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神湾镇位于中山市南部,西江出海口磨刀门水道东岸,总面积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5万人,非户籍人口1.12万人,辖外沙、宥南、神溪、海港、竹排5个村民委员会和神湾居民委员会。坚持“以港兴镇,以镇促港”的发展思路,走工业强镇道路,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7亿多元,比上年增加9217万元,增长25.25%;工农业总产值近16.34亿元,增加4.38亿多元,增长36.64%。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坚持走工业强镇道路,以港口效应带动工业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以商引商,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强神湾港工业园和南沙、神溪、竹排工业区一园三区开发建设,利用神湾港工业园在水陆交通、货物进出口方便,环境优雅,配套设施齐全等有利条件,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市的工业示范园区。全年引进工业项目27个,增资企业6家,投资总额5050万美元。200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5.52亿多元,增加近4.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08%。
农业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筹集资金495万多元,投入364万元完成中顺大围古宥水闸重建工程,投入131万元分别完成海港和整治竹排、外沙堤段窦闸及其他险段加固工程。努力推动“三高”农业及特色农业的发展,竹排村、大排村的禾虫生产基地和神湾村的菠萝种植等已初具特色,信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生产观赏性小南瓜、小青瓜和缤纷花卉菠萝花已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6期,果树栽培技术学习班4期,优质水稻栽种技术学习班3期,培训种养能手。全镇共有养殖总面积9962亩,其中池塘面积6762亩,池塘养殖产量4047吨,产值3685万元;禾虫护养面积3200亩,产值336万元;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从200多亩发展到1200多亩,年亩产达1400斤;水稻总产量5202吨;水果总产量2290吨;农业总产值8175万元,增加2661万元,比上年增长48.26%。
城乡建设 建成神溪村富民路、铺设围仔村、石场村等村道的水泥路,完成东风糖厂至中学路段水泥路面铺设工程,基本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全年报建148宗面积2076平方米。2003年4月3日,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神湾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全年供电量达11934万度,比上年增长73.8%。供水量达40万吨,增长40.2%。
外经外贸 全镇有外资企业56家,比上年增加4家。合同利用外资6213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920万美元,增长88.67%;实际利用外资2536万美元,减少13.12%;出口创汇7882万美元,比上年增3096万美元,增长64.7%。
财政税收 开展税源调查,制定征收方案,确保完成征收任务。全年财政收入7072万,比上年减少9.93%。加强“收支两条线”和财政票据管理。强化财务审批制度。全年税收收入5862万元,增长40.91%,其中国税收入3184万元,增长56.77%,地税收入2070万元,增长23.95%,农业“四税”收入608万元,增长32.46%。
人民生活 2003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5965元,比上年增加729元,增长13.92%。新建住宅3295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30多平方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46亿多元,增长25%。居民储蓄存款近2.93亿元,增长19.4%,全面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村民参保率达85%,农村覆盖率达100%。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幼园3所,小学38间,中学1间,教师210人,学生4690人,其中幼儿484人,小学生2751人,初中生1239人,职中生216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完善办学设施,2003年投入5万多元为中心小学更换教学楼窗门,投入60多万元为神湾中学建造一幢7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和投入10多万元建造一个多媒体教学平台。小学生参加市以上学科竞赛获全国奥林匹克小学教学竞赛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获市学科竞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0名;中学生参加市组织的学科竞赛获市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
