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崔日江 【文章来源】中山日报 【成文日期】2007-09-02 【点击率】4149次 | |||
有一位朋友,多年没见,近来晚上闲着,便邀约他过来一叙,谁知昂藏七尺的他居然说:“每逢七月半”,家中老人便不让出夜门…… “七月半”怎么啦?怎么连门都不敢出呀? “七月半”的由来 佛教将每年 道教把七月十五定为“中元节”。道教认为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合称“三元”。主管这三元的分别是“上元天官大帝”,生于 “七月半”是佛道二教共同的节日,也是与儒家相通的节日。虽然没有被正式定为节日(儒家除了“孔圣诞”外没其他重大节庆),但一直得到儒家的推崇。原因是:无论是佛教的“目莲救母”,还是道教的“中元赦罪”,都与儒家的某些主张暗合。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常,宣扬“孝道”,同时儒家也注重祖先崇拜,主张“仁”,也就要给予人悔过改善的机会,道教的“赦罪”便得以认同。因此,在民间,“七月半”便渐渐形成为一个内涵丰富、节俗丰富多彩的祭亡、祀鬼、解难、赦罪的民俗节日。而且,这个节日还流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继元旦外第二大传统节日,至今不衰。 “七月半”在中山 “七月半”习俗活动在中山各地有不同程度的遗存,近年已经逐渐走向简化与消亡,不像过去那么隆重。 在佛教,石岐的西山寺、黄圃的报恩禅寺等寺院,每年七月半还会举行“盂兰盆法会”,远近香众会前往参与。道教的活动鲜见于道观中(中山没有太多有名的道观),反而在民间很多见。每年时近七月半,各地的社坊(土地庙)都会请所谓的“南 我们小时候就专等这个活动,不惜熬夜,不知疲倦,等撒出的“文头”一着地,我们就竞相捡拾,然后拿回家去洗一洗,加点白糖煮成糊糊吃。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不错的享受了。吃完了,孩子们还不睡,因为快到半夜时会有“放水灯”的活动:一盏盏荷花灯被放在河里漂流着,星星点点,闪闪烁烁,煞是好看。他们说,荷花灯会带领着亡灵去寻找幸福的国度……我们看啊看啊,没有人会觉得害怕,只会感到有趣:小时候的生活也太单调了…… 从上面所讲到的种种,于佛、于道、于儒、于民间,“七月半”都并不可怕。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当相信科学,破除迷信。但在不伤害自己、不影响他人、不祸及社会的情况下,拜他一拜依一下俗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七月半”其实很人性化,也充满了人情味,有时候还有点喜剧色彩,但如果到了“七月半”就畏首畏脚、怕这怕那的,就大可不必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