我们可看到总书记那开心精彩的一刻,围观的是当时中山陪同的领导和群众。

[长江虹影与长江叠翠]

当年的长江乐园,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东南亚地区第一个具有国际现代化水准的大型综合游乐场。据说其先进性以翻滚飞车最具代表,当时除日本外,只有美国和西德才有,有些游戏机产品连港澳地区还没有。1985年的中山十景评选中,长江水库以其山青水秀和翻滚飞车如长虹垂地般的雄姿,得到了“长江虹影”的美名,成为十景之一。而在大坝侧,一座主楼11层的宾馆也随之建成,这就是当时的长江宾馆,从90年代初起易名为怡景假日酒店。

1998年中山市第二次评选中山十景时,长江水库再次受到中山人的普遍喜爱,以“长江叠翠”的美名,成为十景之一。

20035月长江水库片区被列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现在,当我们站在长江水库的大坝上往库区里遥望,水体晶莹清澈,鳞光点点,莽莽群山,重峦叠嶂,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眼前一切,无不倍增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踪影与再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江乐园由于缺乏后续投入,游乐项目未能及时更新,日渐风光不再。19973月长江乐园全部的游乐设施整体搬迁至中山友好城市四川乐山。

2005年在乐园对开的地块,兴建了以玩水为主题的“长江浪漫水城”。

2009年,据报道,昔日的长江乐园与长江浪漫水城,将由一商业机构再次整体开发,拟再建成一个现代综合游乐项目。

 

上一篇: 1964石岐人民体育场建成 长盛不衰的体育活动 【关闭窗口】 下一篇: 1966孙中山故居陈列馆落成 中山人永远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