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2》 【成文日期】2011-12-01 【点击率】3732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概况】 2011年,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市人社局”)加快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人才入户政策,促进城乡就业创业,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2%。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710.14万人次,社会保障基金历年积累165.68亿元。全年发放社会保障卡323.86万张。市人社局机关驻中山三路26号。

城乡就业创业】 2011年,市人社局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民技能提升储备培训28.19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1.8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352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093人,本地农民转移就业1.06万人,城乡劳动者创业6015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172人。分别在省内的河源市、罗定市、韶关市、南雄市、肇庆市广宁县、茂名市、信宜市和外省的邵阳市、昆明市共建立驻外劳务工作站7个。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技能培训扶持措施,对口帮扶培训省内的汕尾市和陆丰市,举办“一村一基地”种养能手培训班5期,培训种养能手400人,带动困难群众就业1.1万人。全年建成东升、东凤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全市共有创业孵化基地9个,入园企业553家,带动就业2700人。新增二级人力资源市场4个,全市二级人力资源市场共18个。市政府印发《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投入1600万元建设279个服务站的信息化项目。

重点群体就业】 2011年,中山市41家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475个,毕业生报名参加见习83人,成功对接64人。开展南粤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系列活动,在广州、武汉等地高校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0场,进场求职4万人次。2011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8.4%。开展“春风行动暨春运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南粤春暖”等系列活动,做好疏导、劝留工作,60%的农民工留在中山过节,节后返岗农民工43万人,返岗率94%。全年举办市内现场招聘会131场,组织企业参加市外“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35场,参会企业3996家次,入场求职25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约3万人。全市有大嫂工作坊、社区车间、农业工作坊152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200人。

技工教育事业】 2011年,启航技工学校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在南区设立,成为中山市第二所民办技工学校,全市技工院校共有3所。全市技工院校招生4500人,其中中山市技师学院招生3500人。中山市技师学院获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批准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7月至11月,组织开展全市职业技能大赛,竞赛分设7大类21个工种,1770人参加市级竞赛,其中有63人获一次性奖励。中山市技师学院、市中等专业学校、市化工学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古镇分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乡分局5个单位获2011年中山市职业技能竞赛先进集体,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市沙溪理工学校、市漫龙动漫学院、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市印刷包装行业协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涌分局、小榄分局、南头分局、南朗分局11个单位获2011年中山市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霍艳霞、李向丽、崔平平、欧阳雄辉、齐建民、李平辉、伍斌、邱祖怀、阮少佳、胡文磊等10人获2011年中山市职业技能竞赛先进个人。

劳动关系协调】 2011年,市人社局建立基础保障、组织领导、劳动执法、薪资分配、民主管理、职工发展、人文关怀、矛盾化解8项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大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获邀介绍中山的经验做法。推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选择火炬开发区等8个镇区为示范镇区试点,黄圃镇成为全市示范区工程示范镇。在企业建立15家法制工作联系点,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全市有1.02万家企业成立工会,覆盖企业或经济组织1.43万家;推进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8193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全年检查用人单位9753家,处理30人以上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255宗。完善来信来访、咨询热线、门户网站“四位一体”的信访格局,劳动保障“12333”电话咨询热线为178.8万人次提供了服务。

城乡职工社会保险】 2011年,中山市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710.14万人次,其中养老保险184.0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44.97万人,工伤保险141.31万人,失业保险139.77万人。社会保险基金历年累积165.68亿元。实施《中山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促进中山养老保险政策与《社会保险法》相衔接。调整养老保险待遇,人均月增加养老金149元。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审核被征地社会保障申请资料118宗,涉及征地面积1.3万亩、农民1.13万人,计提并预存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费用1.02亿元。全年有76家企业、3家民办学校办理年金,涉及人数2.19万人,年金缴费3626万元。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非本市户籍职工及各类全日制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非本市户籍学生纳入门诊医保参保范围。提高参保人医疗保险待遇,社会医疗保险年度累计支付限额由原来的固定额度,调整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倍数,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特定病种范围。修订失业人员、残疾人、低收入家庭成员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有关条款,明确跨统筹地区就业人员医保关系转移规定,修改退休人员缴费规定。探索推进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完善病种分值结算办法,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完善工伤保险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工伤康复办理和审核程序;探索工伤预防长效机制,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试点工作,引入年度考核机制,实行鉴定机构协议管理,推动劳动能力鉴定费改革。全年工伤认定1.9万宗,劳动能力鉴定6838宗。调整市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和职能。编制社保业务系统风险控制图,试行指纹识别管理制度,监管业务运行动态,确保社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 2011年,市人社局执行《中山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接转办法》。全市有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站120个,专(兼)职工作人员286人,退休人员互助小组1个,为5.2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提供服务。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和社会化管理服务率均为100%。

金保工程建设】 2005年5月21日,市政府同意投资2300万元建设金保工程。金保工程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层网络为依托,涵盖县、乡等基层机构,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从2005年10月起,启动社会保障卡系统、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劳动保障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安全平台、公共服务系统、社会保险系统升级6个子项目。2006年12月,发放首批社会保障卡6000张,至2011年底累计发放323.86万张,基本实现人手一卡。2010年上半年,中山市获“全国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城市”称号。2011年12月18日,中山市金保工程1期通过市政府总验收。

