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监督管理(201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9》 【成文日期】2018-12-31 【点击率】705次

【国有资产概况】 2018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国资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握“战略管控、深化改革、督导考核、协调服务”的职责定位,深入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市国资委下属企业165家(其中全资企业112家,控股企业53家),全年市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3%,实现市属净利润10.37亿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4.63%,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3.95%。至年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864.56亿元,较期初减少21.53亿元,减幅为2.43%;负债总额397.98亿元,较期初减少6.03亿元,减幅为1.49%;市属净资产387.3亿元,较期初减少19.19亿元,减幅为4.72%,若剔除交通集团财政资本金的影响,市属净资产实际较期初增加15.81亿元,实际增幅4.25%。资产负债率46.03%,较期初增加0.44个百分点。市国资委驻中山市东区中山四路45号裕中大厦8楼。

 

【国企增进民生服务】 2018年,中山市市属国有企业坚持打造“大国资、大民生”格局,发挥民生保障与引领作用。推进供水管网、气电能源工程、农贸市场、公共交通、港口客运设施建设、改造和更新,提升供水、供电、供气、菜篮子、肉篮子、米袋子、公共汽车、公共自行车、港口客运等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中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推动中国快速公交发展先进城市”。投资建设中山港马鞍港区新客运码头工程、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厂三期工程、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东部外环高速公路和24条干线公路5项市重点项目,2018年计划投资45亿元,实际投资43.3亿元,助力市交通基础设施攻坚。阜民路、马石路、黄圃快线(岭栏路至南三公路段)、长江路南外环A匝道桥及博爱路跨线桥4个项目实现通车,年度通车里程18.14公里,横栏快线、桂涌路石岐河特大桥基本完工,重点推进长江路等10个项目建设。完成2018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金怡、大涌和竹苑3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中山市污水处理厂及珍家山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进入通水试运行阶段。新开通大站快车公交线路3条、常规公交线路7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加密班次公交线路7条,延长服务时间公交线路2条,新开通首条中山至广州南沙跨市公交,实现手机二维码扫码支付乘公交车和公交车WIFI全覆盖。全年购置纯电动公共汽车1100辆。推进全市城乡智慧停车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技术方案。

 

【国企助力脱贫攻坚】 2018年,市国资委系统精准帮扶肇庆市4个村,脱贫率71.5%。为潮州产业帮扶承接建潮饶平(樟溪)工业物业项目开发建设作前期准备。支持云南昭通扶贫协作资金32万元,捐赠公交车辆150台及配件1批,与8个深度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推动脱贫攻坚。5月18日,由市国资委在全国率先成立的公投产业援藏公司——西藏中工汇兴发展有限公司在工布江达县先创国投公司揭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标志着中山创新“政府引导、国资经营、市场运作、激发产业”援藏模式,开辟公有资本投资经营藏地产业的新路。

 

【民营上市公司发展专项基金筹集】 2018年,市国资委成立专门工作组,牵头筹集100亿元民营上市公司发展专项基金和国资投资并购资金,化解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统筹运用“金融+”、产业投资基金、融资担保等多项产品和服务,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年内,有3家上市公司提出纾困请求。11月8日,教科公司受让全通教育5.18%股份。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 2018年,市国资委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根据省国资委印发的转变国资监管职能方案,调整、精简、优化国资监管事项,取消首批监管事项14项,授权监管事项2项,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完善提质增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营运集团公司和新闻单位建立“新三板”挂牌企业对标考核体系,利用数据建模、分析和挖掘等大数据技术对标同行业标杆企业,促进挂牌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制定《中山市市属国有企业企业家建库培育成长的意见》,建立企业家团队预选库和后备库,促进企业家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国有企业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活力。

 

【国有资产监管】 2018年,市国资委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拟定《中山市属国有企业资源整合方案》,以市属集团公司为基础构建国有资本运营、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公共交通建设服务、金融类投资运营五大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国资系统内资源重组,调整和优化市属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增强市属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该方案上报市政府审议,待通过审议后实施。

    加强对国资企业重大投资项目、产权转让、债券发行等事项审批,利用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控企业投资项目、财务信息、大额资金支付和产权变动信息,加强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日常监督指导,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下属97户企业开展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年度财务决算专项审计和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审计,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资产质量的重要依据。

