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湾镇(2004)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5 【成文日期】2004-12-24 【点击率】2031次


【基本情况】 神湾镇位于中山市南部,西江出海口磨刀门水道东岸,与珠海市斗门区隔江相望。总面积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8万人,非户籍人口1.47万人,辖外沙、宥南、神溪、海港、竹排5个村民委员会和神湾居民委员会。镇内交通发达,365省道贯通全镇,40公里范围内有珠海机场、澳门机场,30公里范围内有九洲港、高栏港、中山港。2004年,实施“以港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经济实力增强,全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5.57亿多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增长21.88%;工农业总产值近21.16亿元,增加4.8亿多元,增长29.53%。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以神湾港的港口效应带动工业发展,建成神湾港、南沙、神溪和竹排4个工业园区,加快完善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采取灵活投资方式,将土地灵活作价,引导同类企业相对集中,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工业园区。全年共引进工业项目23个,增资企业6家,总投资额达5600万美元。年内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近14.54亿元,比上年增长6.63%,实际利用外资1624万美元,增长42.08%;出口总值924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890万美元,增长25.69%。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52亿元,比上年增加4.75亿元,增长32.88%。
  农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重建古宥泵站、竹排泵闸站及竹排1.2公里的海堤,合计完成土方11万立方米,石方8000立方米,砼方2300立方米。配合实施“碧水工程”,投资121万元清淤疏河及围堤加固共长5.25公里,完成土方7.1万立方米。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化蔬菜业、林果业、淡水养殖业生产,建立竹排养虾底部管道增氧、竹排水稻优质品种高产示范、海港村香蕉微灌喷淋、神湾果园微灌自动喷淋以及海港养殖巴鱼、笋壳鱼优质水产品基地等5个农业示范基地。其中,海港村香蕉微灌喷淋基地效益好、产量高,是全市同类项目中办得最好的示范基地,已申报省科技项目奖。年内举办水果种植和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5期,参加人数达720多人次。全年农业总产值9699万元,比上年增加549万元,增长6%;渔业总产量达7784吨,产值4775万元,虾总产量709吨,产值1347万元。
  镇村建设2004年在完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善交通道路建设,投入资金66万元,建设道路8条,长度10.4公里,全面完成镇与村、村与村通水泥路工程。规划建筑工程,全年施工报建101宗,报建面积23.77万平方米,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产值8839.7万元,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面积21.2万平方米,其中新增质监工程面积为23.7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15万平方米,合格率达100%。全年清运及处理垃圾1.85万吨。整治供电高低压线路52.1千米,全年供电量达1548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9.75%。
  商贸流通及服务业开拓投资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活跃城乡市场。规范登记注册软硬件建设,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格企业执行前置审批规定,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158户。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22户,外资企业13家,私营企业29家。健全12315电话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86万多元。
  财税·金融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增收节支,依法理财。以神湾港为龙头,重点培育支柱产业,培植税源,增加财政收入。2004年财政总收入6769万元,比上年减少4.28%。全年税收收入8840万元,增长50.85%,其中,国税收入4549万元,增长42.87%;地税收入2440万元,增长17.87%;农业“四税”收入1851万元,增长205.45%。中国工商银行在神湾设立支行,增加信贷资金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了神湾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全镇村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缓解农民因病返贫压力。全镇参加社会保险人数6560人,完成市年度扩面任务6400人的105%,全年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造册人数463人,参加技能培训307人,获推荐就业326人,分别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的161%、107%、121%。其中开展新成长劳动力培训、安置就业率分别达100%。全年共收缴使用流动人员调配费135万元,完成镇下达任务120万元的112.5%;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339元,比上年增加579元,增长10.05%。银行储蓄存款余额4.95亿元,比上年增加4896万元,增长10.97%。全镇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居民储蓄存款3.41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全镇有幼儿园6所、小学7间、中学3间,教师255人,学生5748人,其中幼儿766人,小学生3102人,初中生1665人,职中生215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2004年考入省市重点中学18人,市属普通高中41人,考入部、省、市属中专、中技200多人。全年获市教师优秀论文、优秀教案和优秀课例一等奖11人、二等奖18人、三等奖15人。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撤销海港小学、外沙小学、外沙二小3间小学及其2个分教点,建立神舟学校、育才学校2间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民办学校。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校长职级制。优化教师队伍,改革学校用人和分配制度,创新办学机制。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052万元,其中投入760多万元完善神舟学校基础设施,投入170多万元为神湾中学建造400米标准跑道和购置150台电脑等配套设施。
  文化2004年,镇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合并为宣传文化中心,管理镇内宣传和文化。全年制作新闻680条、公益宣传220多条播出4000多次,协助制作党员电教片、水利建设和工业发展专题片共6个,2004年被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中山日报》社采用的新闻22条,其中获好新闻奖1个,获党员电教片优秀奖1个。文化站全年出版宣传墙报12期、悬挂宣传横额582条,免费放映电影和送戏下乡12场次。取缔黑网吧2间、无证照违法违规经营音像制品店铺和摊档13个、游动书报刊摊档2个,查缴非法来源及盗版CD、DVD光碟14883盒、卡式录音带8028盒、书刊250册。加快光纤覆盖和旧网改造,完善网络建设。全年投资22万元,铺设光纤网络2.2公里、改造旧网3公里、新发展网络5公里,光纤覆盖率比上年递增32%,新增入户200多户,完成神湾沙岗、六角村、冲口以及神湾港等有线电视线路的升级改造工程。
  体育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利用节日举办赛事,元旦期间举办了军民杯男子篮球赛,春节期间举办有18支队伍参加的第二届“篮协杯”男子篮球赛、第五届“善浓杯”男女子长跑赛、外来员工男女子混合拔河赛、成人中国象棋、小学生国际象棋赛、男子乒乓球赛等比赛200场次。由镇、村两级共同投资5万元,新建篮球场3个。
  卫生按照市卫生镇的标准,制定了《神湾镇创建市卫生镇工作总体方案》,成立9个专责小组,围绕创建工作目标,制定了10条具体措施,印制《神湾镇公民基本卫生行为规范》彩页5000份,横幅50条;广播电视站开辟了专栏,利用黄金时段播放创建公益宣传3000次(条);在镇中心区、学校、医院、市场等人群密集地段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10个,每月更新宣传内容。经市卫生局批准设立了神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古宥社区和外沙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31名,享受社区卫生服务人数达65%以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到农村体检、送药上门8000多人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1.09万多份,实行双向转诊775多人次。全年出车、出诊213次,抢救危重病人53例,抢救成功率达98%,没有发生医疗事故。2004年的镇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和管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健康教育等各项指标达到《中山市卫生镇标准》指标,12月6日,通过中山市卫生镇考核鉴定组验收,成为“中山市卫生镇”。
  计划生育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推进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设立流动人口验证登记册、流动人口花名册、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卡、流动人口查环查孕册。全年出生人口200人,出生婴儿性别比115。计划生育率92.5%,人口出生率12.06‰,人口自然增长率4.95‰,完成“四术”276例,查环查孕率达97.62%。发独生子女优待证31个,举办新婚夫妇学习班12期,培训夫妇201对。开展“春风送温暖”及“关爱女孩”等活动,派发宣传小册子3700本。
  民政落实优待抚恤各项政策,严格执行抚恤定补和优待标准。按照烈属和现役军人家属年享受优待金每人每年4100元的标准,全年对全镇烈属1人、伤残军人3人、孤老复员军人1人、在乡复员、退伍军人27人全部依时发放。为45户低保户发放保障金近15.33万元。全镇有“五保”户25人,其中在镇敬老院集中供养16人,年人均供养金为4800元;分散在农村供养有9人,年人均供养金为3600元。加强殡葬管理,完善“思亲楼”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现无坟镇,全年遗体火化率达100%。做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全年办理结婚登记手续161对,离婚登记13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设立综治办公室,建立健全社会防范控制体系,加强对出租屋、流动人口的管理,确保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开展“打击盗抢机动车辆”、“遏制毒源”、“扫除黄赌毒”、“打击街头犯罪百日行动”、“打击‘两抢’”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全年共发生各类刑事案件155件,破85件,破案率为54.5%,其中重大案件97件,破36件,破案率为37.1%。受理治安案件94件,查处89件,查处率为94.7%。破获贩毒案件3件,抓获贩毒人员5人,缴获毒品氯胺酮5000克、冰毒48.34克、海洛因4.74克。全镇10个安全小区落实创建措施,达标率为100%;建立无吸毒居民小区2个,“减毒村”覆盖面超80%。
  信访工作建立处理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和领导下访制度,坚持每月第一个星期二领导接访日和每月15日领导下访日制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全年共受理信访39件(次),接待上访群众203人次,比上年增加20件(次),到市集体上访4批20人,比上年增加2批。已解决38件,正在调处1件。成立镇、村两级调解委员会以及“三农”工作领导组和5个专责小组,从镇属机关抽调9名人员组成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共调处和解决了28件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成功调处了一般纠纷413件,其中劳资纠纷336件,民事纠纷77件,没有出现因纠纷而引发矛盾激化事件。
  司法武装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提高市民素质为基础,以依法行政和管理为手段,全年举办法律学习培训班4期,参加人数450人次,抓好民兵预备役队伍的政治教育,加强军事训练。经严格挑选向部队输送新兵6名,完成年度征兵任务,连续10年获评为市征兵工作全优单位称号。