公务员管理】 2011年,中山市公务员招录工作向基层延伸,除面向社会招录公务员297名外,分别从乡镇企业事业单位,交通和国土执法机构、优秀工人和农民中招录公务员6名、18名和10名。举办公务员初任或任职培训班6期、在职培训讲座4期,培训近4000人。培训军队转业干部45名,承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委托的对口培训145名。

人事制度改革】 2011年,中山市有62家事业单位参加公开招聘工作,录用人员1202人。全市605家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有3.8万人聘用入轨并签订聘用合同。配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编定岗工作,完成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聘用人员近2000人。

人才队伍建设】 2011年,中山市在民生大厦二楼公共服务大厅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提供10项“一条龙”代办服务,简化、优化人才入户审核办理程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企事业单位赴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及广州、深圳等城市参与招聘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128人。至年底,从市外调入国家干部293人,调入非国家干部45人,引进技能人才56人。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评选工作,评出首届创新型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团队(个人)6个、爱才重才企业3家。在中山承办第5届珠三角城市群人才一体化联盟2011年主任联席会议,推动人才区域合作一体化。2011年,贺优琳、吴桂昌获国务院批准享受2010年国务院特殊津贴。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12月,与省人社厅共建的广东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在火炬开发区正式挂牌运作。获得专业技术资格4381人,其中高级517人,中级1498人;受理职称评定申报7047人,其中正高级95人,副高级783人,中级2703人。建立网上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才库,入库建档2713人。全年有349人申请首批农村实用人才资格认定,其中322人进入农村实用人才库。组织全国、全省职称统一考试222场,参加考试2.47万人。重新认定中山市技师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城市建设职业培训学校、中山市诺安职业培训学校、中山市合和职业培训学校等5个市一级继续教育基地,全年举办高新技术研修班40期共培训2000人次;举办公需科目培训班40期,有3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网上认定、审核继续教育学习记录5.5万条。

人力资源市场】 2011年,全市批准设立人才、职业中介服务机构5家,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增至91家。市人社局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检和监管工作,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全年各中介服务机构举办人才招聘会23场,参会单位1.24万家次,提供职位7.55万个。

 

2011年中山市高技能(工种)指导价位表

单位:元
编号 位数 级别 高位数 中位数 低位数
工资
职务(工种) 年薪 月薪 年薪 月薪 年薪 月薪
1 电工 技师 51600 4300 30000 2500 21600 1800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技师 115200 9600 48000 4000 25200 2100
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技工 96000 8000 36000 3000 22800 1900
4 汽车维修工 高级技师 60600 5050 36000 3000 21600 1800
5 维修电工 高级技师 57600 4800 42000 3500 24000 2000
6 维修电工 技师 46200 3850 36000 3000 24000 2000
7 维修电工 技工 45000 3750 32400 2700 18000 1500
8 制冷 技工 45000 3750 26400 2200 18000 1500
9 中式面点师 高级技师 84000 7000 37200 3100 18000 1500
10 中式烹调师 高级技师 84000 7000 38400 3200 24000 2000

中山市享受2010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名录

2010 国务院 吴桂昌 1955.5 中山 大专 群众 农业技术 高级工程师 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在职
2010 国务院 贺优琳 1955.10 江西 硕士
研究生
中共
党员
社会科学教学 中学高级教师 中山纪念中学 在职

  注:2011年中山市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吴桂昌、中山市纪念中学的贺优琳经国务院批准,享受2010年国务院特殊津贴。

 

军转干部安置】 2011年,市人社局对进入各级机关单位的计划分配军转干部进行考试考核,首次采取双向选择和指令性保底分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安置,计划分配的44名军转干部双选成功率超90%,安置随军家属5名。帮助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就业和培训,组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参加适应性培训和网络培训学习。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011年,市人社局做好企业收入分配工作,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920元提高至1100元。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公布2011年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市有3977家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11年2月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批准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省级博士后工作平台,需要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博士后人员。2011年底,中山市有中山大学中山市东溢新材料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市博爱医院创新实践基地、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市中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市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科技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南京林业大学中山市大涌镇太兴家具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7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3名在站博士后在基地工作。

广东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 2011年12月27日,在中山市火炬技术产业开发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省市共建广东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简称“留创园”)揭牌仪式。2004年,为吸引海外高端技术、人才和资金,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于创办留创园。2007年,留创园获市政府批准升级为中山市留创园。2011年,留创园获省人社厅批准升格为省市共建留创园。广东中山留创园规划占地760亩,总投资额约20亿元,创业孵化场地面积将近10万平方米,可容纳近500家企业。留学人员入创业园创业,可享受包括固定资产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科研经费资助、创业启动经费扶持等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固定资产补贴、贴息金额和住房补助金额最高皆达100万元,而获市批准引进的科研项目经费资助最高达1000万元。

 

(梁玉琴)

 

 

上一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