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梁碧南 【文章来源】中山市档案局(馆) 【成文日期】2009-09-13 【点击率】1828次 | |||
1955年12月,毛泽东主持选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一书出版。他为该书的《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写下按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这一按语,是毛泽东对中国青年完整的准确的定性评价,之后一直被经常引用。这也是中山对中国青年工作的一个重大贡献,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自己炫丽的青春而奋斗。 [青年突击队]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为工作重点。 青年突击队活动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劳动竞赛、增强青年生产劳动的自觉性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半世纪前的青春影像] 在远离北京的南方中山,1953年冬,办起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张家边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民众新平乡九围的梁碧南互助组亦随之成立了合作社,时年24岁的梁碧南除了任社委外,还兼管青年工作。 那时的青年工作条件很差,梁碧南发动每位青年各出20斤稻谷,共筹集了400多斤稻谷建起了一个简易蓝球场。青年人们个个十分活跃,因为之前除了下地,回家吃完饭就是睡觉,醒了又开工,生活很单调。有了蓝球场后,在开展文体活动的同时,他们为了大力发展生产,还组织了一些突击性的义务生产劳动,如备耕入泥肥田等,青年人们十分乐意,一叫就到。经过肥田的水稻亩产明显增加,社员们十分称赞,青年人亦感到自豪。 现年81岁的梁碧南谈起这些,脸上仍泛起红光,不过他坦言,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尽管这样做了,但当初还不知什么叫青年突击队。 1955年春,团粤中区委青农部的陈诗博来到新平乡,建议他们成立青年突击队,经过一番说明、动员后,梁碧南等24名青年们很快正式成立了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青年突击队,还在一张大红纸上庄严地写上自已的名字。 [勤干加巧干老农亦佩服] 五十年代中,农业的重点是发展粮食生产。青年突击队建立后,梁碧南他们首先开展的劳动竞赛是“肥田入泥”,用小艇在河里挖泥,运到水田里填。每天都统计“入泥”量,最多的小艇插上红旗,第二名的插上黄旗。为了夺红旗,许多人一大早就起来干活,形成了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局面。肥田的效果很好,粮食亩产有了显著提高。反过来又调动了青年的积极性,后来还想到了用“白蚬”、“棚蜞”积肥增产。 有一次下大暴雨,70多亩秧苗遭淹没,当时没排水机械,梁碧南带领突击队员就用手挖开挡水堤,硬是用水桶,将积水排干净。梁碧南说,他们当年就是用“碰到石头当蔗渣”的精神拚搏。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青年们大胆改革耕作制度,合理密植,总结出“座马沉腰,低手退步”的插秧方法,变一年一造为两造,使水稻年产由300斤提高到700斤。 他们就如毛泽东的评价那样“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按老农的传统经验,冬种蕃薯,但必定是九死一生,原因是番薯苗在过冬时容易冻坏。为增产粮食,青年们开动脑筋,在田地上铺一层干草保温,还发明了“倒缩入泥”的办法,解决了冻害,获得丰收。连老农们也不得不佩服了青年突击队员们。 梁碧南还讲起了自己的经历,“我们村遭受虫害,很多老人认为它们天生天养,没有办法消灭,可是青年突击队却冥思苦想,后来终于想出在水中点蜡烛,把害虫吸引过去再淹死的办法。” [胡耀邦的指示] 1955年夏天,共青团粤中区工委在佛山召开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梁碧南代表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青年突击队发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感动了与会的青年。 当年夏天,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到广东检查团工作。团省委向他汇报了这个青年突击队的情况,并汇报了粤中区党委对农村青年突击队评价的三句话:“党委为领导,老农作参谋,青年打先锋”。胡耀邦思考了一下,明确指出:“青年突击队的做法,是调动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好形式,可以在全省、全国总结推广。” 团省委根据胡耀邦的指示,派出干部深入到中山县新平乡,帮助总结出这支青年突击队的做法。后来他们归纳出了四点经验,以《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为题,刊登在共青团广东省委的机关刊物《华南青年》第十六期上。 [毛泽东的按语] 1955年下半年,中共中央要求各地总结、选送一批农村工作的经验文章。团中央点名要广东总结青年突击队的经验,团省委就报送了该文。后来被编入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主席还给该文写了按语:“这一篇很好,可作各地参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希望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当然青年人必须向老年人和成年人学习,要尽量争取在老年人和成年人同意之下去做各种有益的活动。老年人和成年人的保守思想是比较多的,他们往往压抑青年人的进步活动,要在青年人做出了成绩以后他们才心服,本文就是很好地描写了这种情况。对于保守思想当然是不应当妥协的,那末好吧,就来试试看,成绩出来了,他们也就同意了。” 这是毛主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广东青年工作写下的唯一一篇短文。 [不老的青春之歌] 1955年,正值国家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期,一大批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自发组成青年突击队。他们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在突破生产薄弱环节的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能征善战,发挥了突击队和先锋队作用。中山县新平乡青年突击队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涌现出来的青年典型集体。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不但粮食自给有余,还用售粮的收入建起了文化娱乐室。 当我们问碧南老伯,当年为何这么拚搏,他答得很朴实,“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当年是住茅屋,点油灯。” 五十多年过去了,各年代的青年从青年突击队到新长征突击手,到今天的青年志愿者,他们的人生目标也不一样,但春华秋实,岁月如歌,突击队的精神薪火相传。 临别梁碧南老伯,他一再叮嘱我们:“我们半辈子是光脚走过的,现在的后生是穿鞋袜长大的,但一定不能忘记人生的奋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