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高民川 【文章来源】中山日报 【成文日期】2007-07-08 【点击率】3926次 | |||
![]() ![]() 1964年由县交通局制定的《中山县单车营业制度》。 民国时期中山民众与单车。 ![]() 1949年2月18日,民族路一单车行被盗“克加路”单车后到县警察局报案的问话录。 每当我蹒跚而行,各式各样的单车轻快而过的时候,我就不禁羡慕起单车来了,恨不得倒退二十年,我就可以骑上一辆电动单车,轻快自如地出入,毋须步履维艰地步行或挤公汽那么辛苦了。提起单车,单车的故事就一箩箩地在脑际间显现。 同许多人一样,我大半生同单车结下了不解之缘,“骑龄”已有半个多世纪了。抗日战争前我还是个小学生,是从乡下的单车修理档里租小孩车学会骑车的,学会骑车就像吸烟上了瘾,没车骑就“车瘾”难熬,无精打采,于是缠着妈妈买车。那时家道中落,而爱子心切的妈妈,给我买了一架旧的老爷车,我高兴极了,以为从此可以大过车瘾了,谁知一骑上车就咔嚓连声,显然有什么东西卡着后轮难以推动。当时年幼无知,单车有什么毛病都不懂,推到修理档师傅一看就知道,原来后轮“肴”得很厉害。 这个“肴”字,大概是外来语的译音,表示圆形物受压不够圆之意。这车不但“肴”,内胎也是漏气的,这是外国杂牌接边车,零部件难配,卖车人欺负我母子不识货,使我们上了大当,得物无所用,只得贱价沽之哉。这是我第一次买车的遭遇。 好不容易熬过了抗日战争中山沦陷的凄凉岁月。抗战胜利,我也长大成人,当了小学老师,学校离家太远,只有假日才能回家。那时虽有公路,却没有公共汽车,人们只有步行或搭单车来往。我也攒钱买了一架半新旧“克加路”牌单车,方便出入。说来令人丧气,旧中国竟连国产单车也没有,珠江三角洲一带,人们骑的多是英制的“克加路”或者“三枝枪”单车,尤其是前者,坚实耐用,因而深受“骑士”欢迎。 解放初抗美援朝我参了军,1955年复员回乡,物归原主,我仍然骑着这心爱的单车。虽然车架仍然坚实,毕竟使用日久,车老机残,也该更新换代了,于是积钱想买车。那年代物资匮乏,一切凭证限量供应,当时虽有国产单车,却是产量极少,供不应求,不要说上海产的“永久”、“凤凰”牌单车难得一见,就连广州产的“红棉”也难以买到,即使有也是“凭证供应”的。我的手不够长,弄个证谈何容易。有钱买不到车,只有望车兴叹,徒叹奈何。比起今天商场里单车陈列得五光十色,款色新颖,成行成堆,甚至出现了“单车城”的景象,真是不堪回首,令人感慨万分。 上世纪60年代前期,我在干部农场劳动,队长刘君得知我求车若渴,就将他不知怎样得来的购车证慨然转送给我,令我感激至今。我在百货公司凭证买了一辆深蓝色双通28寸五羊牌单车,这是我第三次买车,又是第一次买新车,那架“十年一贯制”的“克加路”就转送给别人。新车来之不易,就视若珍宝,小心使用,用完必抹,防止生锈,保持光洁。 改革开放以前,单车对于中山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干部职工上下班靠它作交通工具,买柴籴米搬重物少不了它,所以尾架脚架就不像今天轻便单车那样只图潇洒好看。我和许多车主一样,都换上重型的尾架脚架,不但可以载重,还可搭上大小两个人。那时,我一家大小三人,骑着这架单车,从石岐去到小榄走亲戚,还觉得好过瘾,丝毫不觉得累,至今回味无穷。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了生产力,原来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老百姓带来了无穷的希望和实惠。光说单车,由供不应求变为货源充裕,品种繁多,凭证供应已成为历史,我已记不清换过多少次单车了,还有一次是在联欢晚会中抽奖获得一架新单车。 在此又不能忘记单车的有得有失。因为偷车贼十分猖獗,放在街边被盗不是新闻,连铁门和铁将军的单车房也被撬开予取予携,令人防不胜防。当时为志其事,我曾写了一首律诗,其后四句是:维艰最是防失窃/乏术难收制贼工/铁板车房仍被盗/公安已报叹徒功。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泥沙俱下,鼠窃狗偷不足为奇。且不去说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巨变,出门有汽车代步,买东西送货上门,如此这般,单车的作用逐步减少,重型车已觉得累赘,更多的人的坐骑已变成机动的摩托车,进而汽车。至于年老的我,不能享受摩托车的便捷,就另有他图。曾经有段时间,不少老人的单人,换成不是摩托车又像摩托的电动助力老人车,我就曾经照办,原来的单车就被打入“冷宫”或送给别人,骑上助力车也曾风驰电掣地过过瘾。不料好事多磨,助力车被禁止上路,只好又被打入“冷宫”,至今成为废铁。 怎么办呢?想重新起用单车,无奈年老体弱,动作迟钝,家人担心会出危险,绝对不同意骑单车。幸亏政府关心老人,乘搭市公共汽车免费优待,我已经为此享受多年。同时,我的后辈也先后有了座驾小车,不时出外旅游兜风,这样的晚年生活,总算不错吧。然而也有心有不足的时候,因为总不能每逢出门都可以搭上汽车,有时必须步行,步行觉得累,就不由得怀念起当年的单车来了,不禁有年华老去,不复当年,无限沧桑之感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