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监督管理(2016)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472次

 

 【国有资产概况】 2016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国资委”)推动市属优质资源板块资本证券化工作,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清重组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健全市属二三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国资科学监管水平,实现市属国有经济改革攻坚、保值增值、平稳发展的既定目标。市属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93亿元,实现市属净利润9.33亿元,比上年增加0.53亿元,增幅6.02%。至年底,市属营运企业资产总额800.55亿元,增加91.3亿元,增幅12.87%;负债总额356.22亿元,增加14.92亿元,增幅4.37%;市属净资产378.88亿元,增加74.53亿元,增幅24.49%;资产负债率44.5%,下降3.62%。中山日报社和中山广播电视台2家新闻媒体总资产10.68亿元,增加0.41亿元,增幅4.02%;负债总额1.14亿元,减少0.37亿元,降幅24.64%;市属净资产3.85亿元,增加0.58亿元,增幅17.78%。市国资委驻中山市东区中山四路45号裕中大厦8楼。

 

【国有资本证券化】  2016年,市国资委推动市属集团公司、新闻媒体优质板块的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工作,市属国资国企优质板块挂牌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兴中集团中山兴中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颐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集团中山管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汇集团广东名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山日报社中山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挂牌申请材料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受理,兴中能源、管信科技和颐丰食品分别于11月4日、11月17日和12月8日在新三板敲钟挂牌,标志着中山市属国资国企资本证券化工作由设想变为现实。市国资委利用资本市场业绩压力、信息披露、公众监督等机制倒逼改革,在全国树立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标杆。与中国资本学院等智囊机构合作,开展市属企业挂牌“新三板”配套政策研究工作:开展市属国资利用资本市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研究,促进市属国企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开展市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方案研究;完成《中山市属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及体系构建》课题研究;开展市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课题研究;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的运用将完善“新三板”挂牌、主板上市企业的管控体系、运行机制,以各挂牌上市企业为平台放大市属国有资本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达标。

 

【国企改革】 2016年,市国资委结合中山国资国企实际,加快改革步伐。省市联合试点,出清重组僵尸企业。4月,市国资委启动出清重组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工作,2年内计划出清市属国有“僵尸企业”105户。结合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托管、分类诊断、批量出清”的工作思路,将全市96家关停企业委托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集中托管,全年共出清市属国有“僵尸企业”101家。剖析企业问题,开展供给侧改革。下发《关于切实推进市属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工作的通知》,通过主动减量、调整存量、引导增量“三管齐下”,推动各市属企业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实、做细、做准。做强做优主业,加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投资规模,促进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提升资产效能,全面清理清收现有应收账款和存货,从严核定存货实物量和价值量占用标准,严防超额放账、超量库存,处置长期不分红、收益低、无战略安排投资;优化负债结构,坚持“现金为王”,控制带息负债规模,优选融资对象和融资方式,合理搭配长短期、直间接、债股权等各种融资手段;从严控制支出,压降运行费用,向管理要效益;提高运营质量,推动相关子企业整合发展,提高业务协同和资源使用效率。规范收益收取,引领产业优化布局。开展对中山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前瞻性研究,联合市财政局下发《中山市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细化市级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范围和比例、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申报流程等内容,加强和规范管理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申请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中设立每年5000万元的“国有资本金注入”项目专项资金,用于注入导向性、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组织成立国资系统专项领导小组,推进市属二三级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对108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64家企业进行电话访谈,深入49家企业开展面对面座谈,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掌握推进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台《完善市属公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方案》。控制新设三级企业,不设四级企业,从源头上合理设置企业管理层级。强化对市属二三级企业董事的管理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调整。对新设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国有企业的新增高级管理人员,推行市场化选聘,扩大市场化选聘比例。规范镇属企业,强化和优化镇属公有资产和公有企业管理,牵头到南头、东升、横栏和小榄等镇开展调研。8月,发布《中山市镇属公有企业发展调研报告》《中山市镇属公有企业改革工作指导意见》,明确镇属公有企业改革思路、总体目标及措施手段,推动镇属公有企业“从分散到集中、从资产到资本、从经营到投资”的转变,实现镇属公有企业的做大做强做优。

 

【国资重点民生工程建设】 2016年,市属国有企业在交通建设、能源电力、旧城改造等领域开展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共组织实施项目12项,计划投资额51.4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2.5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02.06%。其中,11项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2.2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额102.07%。干线路网建设稳步开展。交通集团干线公路投资预算30亿元,比上年增长7%,翠亨快线辅道及地方道路连接线匝道工程、中山港大桥扩建工程、古神公路二期工程北段等三项纳入“十件民生实事”的项目提前完工;全市首个干线公路PPP模式长江路项目于5月31日正式动工建设,便民惠民公交持续发展。公交集团完成新增公交线路5条、优化调整线路8条。完成更新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辆。环线快速公交项目完成前期立项、规划报建、设计及监理招标、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审核等工作。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全年完成计划投资1.35亿元;城区陈旧管网改造1万户、镇区陈旧管网改造2万户、凯茵水厂关闭后凯茵片区供水保障工程完工;阜沙水厂关闭供水保障工程(东凤镇段)一期工程完成75%。融资专项资金暖企惠企。中山金控受托管理融资专项扶持资金15亿元,至年底,受理审批1496笔业务,金额162.8亿元,其中1392笔资金企业使用并收回,金额150.86亿元,为中山企业累计节省财务成本2.26亿元。旧城改造取得进展。莲员路片区改造完成投资1.2亿元,14栋住宅楼全部封顶;市博物馆群项目设计规划方案年内进行一至二期立项、设计规划方案报审、郑藻故居预算审核等工作。推进能源保障项目。中火二期项目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2×30千瓦“上大压下”热电联产扩建工程完成投资2.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30%;粤电项目一期完成投资12.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04.8%;镇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完成投资3109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04%。

 

【国有资产监管】 2016年,市国资委强化科学监管体系建设,打造科学决策、有效制衡、规范运转的国资运行新机制。针对发现个别集团存在的资金安全问题,组织市属企业资金安全检查,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全面自查,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延续2015年度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就加强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提出清理撤并的具体要求,明确8类清理情形,要求各市属企业加强银行账号管理,规避资金安全漏洞。年内,各市属企业共清理银行账号13个。强化企业产权转让监督管理。组织集团公司产权管理人员学习《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更新产权管理知识,下发通知要求各集团公司专人负责、按月上报产权转让情况,上报内容包括所有产权转让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处置方式、受让方情况、收款情况等,通过动态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年内,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股权)转让成交39宗,成交金额2.84亿元。加大企业经营审计整改力度。国资系统开展年度财务报表、经营管理、经营性物业等专项审计工作,全年共提出审计问题和建议238项,各集团公司针对审计报告提出的管理薄弱环节,梳理业务流程,制订和完善内部规章62项,通过强化制度执行力度,加强合同、采购及工程管理等措施,防范可能存在的法律和经营风险。针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历史往来账款不清晰、数额较大问题,各集团对往来账款进行清理、确权及追收,全年共清理、确权历史往来款项3.2亿元。开展“关联交易专项治理”,组织集团中层正职以上人员、下属全资控股企业班子成员进行自查,签订《承诺书》,集团和国资委两级对填报情况进行核查。开展市属企业工程招投标、预决算专项审查工作,摸底2014年以来重点工程招投标情况,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存在问题。

(冉祥隆)

上一篇: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