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8》 【成文日期】2017-12-31 【点击率】672次 |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国有资产概况】 2017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国资委”)推进资本证券化,完善监管体制,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实现市属国有经济改革攻坚、保值增值、平稳发展的既定目标。全年市属企业累计实现收入(含投资收益)56.83亿元(其中自营收入39.88亿元),实现净利润18.74亿元(其中市属净利润12.50亿元)。至年底,市属营运企业资产总额882.20亿元,比上年增加54.49亿元,增幅6.58%;负债总额396.88亿元,增加21.67亿元,增幅5.82%;市属净资产409.97亿元,增加19.10亿元,增幅4.96%;资产负债率44.99%,与上年基本持平,以上为审计数据。 2017年8月21日,市国资委内设机构和职责调整,调整后,内设6个职能科室,包括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科(人事科)、规划发展科(与产权管理科合署)、财务考评科(与审计科合署)、综合事务与法制科(武装部)。市国资委驻东区中山四路45号裕中大厦8楼。
【国有资本证券化推进】 2017年,中山市报业传媒、名城科技、粤冠科技和声屏传媒4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全市国资系统共7家公司挂牌。中山市属国有企业“组团式”挂牌“新三板”,被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国有资产管理》期刊介绍为“地方改革样本”,2次专题介绍中山国资国企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至年底,中山市7家挂牌企业资产总额15.24亿元,比上年增加3.09亿元,增幅25.42%;营业收入总额5.72亿元,增长0.76亿元,增幅15.22%;净利润总额1.92亿元,增加0.39亿元,增幅25.40%。挂牌企业的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高于市属企业平均水平。
2017年,市国资委启动和推进“两并三转”工作,推动市属“新三板”企业合并、购并系统内、体制内的同业、同链资源,实现企业规模与质量提升,并借此实现转层、转板、转型。督促、推进挂牌企业完善战略定位、业态布局、团队和制度建设并关注资本市场,寻找并购重组及借壳资源机会。兴中能源转入“新三板”创新层,并储备加气站用地,为加快形成能源主业发展奠定基础。兴中能源、颐丰食品、管信科技制定考核方案,并开展战略定位及业态布局的论证工作。市国资委利用资本市场业绩压力、信息披露、公众监督等机制倒逼市属国企改革,推进配套机制改革完善,提高企业的管理规范性和治理水平,反推“四个一批”(即清理一批、整合一批、剥离一批、培育一批)战略工程目标的最终实现。研究和推进混合制企业员工持股工作,探索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绑定机制;开展国企资本金注入工作,支持“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展;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业务水平,推进完善已挂牌企业的制度体系建设。
【国企改革深化】 2017年,中山市国资委全面出清重组僵尸企业。在2016年出清96家关停企业的基础上,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实现剩余5家关停企业出清、4家特困企业脱困,完成出清重组任务。对亏损企业开展原因调查,专题研究扭亏增效举措,印发《中山市国资委关于提高市属国有资本收益水平七大措施十二项办法》,推动市属企业降本增效。市属企业妥善处置多项债券股权,盘活资产回笼资金,减少有息负债12亿元,实现减亏2850万元,节省财务费用和成本近8400万元。调整《中山市国资委监管事项清单(2014年)》,修改印发《中山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下放投资决策权力,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中山金控收购中山农商银行股权,推动扶持企业技改(融资租赁专题)基金工作,与西区办事处共同发起设立西区特色小镇基金,推进重点项目落实,做强做大中山金控。组建中山市招商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集聚优势项目,拓宽招商渠道,扩大引资规模,推动中山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企制度,完成市属全资(控股)企业章程修订工作,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其中,其中中山公用首开珠中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党建工作进章程先河。制定《市国资委派出监事会管理暂行规定》《市国资委监事会成员考核实施细则》《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属营运集团公司董事会工作规则》,规范派出监事会和董事会的管理运作,完善市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启动“人才强企·百人计划”,围绕中山国资国企未来发展方向选聘专人专才,包括高技术、高职称的业界精英50名,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50名,充实市属企业人才队伍。全年招聘高技术、高职称人才23名。2017年8月,由中山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中德合作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完成设备采购、导师招聘、课程设计等工作,全年招收257名中高职学生开展实训,开启德国“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实践,向社会输送具有高水平职业技术与技能的人才,推动中山职业教育改革。
【国资重点民生工程建设】 2017年,中山市属国有企业在交通建设、能源电力、旧城改造等领域开展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2个,计划投资额57.6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2.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90.68%。其中,交通集团干线公路投资建设再创新高,年度投资额35.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0.0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5%。推进市域干线公路建设,重点推进纵二线南段、古神公路二期、横四线西段、大南路、纵四线、广珠中线二期、横二线东段、沙港公路、长江路等多个项目建设;实现纵四线终点段、西二环和南三公路项目开工;三角快线全线贯通使用;东部外环高速公路大雁互通工程动工。公交集团新开通公交线路7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7条,加密公交线路营运班次7条,延长5条公交线路服务时间至21时。1000辆公交车免费提供wifi服务,新增100个公交IC卡充值受理网点,开通手机APP“我的中山”充值功能。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于10月底开工建设;中山公用于11月底完成中心城区9000户及镇区万户用水户陈旧管网改造。
2017年,市国资委完善保障房建设。莲员东路片区改造工程完工并进入验收阶段,祈安苑五期工程主体住宅部分已封顶。至年底,祈安苑保障性住房一至四期和平安苑共建成2799套,入住2752户。莲员东路莲冠花园建成14幢1316户回迁房及商品房。推进储备粮承储。粮储公司做好中山“粮安工程”,储备粮食总量34万吨,保障中山粮食安全和稳定供应。完善城市服务。中汇集团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至年末超额完成投资目标,推进竹苑市场、大涌市场、海洲市场3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中山港马鞍港区新客运码头于9月开工建设。兴中集团电力能源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3.78亿元,至年末超额完成投资目标,粤电项目、国电项目和市域天然气利用工程有序推进。产业扶持基金效应明显。汇盈公司至年底共受托管理产业扶持资金24.02亿元,实现对外投资15.21亿元,其中股权投资10.22亿元(含优先股)、基金投资0.975亿元、风险准备金业务3.69亿元、可转股债0.32亿元,共涉及21家企业和5家基金机构的投资,助推中山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有资产监管】 2017年,中山市国资委加强资本监管,实行产权流转动态监管,全面、系统、及时掌握市属企业国有产权流转情况,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制定《中山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实施细则》,对项目实际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并作为考核和追责依据。制定《中山市市属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方案(试行)》,根据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市属企业划分为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公益类。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和推进薪酬改革,修订《中山市市属营运集团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和《中山市属新闻单位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试行)》,对公益类企业突出服务水平和成本控制。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加强执行监督与考核。实行“审计全覆盖”,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全年完成企业2016年度财务报表审计118家,经营管理审计6家,项目后评价审计3项,经济责任审计3项,加大审计全覆盖力度;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依法督促企业落实整改。至年底,中山金控融资专项资金使用额度324亿元,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营,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4亿元。《南方日报》主报对中山金控融资专项扶持资金的做法作专题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