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2)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3》 【成文日期】2012-12-01 【点击率】1883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概况】2012年,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市人社局”)实施优先充分的就业战略,实行社保精细化服务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长效管理机制。市人社局机关驻中山三路26号,下属单位包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市技师学院、市劳动监察支队、市劳动人事仲裁院、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市人力资源考试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办公室、市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

 

 

【城乡就业创业】2012年,中山市城镇新增就业5.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841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21人,成功创业6557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15万人,转移就业1.05万人。市人社局制定困难中小微企业认定办法、扶持政策实施办法,评审认定2家企业为困难中小微企业,向其支付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允许缓缴最长不超过6个月基本养老保险。调整新设肇庆市怀集、云浮市、阳江市等3个驻外劳务工作站,至年底中山市共有7个驻外劳务站,引进劳动力5100人。建立并完善500家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和行业工资信息收集分析制度,发挥驻外劳务工作站作用,紧密联系劳务输出地。召开全市创业培训工作会议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座谈会,宣传创业带动就业。举办1期创业培训(SYB)师资班,25名学员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创业培训师证书。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5家培训机构被确定为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全市开展自主创业培训2221人。创业孵化基地增至11个,为780名创业人员提供“一条龙”服务。

 

 

【重点群体就业】2012年,市人社局兑现社区就业基地补贴288万元,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落实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举办公益性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0场,开展毕业生见习活动,提供547个见习岗位。2012年全市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约1.1万人,实现就业1.08万人,就业率98%;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5%以上。管理全市179个社区就业服务基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300人,带动1万人就业。举办市内现场招聘会184场,组织企业外出参加招聘会15场,达成就业意向近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民技能提升储备培训,分别培训1.92万人、29.77万人次。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2012年,市人社局加快二级人力资源市场和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新增西区、东区、板芙、五桂山4个镇区二级人力资源市场,全市总数达22个;投入1677万元,开展279个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信息化建设。完成中山市人力资源信息网两网合并建设工作,实现部、省、市三级就业服务网站相互连通。推进珠中江三市人才合作,举办首届珠中江三地联合公益性招聘会及联合网络招聘会。建立校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搭建技能人才供需平台,从本省6个合作市引进技校毕业生6000人。组织发动火炬开发区等5个镇区、10家企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11所技工院校签订镇校、校企合作协议,每年可引进技校毕业生近1万人。

 

 

【技工教育】2012年,市技师学院获批准建设国家示范性学校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年获评为国家级教研和竞赛成果143项、国家专利3项,完成招生3343人和毕业生2536人就业工作,完成培训10164人次,鉴定28284人次。北校区三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设有9个系36个专业,在校生11709人。

 

 

【社会保险】2012年,全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参保达728.44万人次,其中养老保险18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50.67万人,工伤保险146.69万人,失业保险145.07万人。门诊医疗保险参保单位5751个、参保人数116.55万人。工伤认定1.95万宗,劳动能力鉴定6017宗。社会保障卡累计发放363.54万张。社保基金历年积累180亿元。解决早期下乡知青和早期离开机关人员养老问题,核实84名下乡知识青年身份并出具证明。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幅度为全省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惠及25万名退休人员。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出具社会保障审核意见书91批次,计提预存5501.8万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调整医疗生育保险待遇,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年度累计支付限额,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年度累计支付限额合共超过35万元。推进珠中江三市就医监管和及时结算,实现三市城乡居民医保关系顺畅转移。制定个人医疗账户投保商业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制定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办法,推进落实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调整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成员,并分3期对新入库专家进行培训。防控社保基金风险,开展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内控制度执行、社保基金存储等专项检查。指导火炬开发区创建退休(养)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省级示范点,全市120个退管站、1个退管中心为5.58万名退休人员提供全方位的退管服务,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社会化管理服务率均达到100%。

 

 

【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2012年,市社保局完成社保卡小型制卡中心、数据库安全审计、数据备份中心、运维监控中心、信息系统安全等信息化建设工作,社区门诊二期工程项目、人事人才信息系统顺利通过市政府验收。实施社保核心业务系统二期升级项目建设。异地联网结算系统社保端接口上线试运行。完成770万页社保业务历史档案影像化工作,全部实现数据和影像挂接。

 

 

【公务员管理】2012年,中山市面向异地务工人员、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基层社会工作者、村(社区)正职和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5类人员,设置招考职位72个,招录乡镇公务员63人和事业单位职员9人。开展县级以上机关公务员考录工作,设置招考职位348个,经笔试、资格审查、体能测评、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等有关程序,办理录用手续315人。举办公务员面试考官培训班1期,培训171人;举办参公事业单位《公务员法》培训班1期,培训20人。举办公务员初任、任职培训班8期,860人参加培训;举办在职培训讲座2期,6000人参加培训。培训军转干部48人。对口援助培训汕尾市、陆丰市公务员250人。接收安置军转干部42人,其中团职9人,营以下职位25人,技术干部8人;安置随军随调家属38人。

 

 

【人才队伍建设】2012年,市社保局搭建中高端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和高校招聘平台5个,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外省市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200名。首次在举办“3·28”招商经贸洽谈会的同时举办招才引智合作交流会,与近200家企业和73名海外博士进行对接洽谈,引进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和3个创新科研团队。新设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7家基地,引进11名博士后。2012年,中山市有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19家,在站博士后22人。设立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开辟一站式服务网络专区,开通“12333”一站式服务电话语音自动服务专线,为1000人次提供服务。审核发放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购房(安家)补助、市政府特殊(工资外)津贴、博士后培养工程扶持资金,拨付人才发展专项资金655.2万元,117名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受益。向省推荐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选,其中2人被确定为省初定推荐人选。审核收录1324名人才进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才信息库,目前在库达3782人。做好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受理审核职称评审材料4257人,向省委托推荐1345人;组织15个专业、2912人参与职称评审,通过中级资格1499人、初级资格339人;2006人参与初次考核认定,1881人通过认定;确认省外来粤人员及积分入户流动人员专业技术资格522名。审批办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业务85人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价,343名农村实用人才取得资格。

