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4年,围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产业强市战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软件产业与系统集成电路设计业、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等得到较快发展。
【信息化综合指数不断提高】 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为78.77%,电话普及率291.62台/百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8%,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数87.33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用于交通通信及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34.29%,城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中山已建成较为先进的电信、广播电视、电力三大信息光纤网络,至年底,全市共铺设光缆超过8848皮长公里,169651纤芯公里,光纤网络已覆盖到各个镇区,建成以ATM宽带网作骨干的IP城域网。有线电视已完成市区至镇区的光纤联网,逐步发展以视频点播、数据广播、网上电视新闻、宽带互联网接入、计算机数据信息交换为主的数据业务。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 企业总数达1035户,从业人员约14万人。按国家信息产业部口径统计,2004年信息产业总产值达53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6.39%。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达531.3亿元,软件产业0.77亿元,信息服务业35.7亿元。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123.66亿元,增长28.08%,位于五大支柱产业之首。
【政务信息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市政府网站“中国·中山(政府之窗)”,该网站被评为2004年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启动中山市行政服务在线系统,促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至年底已有30个部门的130多项审批事项在网上运行,完成网上审批12810宗,回复各类咨询及投诉930多件,回复率超93.4%。加快推进公文网上流转和应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步伐,自2003年开通党政信息平台公文内网,至2004年底已连接113个党政部门和镇区共1000多个终端用户,提高了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网上审批”系统、中山经贸网、文化信息网3个项目被批准成为广东省信息化示范试点项目。
【企业信息化建设】 大部分企业的计算机应用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和网络化发展,重点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财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并将计算机技术、数据技术应用到研制和生产过程。超过5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网站或网页,开展电子商务。
【社会信息化建设】 逐步兴起信息网络服务、数据库中介咨询等新型服务行业。人民医院的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全省首个数字档案馆项目、国家“12金”(即办公业务资源、宏观经济管理、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金审、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共12个业务系统)系列信息化工程以及中山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等项目成为全市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在问题】 政府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龙头”作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信息市场发育水平较低。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引导和规划,信息技术对改造传统产业的支持度尚浅。信息技术人才短缺,造成软件研发力量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古小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