    完善监管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山市国资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每个集团的纪检监察室配设3名专职纪检人员,每个党支部配设专(兼)职纪检委员。实施市属国有企业审计约谈制度,对严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或重大经济政策措施等六种情形进行约谈,引导企业和个人主动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制定《关于加强市属营运集团公司子公司监事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监事会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集团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完善纪检监察、审计和监事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首次向中山市人大报告市属国有资产监管情况,年内,首次发布《中山市属国资国企社会责任报告(2013—2017年)》,向社会展现市属国资国企坚持经济发展与服务民生社会相结合,为城市民营经济奠定基础、助推中山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 2018年,市国资委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布局、业绩考核导向和制度约束。市属企业着力增创发展优势,推动中山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山公用把关供水质量,让市民饮用放心水。格兰特新旧产能转换升级,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通过高附加值产品显著提升销售收入,公司服务位列国内同行前三位。交通集团克服征地拆迁、用地报批、项目投融资等难题,推进28.13亿元干线公路建设。金控公司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12月18日与奥马电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完成奥马电器尽职调查,12月20日设立市纾困基金,助推中山市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教科公司创新“跨企业跨学校”职业教育模式,为高质量发展培养工匠型人才。中德(实验)班实现年度招生309人,至年底,在中德合作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参加3年制“跨企业跨学校”实训的中高职学员566人。招商公司聚焦产业链招商,助推中山市产业集群发展。年内,对接洽谈重点项目超150个,重点跟进项目42个,投资额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4个,投资总额1344亿元,涵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跨境电商、检验检测平台等中山市重点发展领域。

    “走出去”发展成效初显,2018年中汇集团并购省外环保水务企业,并在环卫、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等业务取得突破,全年投资金额超12亿元,项目中标额超15亿元。兴中集团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探讨与香港上市公司广南集团、省内优势民营企业合作建设生猪生产基地,对接中山市对口帮扶云南昭通市的优质农业自然资源。城建集团与广州、佛山国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建广州市番禺区南沙港四期工程,协助整合珠江西岸港口资源,向北融入广佛城市圈。交通集团与广业集团下属粤数大数据公司合作成立中山政数大数据公司,发展交通大数据、政务大数据、企业大数据平台与应用。金控公司开展收购奥马电器控制权工作,教科公司收购全通教育公司部分股份,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招商公司统筹推进9个重大项目投资协议签署,项目达产后将为中山新增投资总额216亿元。中山市规划设计院、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山广播电视台增强“走出去”动力,探索拓展外地市场。

 

【国有资本证券化】 2018年,市国资委推动市属国资商业类资产整体上市,中山温泉宾馆取得“新三板”受理函。至年末,市属8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含中山温泉宾馆)资产总额23.2亿元,比期初增长8.11%;负债总额3.07亿元,减少55.69%;市属净资产19.82亿元,增长39.3%;资产负债率13.22%,减少19.0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37亿元,比上年增长6.16%;实现净利润2.09亿元,增长16.57%,“新三板”挂牌公司继续保持良好发展优势。市国资委以资本证券化驱动企业规范持续发展的工作经验,在省国资委举办的省属企业地市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并在国家财政部和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国有资产管理》杂志、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市委主编的内刊中刊载。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开放40周年】 实施各类型承包经营责任制 20世纪80年代初,中山市属公有制企业实行租赁、承包经营责任制,主要为包死基数(上缴),盈亏自负;确定基数,超收分成;核定指标,见利分成;实行“利改税”(即从1983年起,把企业应上缴国家的利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通过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激活企业发展动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87年中山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7亿元,税收收入1.87亿元,分别比1983年增长91%和86.4%。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从1991年起,中山市以产权改革为重点,深化公有企业改革。筹组股份制企业,先后成立中山火炬高新产业技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11.89亿股、筹集资金8.89亿元。1997年底,16家试点企业中14家试点方案获市政府批准实施。实行转制改革的企业548家,占应转制企业93%;其中实行产权制度改革390家,转为有限责任公司42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家,关停78家,其他35家。至2000年底,批准转制方案338个,涉及转制企业610家,其中赎买产权转为非公有制企业397家、关闭企业154家、其他转制59家。2001年,全市公有企业转制面达98.6%,盘活资产56亿元。

    资产管理及运营体系改革 从1995开始,中山对国有、市属集体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进行探索和改革,构建起“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市属企业”三个层次的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新体系。以资产为纽带,先后组建工业企业、交通企业、建设企业、农业企业、火炬开发区企业、商业企业、粮食企业、外经贸企业和旅游企业9家资产经营责任公司。2002年,重点加强对授权经营和委托管理企业的经营、财务、投资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实行产权代表委派制,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进行资产质量和利润考核,完善公有资产管理运营体系。同年,受托运营的考核类公有企业利润比2001年增长12.62%。

    资本证券化驱动企业规范持续发展 2015年以来,持续推进市属国有资本证券化。推进“四个一批”(即清理一批、整合一批、剥离一批、培育一批)战略工程,用两年多时间实现7家市属国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围绕合并、购并系统内、体制内的同业、同链资源,实现转层、转板、转型的“两并三转”目标,以7家挂牌企业为载体,对国资系统内资源进行重组整合,推动其向更高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各项机制倒逼市属国有企业规范化治理,2017年,7家挂牌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22%;净利润总额增长25.40%;年末资产总额增长25.42%,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均远高于市属企业总体水平。

(曹茂东)

上一篇: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201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