文化 不断完善文化设施,投入20多万元建设神湾镇文化广场,投入30多万元兴建图书馆,投入30多万元筹建艺术培训中心。组建群众文艺团体,开展文艺活动,镇文化、妇联、共青团、髻山曲艺社、少年醒狮队及书法、篮球、舞蹈等协会,组织举办厂企民工卡拉OK歌唱大赛、曲艺联欢晚会、妇女健美操赛、书法赛、美术赛及大型游园活动。参加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获集体组织奖、舞蹈、话剧小品、戏曲表演分别获银奖、健身舞比赛获铜奖、书法及国画分别获优秀奖。
体育 在春节、国庆节等大型节日期间,分别举办有18支队伍参加的“篮协杯”和有24支队伍参加的“建信杯”男子篮球邀请赛,组织中心小学仪仗队参加市举办的花样操仪仗队大检阅获二等奖;组织外沙二小学生代表神湾镇参加了体育局、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黑人牙膏”杯和“杰士美”杯的中小学足球赛,组织神湾中学学生参加市“联合杯”中学生田径赛,在男子撑杆跳高、女子铅球、女子3000米以及1500米等多个项目均获好成绩。
卫生 神湾医院重视引进和培训后备技术力量,引进2名具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素质人才,吸收一批本科应届毕业生,使全镇卫生技术人员达31人。投资近10万元装备了大型收费电子显示屏,投入近30万元安装了送用电梯,投资近15万元购置救护车。开通6602120急救电话,增添抢救设备一批。推行住院分娩和妇幼保健保偿制,为该镇的产妇(包括在市级医院分娩的产妇)提供上门服务。大力宣传母乳喂养,集中进行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指导。加强儿童系统管理,保障儿童健康生长。在“非典”期间,镇政府成立了“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医院成立“非典”防治协调小组、诊察小组,按标准规范新建发热门诊、发热观察室,按要求配备了“非典”防治装备;组织医院、卫生站、工厂的医务人员进行“非典”防治培训,并定期考试,与乡村医务人员签订了“非典”防治责任书;定期到工厂、学校、单位、娱乐场所检查和宣传“非典”防治工作,及时督促工厂、学校、娱乐场所做好晨检,每天为员工测量体温,宣传“非典”的防治知识,每周进行2次校园消毒,设发热学生登记本、发热留治室;在农村卫生站还设立发热转诊登记,集中送神湾医院发热门诊治疗。由于工作落实,全年未发生“非典”病例。
计划生育 抓好户籍人口每季度查环查孕,有效防止计划外生育,对缺查或漏查的,镇村两级加大力度追踪到底,严格把关。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验证工作,设立流动人口验证登记册、流动人口花名册、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卡、流动人口查环查孕册,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模式。全年共出生202人(其中计划内出生185人),出生率12.31%,计划生育率91.58‰,多孩出生3人,多孩率1.49%,自然增长率6.83%。
民政 认真落实优待抚恤工作的各项政策,严格执行抚恤定补和优待标准。按照烈属和现役军人家属年享受优待金均为3700元、优抚对象月享受优待金50元的标准,对全镇烈属1人、伤残军人3人、孤老复员军人2人、在乡复员、退伍军人27人全部依时发放。当年全部安排16名退伍士兵就业。按标准足额发放保障金给44户(其中居民6户,农村38户)低保对象。全镇共有“五保”户25人,其中在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10人,年人均供养金为4800元;分散在农村供养的15人,年人均供养金为3600元。贯彻落实全市殡葬管理“十五”计划的要求,加大殡改工作的力度,兴建“思亲楼”(即骨灰楼),解决清坟后群众亲人骨灰安放问题;同时又积极行动,落实清坟工作。全镇共清理水泥坟穴648处,泥坟穴1204处,寄塔屋664间,露天塔2424个,起骨火化72具,清坟工作全面完成,基本达到全镇实现无坟化的要求。
统侨工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做好统战侨务工作,深入调查,实事求是,做好来访人员接待工作,能办的及时办理,涉及有关政策的找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坚持联系海外侨胞,并通过澳门(中山神湾)同乡会联系各方,热情接待乡亲回家乡观光考察,介绍家乡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为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归侨解决实际问题。全年共接待海外乡亲观光团2批共76人。接待来访的侨属、港、澳、台同胞18人次,来信2宗,电话咨询10次,解决宅基地争议1宗,协助处理祖坟搬迁4宗。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禁毒03工程”,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加强督促个别重点部门,消除隐患。2003年成功侦破了“2·5”故意杀人案,以梁要权为首的特大团伙盗窃案,“8·18”贩毒案,“9·13”拐卖人口案,“12·10”抢劫的士司机案等重大刑事案件,破获团伙案7宗24人。从“8·18”贩毒案等重大案件中缴获毒品海洛因112.96克,其他财物一批,折人民币3万多元。全年共发生各类刑事案件148宗,破76宗,其中重大刑事案件153宗,破69宗,刑事案发案率比上年下降3.1%,破案率上升6.4%。