【神湾镇三大发展规划】 2004年,神湾镇制定了总体发展规划、中心城区发展规划、特色旅游发展规划三个发展规划。总体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的城镇建设目标编制,要求城镇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总体发展规划指导下编制的中心城区发展规划,将完善神湾城镇功能,集商业、文化和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城区位于南沙工业区的中心地段,规划面积3.33平方公里,于2005年启动建设。为发展神湾经济而编制的特色旅游发展规划,要求打造生态产业与生态文化,营造既适宜于人居又适宜于投资创业的生态城镇。


【外沙商业中心】 位于神湾镇外沙村,于2002年底立项建设,由中山市富和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407万元,2004年落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农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是该镇重点民心工程项目之一,成为神湾镇第三产业的新增长点。


【中山海关驻神湾港办事处】 该办事处位于神湾港,2004年12月经海关总署批准设立,属副处级海关机构,于当年12月28日挂牌。负责监管神湾港码头和坦洲港澳货运车辆检查场,业务门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善、通关服务高效便捷。便利了神湾、坦洲、板芙、三乡等中山南部各镇企业的进出口业务,为发展中山西南部外向型经济注入新活力。


【古神公路建设】 古镇至神湾公路是中山市“十五”期间交通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古神公路从古镇起,经横栏、大涌、板芙到神湾,全长44.7公里,设计路面宽25.5米,双向4车道,总投资9.6亿元。2004年7月7日首先开工的第9标段全长4.78公里,同年9月全线施工,计划2006年底建成通车。古神公路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中山市西部镇区的交通环境,完善全市的交通网络,促进中山西部及西南部镇区经济的发展。(吴锦超)


附:2004年神湾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吕东玲

副书记:李伟行 林少明

主 席:吕东玲

副主席:陈雪芳

镇 长:李伟行

副镇长:李明生 骆敏华 李炳基 蔡健清

上一篇: 神湾镇(2003)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神湾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