 

 

【职业技能竞赛】2012年,中山市选拔56人参加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其中17名选手获得10个竞赛项目的前10名名次。16人参加省技术能手和第三届南粤技术能手评选,8人分别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和南粤技术能手称号。4.13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3万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012年,市人社局核准200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完成岗位设置工作。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06家事业单位参加公开招聘,录用人员1659人。核准聘用在编人员2.35万人,办理事业单位干部调动1003人。

 

 

【劳动关系协调】2012年,全市调解劳动争议案件1.58万宗,调解成功1.33万宗,成功率84%;立案仲裁5555宗,结案5800宗,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33%。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推广黄圃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的经验,确定火炬开发区等7个镇区为创建示范区,督促企业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全市参加创建工程的企业达到镇区企业总量的50%以上。开展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1.09万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合同签订率达88%,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97%。新增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15家,全市村(社区)级、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分别达272家、314家,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处案件占全市案件的41.38%。推出劳动仲裁预约调解的便民利民措施,劳动者可预约任意时间上门调解,仲裁员从被动等待劳动者上门申诉转化为主动参与上门调解,实现调解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两个突破。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发挥三乡白石、火炬开发区联富2个市级示范点的作用,推进劳动监察保障“两网化”建设。劳动监察“两网化”是指劳动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012年,中山市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制定并实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规范全市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完成全市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核编定岗后绩效工资实施工作。落实企业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公布2012年度中山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控指导工资增长,结合用工实际,倒逼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职工工资稳步增长。全市企业建立工会组织1.23万家,覆盖企业(经济组织)2.06万家,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比例达79.96%。

2012年中山市高技能(工种)工资指导价位

  单位:元
 
工种 级别 高价位 中价位 低价位
月薪 年薪 月薪 年薪 月薪 年薪
电工 技师 4250 51000 2650 31800 1870 2244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技师 9200 110400 4080 48960 2150 2580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技工 7600 91200 3060 36720 1920 23040
汽车维修工 高级技师 4850 58200 2940 35280 1780 21360
维修电工 高级技师 4650 55800 3780 45360 2100 25200
维修电工 技师 3700 44400 3150 37800 2040 24480
维修电工 技工 3600 43200 2890 34680 1530 18360
制冷 技工 3560 42720 2230 26760 1540 18480
中式面点师 高级技师 6650 79800 3200 38400 1600 19200
中式烹调师 高级技师 6720 80640 3270 39240 2100 25200

 

2012年中山市部分行业工资指导价位

单位:元

  

行业名称

高价位

中价位

低价位

平均值

月薪

年薪

月薪

年薪

月薪

年薪

月薪

年薪

农、林、牧、渔业

3679

44148

2371

28452

1540

18480

2050

24600

食品加工和制造业

3004

36048

2271

27252

1557

18684

2054

24648

饲料及药品制造业

3273

39276

2254

27048

1491

17892

2150

25800

纺织制衣业

3822

45864

2584

31008

1589

19068

2407

28884

家具制造业

3420

41040

2461

29532

1545

18540

2263

27156

造纸及纸制品业

2980

35760

1998

23976

1465

17580

2044

24528

包装和印刷业

3876

46512

2474

29688

1626

19512

2492

29904

玩具制造业

4224

50688

2722

32664

1808

21696

2388

28656

金属制品业

4071

48852

2900

34800

1420

17040

1905

22860

普通机械制造业

3855

46260

2538

30456

1586

19032

2199

26388

专用设备制造业

4451

53412

2592

31104

1508

18096

1960

23520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5196

62352

2936

35232

1747

20964

2760

33120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4336

52032

2704

32448

1595

19140

2343

28116

建筑业

4293

51516

2740

32880

1634

19608

2211

26532

交通运输服务业

3537

42444

2750

33000

1658

19896

2194

26328

仓储业

3538

42456

2272

27264

1357

16284

1989

23868

邮电通信业

3880

46560

2862

34344

1899

22788

2407

2888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195

50340

2624

31488

1611

19332

2138

25656

金融和保险业

7416

88992

4641

55692

2475

29700

3022

36264

房地产业

6714

80568

3925

47100

2092

25104

3296

39552

卫生业

6078

72936

3327

39924

2076

24912

3221

38652

餐饮业

4378

52536

2565

30780

1492

17904

1989

23868

住宿业

4760

57120

2469

29628

1657

19884

2187

26244

居民生活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3924

47088

2626

31512

1616

19392

2138

25656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7936

95232

4203

50436

2749

32988

3837

46044

信息、咨询服务业

6974

83688

4026

48312

2387

28644

3164

37968

文化艺术业

5670

68040

3574

42888

2339

28068

3037

3644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938

59256

3418

41016

1493

17916

2149

25788

灯饰生产制造业

3717

44604

2496

29952

1755

21060

2485

29820

卫浴生产制造业

3278

39336

2052

24624

1255

15060

2142

25704

制鞋业

2977

35724

2166

25992

1538

18456

2155

25860

物流业

3810

45720

2728

32736

1887

22644

2577

30924

 
 
(梁玉琴)

 

 

 

 

 

上一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