司法武装 不断完善执法制度,全面实施依法治镇系统工程,深入抓好“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各村依照宪法和法律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乡规、民约,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全年共处理各类群众性事件10宗,治安问题1宗,劳资纠纷6宗,化解民事纠纷12宗,其中征地款分配问题1宗,拆迁1宗,户口迁移1宗,征地问题2宗,涉及干部经济问题2宗。重点做好年度征兵、民兵队伍和应急分队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制定各种武装工作方案和纪律措施,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坚持每月2日的辅导教育课学习制度,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落实措施,按高标准、高素质的目标完成征兵工作,连续9年获市征兵工作全优单位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世贸”知识,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工青妇工作 有工会联合会4个,会员550人。新组建工会10家,发展会员550人(其中外资企业7家459人,私营企业6家41人,覆盖率达98%)。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体,抓好工会自身建设,评选出组建工作先进个人2人,市先进工作者3人。全年共组织以党组织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期、座谈会2场,参加妇女100人次。开展“助困助学”活动,资助困难家庭学生9户。
组织(人事)外事 按照“四化”方针,把有文化和懂经济、政德突出、清正廉明的人才选拔到各个领导岗位上来,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全年共发展新党员28名,预备党员转正23名。继续公开选拔干部,对拟任用的干部也实行任前公示,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继续推进“790”人才工程,优化全镇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神湾港】 神湾港位于中山市西南部神湾镇磨刀岛下,距中山市城区28公里,与珠海市的斗门区隔江相望,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立项的国家二类口岸,是中山市“十五”计划重点项目之一。神湾港是由中山市港航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市新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香港江辉投资有限公司、中山市神湾镇经济联合总社共同组成中山市神湾港货运联营公司联合投资,于2001年12月28日动工兴建,首期投入8000万元,建有2个3000吨级泊位,7.6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1.2万平方米的综合货运大楼,2座总面积3.5万平方米的高台仓库,以及先进的装卸设备一批,包括码头吊机2台,轮船吊机3台,叉车6台,货柜正面装载机2台,拖车21台,年吞吐能力达40万吨和5万标箱。经过一年的建设,于2003年3月18日正式投入运行,驻港的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单位在综合货运大楼内合署办公,方便企业和个人办理货物进出口手续。该港以货运为主,主要业务包括货物装卸和堆存、货物加工整理包装、拆装集装箱等。2003年神湾港吞吐货柜3.78万个标箱,散装3.02万吨。
【殡葬改革】 开展殡葬改革工作前,全镇原有坟岗4940个,其中水泥坟648个,泥坟1204个,寄塔屋664间,露天塔2424个。2003年4月,执行全市工作会议的部署,制定《神湾镇清坟工作方案》,从5月起至7月31日止,通过宣传发动、引导群众自行清坟、全镇统一行动三个阶段,全部清理完毕镇辖区内的山坟,实现了镇村无坟化。由于工作过细,宣传发动深入,补助合理,未发生任何群众闹事或故意为难清坟工作的事件。
【神湾思亲楼】 坐落在神湾镇宥南村仙人骑鹤山上,是镇政府为落实市殡葬改革政策,解决清坟后群众先人骨灰安放难的问题而兴建的。采取政府规划用地,私人集资建设和管理的方法,从2002年5月起筹划,8月正式动工,2003年6月1日竣工。该楼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楼高4层,设计骨灰格位4500个,基本能满足当前使用,获得较高的租用率,群众也较满意。(吴锦超)
附:2003年神湾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郭耀星(12月止)
副书记:李伟行 林少明
主 席:郭耀星(12月止)
副主席:陈雪芳
镇 长:李伟行
副镇长:李明生 骆敏华 李炳基 蔡健清
|